一种多功能油箱出油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83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32
一种多功能油箱出油嘴,包括一个油管接嘴,一个安装锁母,一个油箱密封圈,一个本体,一个旋钮以及一个压板。所述旋钮安装于本体上,通过压板固定,所述本体包括一个锥形盲孔,一个进油部和一个出油部,所述安装锁母安装于所述进油部,所述油管接嘴安装于所述出油部,所述旋钮包括一个旋转手柄和一个芯轴,所述芯轴为一个圆锥体,包括一个台阶孔,所述锥形盲孔与所述芯轴之圆锥体配合设计,两者锥面角度之基本尺寸相同,配合间隙不大于0.1mm,所述进油部、出油部与所述台阶孔组成内部燃油通道。该多功能油箱出油嘴排气性能好,布置方便,结构简单,且兼容开关功能以及备用储油功能的油箱出油嘴。箱出油嘴。箱出油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油箱出油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用燃油箱,特别是搭载于摩托车等车辆或动力装置之上的、采用燃油喷射系统供油的火花点火式内燃机的燃油箱。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环境问题突出,国家法规也紧锣密鼓相继出台,面对严苛的车辆排放标准,摩托车等的化油器系统逐步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所替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是降低小型发动机系统(如摩托车、通用动力机械等)的燃油消耗量和有害物质排放以及提高驾驶(操作)性能的有效方案。
[0003]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油箱与燃油喷射单元之间通过管路连接,通常通过在油箱上焊接出油嘴实现,当在需要断开燃油喷射系统之间连接管路时,比如更换配件时,需要找夹钳先切断油路,操作困难,甚至在找不到工具时无法操作。
[0004]此外,由于燃油喷射系统的油路封闭,工作稳定性受油路内部的燃油蒸汽(气泡)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气泡累积过多就可能造成燃油供应中断等气阻现象,而油路内部的燃油蒸汽(气泡)会因为内部残留空气或高温、局部真空等而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排除油路中的气泡是一个重要课题。
[0005]汽车常用的燃油喷射系统采用内置于燃油箱内部的嵌入式电子油泵保持在油路中始终存在一定的压力,并且使油路中的燃油循环流动,从而阻止气泡的生成及累积。然而这种系统应用于摩托车或通用动力机械等会带来过于复杂、设计布置困难、成本高等缺点。
[0006]低压供油的电磁驱动脉冲式燃油喷射装置因为功能集成度高、对燃油箱设计改动要求低等优点而成为摩托车及通用动力机械等的更有价值的燃油喷射系统,对于这种系统的低压油路的排气泡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性能好,布置方便,结构简单,且兼容开关功能以及备用储油功能的油箱出油嘴。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油箱出油嘴,包括一个油管接嘴,一个安装锁母,一个油箱密封圈,一个本体,一个旋钮以及一个压板。所述油箱密封圈用于所述本体包括一个锥形盲孔,一个进油部和一个出油部,所述锥形盲孔与进油部、出油部连通。所述旋钮包括一个旋转手柄和一个芯轴,所述芯轴为一个圆锥体,芯轴包括一个垂直于轴向平面的台阶孔。所述锥形盲孔与所述芯轴之圆锥体配合设计,两者锥面角度之基本尺寸相同,配合间隙不大于0.1mm。所述芯轴安装至本体锥形盲孔中,通过压板安装固定,使得台阶孔与所述进油部以及出油部对其,形成内部燃油通道。旋转手柄安装于所述进油部包括一个环槽,所述安装锁母包括一个锁母卡簧,安装锁母通过锁母卡簧连接至进油部,安装锁母可以相对本体转动。
[0009]所述出油部包括一个安装扣,所述油管接嘴包括一个凸环,油管接嘴通过延凸环轴向作用力卡入安装扣中,实现固定,油管接嘴与出油部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0010]进一步,所述进油部包括主通道和副通道,所述出油部包括一个出油通道。所述主通道与副通道通过芯轴之台阶孔切换,当台阶孔之小孔端对接进油部时主通道接通,当台阶孔之大孔端对接进油部时主通道和副通道同时接通。台阶孔之小孔端与所述主通道之孔径设计相同,且直径不小于4mm,以保证管路中气泡顺利排出,台阶孔之大孔端孔径大于或者等于副通道开启时进油部进油通道。 所述芯轴的旋转通过手柄实现,当芯轴被转至台阶孔水平时,出油嘴关闭。
[0011]上述多功能油箱出油嘴包括一个液位管,一个笔试滤芯。所述液位管为一个金属管,安装于主通道之上,用于限制进入主通道的油液,当仅有主通道接通时,液位管高度以下燃油无法进入内部燃油通道。所述笔试滤芯安装于进液部,金属管布置于笔试滤芯内部,油箱中燃油经过笔试滤芯过滤后由出油嘴输出。
[0012]下面的技术方案,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限定或优化。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油箱出油嘴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功能油箱出油嘴之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本申请所提供的多功能油箱出油嘴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油管接嘴105,一个安装锁母111,一个油箱密封圈113,一个本体102,一个旋钮107以及一个压板109。
[0017]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油箱出油嘴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本体102包括一个锥形盲孔200,一个进油部101和一个出油部103,所述锥形盲孔200与进油部101、出油部103连通。所述旋钮107包括一个旋转手柄107b和一个芯轴107a,所述芯轴107a为一个圆锥体202,芯轴107a包括一个垂直于轴向平面的台阶孔203。所述锥形盲孔200与所述芯轴107a之圆锥体202配合设计,两者锥面角度之基本尺寸相同,配合间隙不大于0.1mm。所述芯轴107a安装至本体102锥形盲孔200中,芯轴107a与本体102之间通过密封圈204密封,旋转手柄107b与芯轴107a一体设计,用于调节芯轴107a周向位置。
[0018]所述进油部101包括主通道206和副通道205,所述出油部103包括一个出油通道207。上述多功能油箱出油嘴包括一个液位管112,一个笔试滤芯114。所述液位管112为一个金属管,安装于主通道206之上,用于限制进入主通道206的油液,当仅有主通道206接通时,液位管112高度以下燃油无法进入内部燃油通道。所述笔试滤芯114安装于进液部,液位管112布置于笔试滤芯114内部,油箱中燃油经过笔试滤芯114过滤后由油管接嘴105输出。
[0019]所述主通道206与副通道205通过芯轴107a之台阶孔203切换,当旋转手柄107b旋转至开启指示位时,台阶孔203之小孔203b端对接进油部101,主通道206接通,当旋转手柄107b旋转至备用指示位时,台阶孔203之大孔203a端对接进油部101,主通道206和副通道205同时接通。台阶孔203之小孔203b端与所述主通道206之孔径设计相同,且直径不小于
4mm,以保证管路中气泡顺利排出,台阶孔203之大孔203a端孔径大于或者等于副通道205开启时进油部101各进油流道之和。当旋转手柄107b旋转至关闭指示位时,即,芯轴107a被转至台阶孔203水平时,油管接嘴105停止出油。
[0020]所述压板109包括两个铆钉孔109a,所述本体102包括两个与铆钉孔109a对应的铆钉102a和一个压板定位面102b,本体102可以通过压铸成型。压板109之铆钉孔109a对应装入铆钉102a中,以铆接方式使得压板109贴紧压板定位面102b固定,同时,将旋钮107固定于本体102中,旋钮107与压板109之间安装有蝶形簧片108,用于限定旋钮107位置,使得台阶孔203与所述进油部101以及出油部103对齐,形成内部燃油通道。此外,由于蝶形簧片108安装接触面积小,可以减小旋钮107转动时摩擦阻力。
[0021]所述进油部101包括一个环槽10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油箱出油嘴,包括一个油管接嘴,一个安装锁母,一个油箱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本体,一个旋钮以及一个压板,所述旋钮安装于本体上,通过压板固定,所述本体包括一个锥形盲孔,一个进油部和一个出油部,所述安装锁母安装于所述进油部,所述油管接嘴安装于所述出油部,所述旋钮包括一个旋转手柄和一个芯轴,所述芯轴为一个圆锥体,包括一个台阶孔,所述锥形盲孔与所述芯轴之圆锥体配合设计,两者锥面角度之基本尺寸相同,配合间隙不大于0.1mm,所述进油部、出油部与所述台阶孔组成内部燃油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油箱出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部包括主通道和副通道,所述出油部包括 一个出油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油箱出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道与副通道通过芯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徐露明乐起奖
申请(专利权)人:福爱电子贵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