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733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包括至少两组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电芯极组。每组电芯极组包括第一裸电芯、第二裸电芯、正极连接片以及负极连接片。通过将正极连接片分区域进行两次焊接,能够使得该两个裸电芯的正极连通,并且在每次焊接时,只需要将正极连接片的相应区域与对应的单个裸电芯的正极极耳焊接即可。不同组电芯极组的正极连接片的第二区域相互焊接的过程中,不需要再次焊接正极极耳。可见,通过将正极连接片分三个区域焊接并进行三次焊接,能够减少单次焊接时正极极耳的层数,进而可以减少正极极耳虚焊、焊穿、焊裂的风险。同理,将负极连接片分三个区域焊接并进行三次焊接,能够减少单次焊接时负极极耳的层数。数。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特别是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自放电小、能量密度高等优点,从而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内部具有裸电芯。裸电芯包括多对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每个正极片具有正极耳,负极片具有负极耳。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对电池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裸电芯做的越来越大。相应地,裸电芯的正负极片的层数也越来越多,从而正负极耳的层数也越来越多。通常是不同的裸电芯的极耳与同一个连接片焊接在一起,从而将不同的裸电芯连接起来。然而,由于裸电芯的极耳层数过多,从而导致极耳和连接片的焊接容易出现虚焊、焊穿、极耳焊裂等问题,进而容易影响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由于裸电芯的极耳层数过多,导致极耳和连接片的焊接容易出现虚焊、焊穿、极耳焊裂等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极耳虚焊、焊穿、焊裂风险的动力电池。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至少两组电芯极组,所述至少两组电芯极组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每组所述电芯极组的厚度方向;
[0005]每组所述电芯极组包括:
[0006]第一裸电芯,具有第一正极极耳和第一负极极耳;
[0007]第二裸电芯,具有第二正极极耳和第二负极极耳,所述第二裸电芯与所述第一裸电芯沿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08]正极连接片,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正极极耳焊接,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正极极耳焊接;
[0009]负极连接片,具有第四区域、第五区域以及第六区域,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焊接,所述第六区域与所述第二负极极耳焊接;
[0010]其中,不同组所述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二区域相互焊接,不同组所述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五区域相互焊接。
[0011]上述的动力电池,包括至少两个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电芯极组。每组电芯极组的正极连接片的第一区域与第一正极极耳焊接,第三区域与第二正极极耳焊接,从而能够将每组电芯极组中的第一裸电芯的正极和第二裸电芯的正极相互连通。不同组电芯极组的第二区域相互焊接,从而能够将不同组电芯极组的正极相互连通。也就是说,将每个电芯极组中的两个裸电芯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通过将正极连接片分区域进行两次焊接,能够使得该两个裸电芯的正极连通,并且在每次焊接时,只需要将正极连接片的相应区域与对应的单个裸电芯的正极极耳焊接即可,从而通过将正极连接片分区域进行两次焊接,减少了每
次焊接时正极极耳的层数。进一步地,不同组电芯极组的正极连接片的第二区域相互焊接的过程中,不需要再次焊接正极极耳。由此可见,在动力电池的装配过程中,通过将正极连接片分三个区域焊接并进行三次焊接,能够减少单次焊接时正极极耳的层数,进而可以减少正极极耳虚焊、焊穿、焊裂的风险。
[0012]同理,将每个电芯极组中的两个裸电芯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通过将负极连接片分区域进行两次焊接,能够使得该两个裸电芯的负极连通,并且在每次焊接时,只需要将负极连接片的相应区域与对应的单个裸电芯的负极极耳焊接即可,从而通过将负极连接片分区域进行两次焊接,减少了每次焊接时负极极耳的层数。进一步地,不同组电芯极组的负极连接片的第五区域相互焊接的过程中,不需要再次焊接负极极耳。由此可见,在动力电池的装配过程中,通过将负极连接片分三个区域焊接并进行三次焊接,能够减少单次焊接时负极极耳的层数,进而可以减少负极极耳虚焊、焊穿、焊裂的风险。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结构,所述正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结构;
[0014]所述负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五区域与所述第四区域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结构,所述负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五区域与所述第六区域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结构。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裸电芯与所述第二裸电芯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0016]所述负极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裸电芯与所述第二裸电芯之间,并且所述第四区域、所述第五区域以及所述第六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裸电芯和所述第二裸电芯的宽度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裸电芯和所述第二裸电芯的宽长度方向。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电池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正极极柱与所述正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二区域相焊接,所述盖板的负极极柱与所述负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五区域相焊接。
[0019]在一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电芯极组还包括正极保护片和负极保护片;
[0020]所述第一正极极耳背向对应的所述正极连接片的第一区域的一侧焊接有所述正极保护片;
[0021]所述第二正极极耳背向对应的所述正极连接片的第三区域的一侧焊接有所述正极保护片;
[0022]所述第一负极极耳背向对应的所述负极连接片的第四区域的一侧焊接有所述负极保护片;
[0023]所述第二负极极耳背向对应的所述负极连接片的第六区域的一侧焊接有所述负极保护片。
[00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组电芯极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芯极组和第二电芯极组。
[0025]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二区域较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靠近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
[0026]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二区域较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靠近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
[0027]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五区域较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靠近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
[0028]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五区域较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靠近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
[002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组电芯极组还包括第三电芯极组;所述第三电芯极组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极组与所述第二电芯极组之间。
[003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第一正极极耳靠近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一侧;
[0031]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第一正极极耳靠近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一侧;
[0032]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第一负极极耳靠近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一侧;
[0033]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第一负极极耳靠近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一侧。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电芯极组,所述至少两组电芯极组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每组所述电芯极组的厚度方向;每组所述电芯极组包括:第一裸电芯,具有第一正极极耳和第一负极极耳;第二裸电芯,具有第二正极极耳和第二负极极耳,所述第二裸电芯与所述第一裸电芯沿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正极连接片,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正极极耳焊接,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二正极极耳焊接;负极连接片,具有第四区域、第五区域以及第六区域,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焊接,所述第六区域与所述第二负极极耳焊接;其中,不同组所述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二区域相互焊接,不同组所述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五区域相互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电芯极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芯极组和第二电芯极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二区域较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靠近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二区域较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靠近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五区域较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靠近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的所述第五区域较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靠近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负极连接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电芯极组还包括第三电芯极组,所述第三电芯极组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极组与所述第二电芯极组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正极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电芯极组的所述第一正极极耳靠近所述第二电芯极组的一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王洪伟渠雁晓杨恒峰崔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