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绕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726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圈绕线方法,其是通过绕线机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将绕线在绕体上卷绕N个平行绕层,绕线之各绕层之间错位交替排列,其中第N层绕线的圈数少于第N-1层,当绕线卷绕至最后一层即第N层时,其起始位置处之绕线向后平行推移;最后一层起始位置的绕线向后平行推移的距离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等距的绕线直径;各绕线之间或绕线与绕体之间的触合点至少为三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使绕线最后层之线圈棱边与线圈绕体之间至少有三点接触,使绕线尤其是最后层边缘位置之绕线粘结力相对提高,而且线圈棱边的线不再突出,不易受到外力的影响,有效避免现有线圈容易出线松线的问题,产品质量得以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线圈体上卷绕线圈的方法,尤其是一种能够解决整列排列线圈棱边松线问题的绕线方法。
技术介绍
通信、光照明、逆变等电源、变压器、电感、适配器、传感器、温控器镇流器、电驱动器件等等电子产品,都含有相应的线圈,且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各线圈俱是将绕线在线圈体上分层按顺序缠绕而成(整列排列)。在这些需要绕线的产品中,绕线的整列排列线圈长期存在着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最后一层之最后一圈绕线总是产生松线现象。目前,现有的线圈绕线工作均是由绕线机来完成,而绕线机的绕线动作是通过控制装置按既定的动作重复进行,完成如图1所示的绕线排列方式。一般来说,松线现象总是发生在绕线最后一层起始位置,即线圈顶部的棱边,造成松线的原因有两点1、线圈顶部棱边的线与临近绕线及线圈体仅仅有两点接触,相互之间的粘结力相对较小,因而很容易松脱;2、线圈顶部棱边的线外突,容易在外力的影响而松脱。上述松线现象造成了线圈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整个电子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绕线后线圈松线的问题,提供一种绕线方法,可以减少甚至是杜绝线圈因为排列技术问题而带来的松线。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绕线方法,其是通过绕线机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将绕线在绕体上卷绕N个平行绕层,所述绕线之各绕层之间错位交替排列,其中第N层绕线的圈数少于第N-1层,其特征在于:当绕线卷绕至最后一层即第N层时,其起始位置处之绕线向后平行推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绕线方法,其是通过绕线机在控制系统控制下,将绕线在绕体上卷绕N个平行绕层,所述绕线之各绕层之间错位交替排列,其中第N层绕线的圈数少于第N-1层,其特征在于当绕线卷绕至最后一层即第N层时,其起始位置处之绕线向后平行推移。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强社陈珏然
申请(专利权)人:福群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