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头、动力装置以及机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14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头以及动力装置、机床,其中动力头包括:壳体,安装在机床的床身上;主轴套筒,可沿壳体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主轴,设置在主轴套筒内;刀盘,设置在主轴的一端,用于安装刀具;主轴电机,用于驱动主轴转动;以及进给机构,用于驱动主轴套筒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条包括进油孔以及出油孔的油路通道,进油孔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出油孔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进油孔与外部供油装置相连接,外部供油装置将润滑油通过油路通道至少通至主轴套筒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壳体内设置的油路通道可以将外部供油装置提供的润滑油通至壳体内进行润滑,从而减轻磨损情况,并提升加工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头、动力装置以及机床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头、动力装置以及机床。

技术介绍

[0002]按照机床工艺范围通用程度,工件的加工机床可分为通用机床、专用机床和专门化机床。不管是哪种机床,都遵守简单实用、精度高、空间小的原则,其中,机床所用的动力头设计非常关键。
[0003]常规的动力头的作用是通过电机驱动动力头主轴带动刀具转动,从而实现镗削、铣削以及钻削等功能。通常情况下,机床上设有多个安装有不同刀具的动力头,以便刀具对工件进行不同工序的加工;为了让加工时刀具靠近并接触工件、不加工时刀具远离工件,动力头通常带有进给机构,使得刀具实现靠近或远离待加工工件的移动。
[0004]在上述动力头中,由于壳体安装在机床的床身上,动力头主轴进行旋转且主轴套筒进行进给运动,因此其工作过程中存在频繁的相对运动,需要对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进行润滑。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通常采用从外侧添加的形式,操作不便;并且,由于进给机构的存在,主轴套筒与壳体之间还会产生轴向上的相对运动,会导致润滑油漏出从而使得润滑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动力头进行润滑的动力装置,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结构:
[0006]<结构一>
[0007]本技术的结构一提供了一种动力头,安装在机床上,用于驱动刀具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在机床的床身上;主轴套筒,可沿壳体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动力头主轴,设置在主轴套筒内;刀盘,设置在动力头主轴的一端,用于安装刀具;动力头主轴电机,用于驱动动力头主轴转动;以及进给机构,用于驱动主轴套筒沿壳体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让刀具靠近或远离待加工工件,其中,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条包括进油孔以及出油孔的油路通道,进油孔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出油孔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进油孔与外部供油装置相连接,来自于所述外部供油装置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油路通道至少通至所述主轴套筒的外表面。
[0008]本技术结构一提供的动力头,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油路通道包括第一油路通道,第一油路通道具有第一进油孔以及第一出油孔,第一进油孔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第一出油孔设置在壳体靠近刀盘的一侧的内表面。
[0009]本技术结构一提供的动力头,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油路通道还具有第二出油孔,第二出油孔设置在壳体靠近刀盘的端面上。
[0010]本技术结构一提供的动力头,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壳体呈筒状,第一油路通道包括在壳体的壁内延伸的进油孔道、主油路孔道、第一出油孔道以及第二出油
孔道,进油孔道的长度方向与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一端与第一进油孔相连,另一端与主油路孔道的一端相连通,主油路孔道的长度方向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远离进油孔道的一端与第一出油孔道以及第二出油孔道相连通,第一出油孔道向靠近刀盘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出油孔道远离主油路孔道的一端与第一出油孔相连,第二出油孔道的长度方向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出油孔道远离主油路孔道的一端与第二出油孔相连。
[0011]本技术结构一提供的动力头,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油路通道还包括第二油路通道,第二油路通道具有第二进油孔、在壳体的壁内延伸的第二主油路孔道以及第三出油孔,第二进油孔设置在壳体远离刀盘的一端的外表面,第二主油路孔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壳体的长度方向,且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油孔以及第三出油孔相连接,第三出油孔设置在壳体远离刀盘的一端的内表面。
[0012]本技术结构一提供的动力头,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进给机构包括:丝杠,设置在壳体远离刀盘的一端且向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进给电机,用于驱动丝杠转动从而带动主轴套筒沿壳体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让刀具靠近或远离待加工工件。
[0013]<结构二>
[0014]作为第二种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动力头,安装在机床上,用于驱动刀具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以及供油装置,用于向动力头提供润滑油,其中,动力头为上述结构一中任一项的动力头,供油装置包括供油机构以及供油控制部,供油机构通过输油管与油路通道相连通。
[0015]本技术提供的动力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供油控制部控制供油机构对油路通道进行持续或间歇供油。
[0016]<结构三>
[0017]作为第三种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身;以及动力装置,其中,动力装置为上述结构二的动力装置。
[0018]进一步,本技术提供的机床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工作台,可转动地安装在床身中,设置有用于夹装待加工工件的夹具,技术作用与效果
[0019]根据本技术的动力头,安装在机床上,用于驱动刀具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包括壳体、主轴套筒、动力头主轴、刀盘、动力头主轴电机以及进给机构,其中,壳体的壁内设置有包括进油孔以及出油孔的油路通道,进油孔设在壳体的外表面,与外部供油装置相连接,出油孔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外部供油装置可以通过油路通道将润滑油通至壳体与主轴套筒之间,因此,当主轴套筒对壳体进行相对运动时,壳体内设置的油路通道就可以将外部供油装置提供的润滑油通至壳体内进行润滑,使得磨损情况减轻,从而增加动力头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可以使得动力头的运动更为顺畅,也不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防止影响加工质量。
[0020]进一步,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动力装置,由于包括至少一个动力头以及供油装置,供油装置包括供油机构以及供油控制部,供油控制部可以控制供油机构对油路通道进行供油,因此能够通过一个供油装置对动力头进行同时供油;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床身以及上述动力装置的机床,其中,供油装置不仅可以对动力头进行供油润滑,还可以对驱动工作台的转轴同时进行供油,使得该转轴的相对运动部位也得到润滑。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机床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机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进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图4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图4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
[0032]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头,安装在机床上,用于驱动刀具将待加工工件加工成所需的成品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机床的床身上;主轴套筒,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动力头主轴,设置在所述主轴套筒内;刀盘,设置在所述动力头主轴的一端,用于安装所述刀具;主轴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动力头主轴转动;以及进给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主轴套筒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让所述刀具靠近或远离所述待加工工件,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条包括进油孔以及出油孔的油路通道,所述进油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出油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进油孔与外部供油装置相连接,来自于所述外部供油装置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油路通道至少通至所述主轴套筒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油路通道包括第一油路通道,所述第一油路通道具有第一进油孔以及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出油孔设置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刀盘的一侧的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油路通道还具有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设置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刀盘的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呈筒状,所述第一油路通道包括在所述壳体的壁内延伸的进油孔道、主油路孔道、第一出油孔道以及第二出油孔道,所述进油孔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油孔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油路孔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主油路孔道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远离所述进油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油孔道以及所述第二出油孔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孔道向靠近所述刀盘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出油孔道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