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换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653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笔杆换向装置,双联齿形链上的齿形口上托撑有笔杆A并自上游向下游输送,双联齿形链的两链环的中段之间有U或V形转向托架,U或V形转向托架与升降式旋转机构相连,U或V形转向托架的V或U形槽口的槽长方向与双联齿形链上笔杆A的长度方向一致,升降式旋转机构驱动U或V形转向托架的V或U形槽口处于高于或低于双联齿形链上的齿形口的高度且作旋转角度为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笔杆换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制笔过程的笔杆输送环节对笔杆实施转位换向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笔,是人类的一大技术,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笔在油画、化妆、书写等领域中用处极多。用于油画、化妆、书写领域中的笔的基本结构,一般可分为笔头以及笔杆部分,现有的制笔工序中,笔头及笔杆部分均有厂家进行标准化机械化生产以及出售,笔杆制备过程中,选用合适的竹木原料,先成型再油漆,以供下游厂家实施笔头与笔杆的装配。笔杆制备过程中,尤其是油漆环节,笔杆数量巨大,目前尚无高效的油漆方案,如名称为“竹棒笔杆生产工艺”(文献号为CN103753673B),其中涉及笔杆油漆处理的方法包括防水、底漆、色漆、清漆、验收步骤,其中并未公开油漆过程中如何固定笔杆的具体方案。
[0003]为提高油漆效率,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人工作业的方式将待油漆笔杆作油漆或浸漆处理,再将油漆完毕的笔杆供应给下游厂家,作业效率无法满足要求。为了提高油漆的效率,可以将笔杆钉置在布笔板上。然后再实施浸漆式油漆处理,由于笔杆的两端往往大小和形状存在差异,则希望选择其大头端被钉置再针钉上,如此就需要将笔杆的两端实施调整为大头端或小头端同向排布的方式实施供料输送;另外,油漆完毕的笔杆与笔头插装时,也需要将笔杆的大头端或小头端同向排布的方式实施供料输送。为此,本申请人在名称为“制笔机”(CN 108772683 A)专利申请中,公开了相关的技术方案,其中涉及有笔杆笔头的转向机构,虽然上述申请可以实现笔杆的转向换位,但开合的夹具其结构亦有复杂之嫌。
技术内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杆换向转位装置,优化装置结构以保证笔杆转向换位快捷、可靠。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笔杆换向装置,双联齿形链上的齿形口上托撑有笔杆A并自上游向下游输送,其特征在于:双联齿形链的两链环的中段之间有U或V形转向托架,U或 V形转向托架与升降式旋转机构相连,U或V形转向托架的V或U形槽口的槽长方向与双联齿形链上笔杆A的长度方向一致,升降式旋转机构驱动U或V形转向托架的V或U形槽口处于高于或低于双联齿形链上的齿形口的高度且作旋转角度为180
°
,位于U或V形转向托架上游侧的双联齿形链输送路径上设置有笔杆A的杆径检测单元。
[0006]由上述方案可知,利用双联齿形链中部的空间布置V形转向托架既可以实现对笔杆A托举和旋转动作,又不会对双联齿形链的步进式输送过程造成妨碍。当杆径检测单元检测到某根笔杆A的杆径与标准值存在差异,则控制单元接受上述杆径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升降式旋转机构动作,首先将笔杆A托起至高于双联齿形链的位置然后旋转180
°
,再下降致使笔杆A回落至双联齿形链上且低于笔杆A的位置,从而及时、可靠的完成了转位转向的基本作业。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适用的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0008]图2适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2所示,笔杆换向装置,双联齿形链10上的齿形口11上托撑有笔杆A并自上游向下游输送,双联齿形链10的两链环的中段之间有U或V形转向托架20,U或V形转向托架20与升降式旋转机构相连, U或V形转向托架20的V或U形槽口的槽长方向与双联齿形链10上笔杆A的长度方向一致,升降式旋转机构驱动U或V形转向托架20的V 或U形槽口处于高于或低于双联齿形链10上的齿形口11的高度且作旋转角度为180
°
,位于U或V形转向托架20上游侧的双联齿形链10输送路径上设置有笔杆A的杆径检测单元30。
[0010]由于上游端的笔杆容纳盒事先放置的笔杆A是并没有选定杆端的任意放置状态,笔杆A被一根一根的逐个送达达双联齿形链10上的笔杆A 就存在两端相互倒置并存的现象,上述方案就是对抵达双联齿形链10 上的笔杆A在双联齿形链10输送过程中进行识别和换向调整,利用双联齿形链10中部的空间布置V形转向托架20既可以实现对笔杆A托举和旋转动作,又不会对双联齿形链10的步进式输送过程造成妨碍。当杆径检测单元50检测到某根笔杆A的杆径与标准值存在差异,则控制单元接受上述杆径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升降式旋转机构动作,首先将笔杆A托起至高于双联齿形链10的位置然后旋转180
°
,再下降致使笔杆A回落至双联齿形链40上且低于笔杆A的位置。关于控制单元可以由多种手段如PLC控制器实现且是服务于本技术的执行机构的,所以此处部作赘述。
[0011]为了提高效率,升降式旋转机构动作的升降和旋转过程是即刻衔接的,并且旋转时角加速度很大,为避免此过程中笔杆A与V形转向托架 20分离或笔杆A的质量中心与V形转向托架20的回转中兴偏心造成的偏心惯性出现沿杆长方向位移量过大的情况,本技术为此设置了压杆40对笔杆A施加自上而下的约束,具体的方案是双联齿形链10的两链环的中段之间有V形转向托架20,V形转向托架20的V形槽口的正上方有竖向布置的压杆40,压杆40位于压杆架41上可上下移动,压杆 40处于低位时其下端高于双联齿形链10输送的笔杆A的高度、低于V 形转向托架20抬升时的高度。
[0012]上述方案确保笔杆A被可靠地限定在V形转向托架20上完成升降动作并转向180
°
。为了保护笔杆A的杆面免受摩擦损伤,所以压杆40 下压在笔杆A上时自身可以转动,当然压杆40的下端压头43上可以附设毛毡或其它呈软质材料。
[0013]更为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压杆40与压杆架41之间有回位弹簧42,回位弹簧42提供弹力驱使压杆40向下移动。设置弹簧42可以保证压杆 40处于对笔杆A始终提供下压约束的状态,避免V形转向托架40托举笔杆A上升时与压杆40碰撞而导致的压杆40与笔杆A分离的向上运动,此过程又恰好与旋转过程重合,上述方案可以确保笔杆A旋转动作的完成。
[0014]为了进一步保证双联齿形链10的下游端的笔杆A的杆端位置确定,位于V形转向托架20下游的双联齿形链10的中后段外侧布置有纠偏挡板条50,纠偏挡板条50的板面位于铅锤面且前端距离双联齿形链10远、后端距离双联齿形链10逐渐靠近。
[0015]尽管本技术已经提供了压杆20对笔杆A施加下压约束,能够起到良好的杆长方向的偏移限制作用,但是旋转向180
°
的结果,还是有可能造成个别笔杆A在杆长方向出现
偏移现象,为此,纠偏挡板条50 可以对此现象加以纠正,偏移严重的笔杆A的杆端在纠偏挡板条50约束限位作用下回归至设计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杆换向装置,双联齿形链(10)上的齿形口(11)上托撑有笔杆A并自上游向下游输送,其特征在于:双联齿形链(10)的两链环的中段之间有U或V形转向托架(20),U或V形转向托架(20)与升降式旋转机构相连,U或V形转向托架(20)的V或U形槽口的槽长方向与双联齿形链(10)上笔杆A的长度方向一致,升降式旋转机构驱动U或V形转向托架(20)的V或U形槽口处于高于或低于双联齿形链(10)上的齿形口(11)的高度且作旋转角度为180
°
,位于U或V形转向托架(20)上游侧的笔杆A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笔杆A的杆径检测单元(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杆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双联齿形链(10)的两链环的中段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