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套气动控制系统及可自动调节张力的活套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163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活套气动控制系统,与起套辊连接,包括气缸及与气缸连接的三个控制回路,分别是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和第三控制回路;第一控制回路与气缸的有杆腔连通,第一控制回路上设有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控制回路与第三控制回路均通过切换阀与无杆腔管路连通,无杆腔管路与气缸的无杆腔连通,无杆腔管路上设置有单向节流阀,第二控制回路上设置有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三控制回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减压阀、蓄能器和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本发明专利技术也公开了可自动调节张力的活套控制方法,使用所述活套气动控制系统,与级联调速系统配合,构成闭环活套控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扩展了系统的管理与控制能力,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动强度。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套气动控制系统及可自动调节张力的活套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棒线材生产线自动控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活套气动控制系统及可自动调节张力的活套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活套控制是棒线材热连轧自动化活套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套活套控制系统由机械和电气两个领域的设备组成,其控制过程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活套的频繁调整容易造成诸多因素的不稳定,极易引起轧线堆钢或影响产品质量。
[0003]目前棒线材活套的起套后过程控制调整通常采用活套的扫描仪测得钢的位置信号后且延时一定时间,活套控制系统才发出调整信号启动起套轮的高度套量,也就说治套的起套高度或根据高度输入的套量达到设定值时才活套控制系统启动闭环调节,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使机架间的张力稳定下来,产品尺寸精度才能进入稳定阶段。这种活套控制方式耗时时间长,启动相对较晚,套量闭环调节也非常滞后,容易造成轧件从头部开始咬入机架的时间段内和机架间张力调节的失控,造成轧件尺寸有波动,特别是在辊槽磨损的情况下或换辊换槽后辊缝的调整时极易出现堆拉钢的故障,这样会造成轧件几十米长的尺寸有问题,甚至由此引起堆钢事故,影响正常生产。这种方式粗放式过程调整时间比较长,造成轧件有比较长一段的尺寸精度不够好,而且还需要手动设定延时控制等参数难以满足工艺要求,且在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如何提高活套的控制精度,优化活套控制系统的性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活套气动控制系统及可自动调节张力的活套控制方法,实现活套全自动设定及控制,扩展了系统的管理与控制能力,从而简化了调整过程,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活套气动控制系统,与起套辊连接,包括气缸及与气缸连接的三个控制回路,三个控制回路均与气源管路连接,分别是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和第三控制回路;
[0007]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与气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上设置有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与第三控制回路均通过切换阀与无杆腔管路连通,所述无杆腔管路与气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无杆腔管路上设置有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上设置有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所述第三控制回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减压阀、蓄能器和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源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减压阀。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源管路上还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第一截止阀和第二减压阀之间。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源管路上还设置有油雾器,所述油雾器位于第二减
压阀与三个控制回路之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回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处于第一减压阀和蓄能器之间。
[0012]可自动调节张力的活套控制方法,使用所述活套气动控制系统,与级联调速系统配合,构成闭环活套控制系统,具体步骤如下:
[0013]轧件头部从上游轧机进入活套的下游轧机(14)咬入时,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启动使第一控制回路断开,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启动使第二控制回路连通,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启动使第三控制回路连通,切换阀启动使第二控制回路与无杆腔管路连通,气源通过第二控制回路进入气缸的无杆腔内,同时气缸有杆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控制回路的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排出,气缸的活塞杆伸出顶起起套辊,起套辊将轧件抬起形成弧线;
[0014]在活套完成初始套量时起套辊达到套量极限位置后,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断开,并控制切换阀使第三控制回路与无杆腔管路连通,气源从进入第三控制回路,为气缸提供稳定的恒压气源,当活套扫描器检测到活套高度不同于设定值时,活套控制系统根据活套扫描器检测到的偏差,通过级联调速系统按比例修正机架的速度维持活套套量;
[0015]当轧件的尾端接近活套的前一机架时,活套控制系统发出降套指令,逐渐减少套量,第二控制回路上和第三控制回路上断开,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连通,气源通过第一控制回路进入气缸的有杆腔,气杆无杆腔内的气体通过单向节流阀的气阀排出,起套辊下降。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调节起套辊高度的全过程,部分的气源进入第三控制回路,高压的气源通过第一减压阀进入蓄能器内。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活套扫描器检测到活套高度超过设定值时,通过级联调速系统按比例减小活套的上游机架的速度维持活套套量,起套辊的高度保持不变;
[0018]当活套扫描器检测到活套高度低于设定值时,通过级联调速系统按比例提高活套的上游机架的速度维持活套套量,起套辊的高度保持不变。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杆无杆腔内的气体通过单向节流阀的气阀缓慢排出,减小降套速度。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减压阀和第二减压阀,从而调整蓄能器内的气压,以适应不同规格的轧件套量。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活套气动控制系统实现了起套辊的平稳调整,使用该活套气动控制系统的可自动调节张力的活套控制方法,与级联调速系统配合,构成闭环活套控制系统,不仅将轧件头部全部纳入套高闭环调节控制之中,保证了头部的尺寸精度,而且整个控制过程无需操作人员在系统上输入任何活套数据,实现活套全自动设定及控制,扩展了系统的管理与控制能力,从而简化了调整过程,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活套气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24]图2是不同活套套量的示意图。
[0025]图中:1

第一截止阀,2

过滤器,3

第二减压阀,4

油雾器,5

第一减压阀,6

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7

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8

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9

切换阀,10

单向节流
阀,11

气缸,12

蓄能器,13

上游轧机,14

下游轧机,15

轧件,16

起套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7]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均相对于附图视角而定,仅仅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够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8]对于棒线材等长材轧线,活套起落控制直接影响到能否正常生产,如果起套过早,轧件15未咬入下游轧机14,就会跑钢,造成事故,如果起套过晚,一般情况下会造成堆钢或拉钢,影响成材头部质量,如果落套过早,一般情况下会造成堆钢或拉钢,影响成材尾部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活套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与起套辊(16)连接,包括气缸(11)及与气缸(11)连接的三个控制回路,三个控制回路均与气源管路连接,分别是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和第三控制回路;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与气缸(11)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控制回路上设置有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6),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与第三控制回路均通过切换阀(9)与无杆腔管路连通,所述无杆腔管路与气缸(11)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无杆腔管路上设置有单向节流阀(10),所述第二控制回路上设置有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7),所述第三控制回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减压阀(5)、蓄能器(12)和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套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1)和第二减压阀(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套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管路上还设置有过滤器(2),所述过滤器(2)位于第一截止阀(1)和第二减压阀(3)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套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管路上还设置有油雾器(4),所述油雾器(4)位于第二减压阀(3)与三个控制回路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套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回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处于第一减压阀(5)和蓄能器(12)之间。6.可自动调节张力的活套控制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套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与级联调速系统配合,构成闭环活套控制系统;轧件(15)头部从上游轧机(13)进入活套的下游轧机(14)咬入时,第一二位三通换向阀(6)启动使第一控制回路断开,第二二位三通换向阀(7)启动使第二控制回路连通,第三二位三通换向阀(8)启动使第三控制回路连通,切换阀(9)启动使第二控制回路与无杆腔管路连通,气源通过第二控制回路进入气缸(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满廖子东容臻芹蔡国强戴坚辉王宝李霖吴建城丘相林林勋荣
申请(专利权)人:宝武杰富意特殊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