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1184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前驱体为双核孪生结构,具有自中心向外呈发射状排列的通道。制备前驱体包括以下步骤:向反应釜内加入纯水,氮气保护,然后泵入含有铵盐溶液的镍钴锰混合金属盐溶液;在反应釜中加入氨水后,观察不再产生絮状物时,再泵入镍钴锰混合金属盐溶液、络合剂溶液和沉淀剂溶液,并在反应浆料达到目标值时进一步提升镍钴锰混合金属盐溶液的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前驱体有利于锂离子扩散,一致性好,性能优异;制备方法工艺稳定,已具备量产条件。已具备量产条件。已具备量产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正极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技术的突破,近年来电池领域得到长足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技术成熟的材料被广泛用于3C数码产品及电动汽车领域。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随着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也面临着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放电效率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的挑战。研究表明,上述挑战要求正极材料中锂离子通道更加通畅,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逆反应更少。前驱体的物性指标直接决定正极材料的性能,进而体现在锂离子电池性能方面。在三元正极材料烧结过程中,多晶大颗粒前驱体,因一次颗粒密堆积,内部紧实,导致Li离子嵌入速度较慢,异形颗粒也会导致颗粒内外部熔锂不均,最终引起正极材料残余锂偏高,容量偏低。制备特定形貌的前驱体,提升正极材料的锂离子脱嵌速率、增加锂离子通道尤为重要。业内对于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制备方法的研究颇多,对前驱体二次颗粒大小、一次颗粒形貌均有涉及,但均未充分研究内部形貌以及双核结构。例如: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分子式为Ni
x
Co
y
Mn1‑
x

y
(OH)2,其中x+y≤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的二次颗粒为15

25μm的球体,球体中心为双核孪生结构;自所述球体中心向外具有呈发射状排列的通道,相邻通道之间的间隙为0.1

2μm;所述通道呈圆柱状或喇叭状,具有0

30
°
的夹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的一次颗粒的长宽比为1

6,二次颗粒的径距分布为0.4

1.0。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的比表面积为2

18cm2/g,振实密度为0.7

2.5g/cm3,D10>10μm,D90<35μm。4.一种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镍钴锰混合盐溶液、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2)在镍钴锰混合盐溶液中加入铵盐,得到混合溶液A;(3)在反应釜中加入纯水,通入氮气,然后加入混合溶液A,控制反应温度为50

85℃,搅拌,然后加入氨水,持续观察反应体系,待反应体系中絮状物不再增加时,并流加入镍钴锰混合盐溶液、络合剂溶液和沉淀剂溶液,保持反应体系的pH值为9

11,碱度为3

20g/L,直至反应浆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帅刘庭杰胡志兵张海艳胡海诗熊意球刘凯李玉云刘宙周春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长远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