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篮机构和外墙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00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篮机构和外墙处理设备,所述吊篮机构包括:吊篮、支撑模组和动力模组,所述吊篮具有在作业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支撑模组设于所述吊篮的第一侧;所述动力模组与所述吊篮相连,且所述动力模组沿预定方向对所述吊篮施力,所述预定方向为从所述吊篮的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吊篮机构,该吊篮机构具有动力模组和支撑模组,可以提高吊篮机构的稳定性。可以提高吊篮机构的稳定性。可以提高吊篮机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篮机构和外墙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吊篮机构以及具有该吊篮机构的外墙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高处作业外墙喷涂吊篮机构与擦窗机的吊篮机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比如人员的动作、风力等都会造成吊篮机构在空中的摆动,对搭载人员的安全与施工的质量会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吊篮机构,该吊篮机构具有动力模组和支撑模组,可以提高吊篮机构的稳定性。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该吊篮机构的外墙处理设备。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吊篮机构,包括:吊篮、支撑模组和动力模组,所述吊篮具有在作业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支撑模组设于所述吊篮的第一侧;所述动力模组与所述吊篮相连,且所述动力模组沿预定方向对所述吊篮施力,所述预定方向为从所述吊篮的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吊篮机构,该吊篮机构具有动力模组和支撑模组,可以提高吊篮机构的稳定性。
[0007]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吊篮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模组包括:外壳、风力元件和固定架,所述外壳在作业方向上的两端开口并分别设有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所述风力元件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防护网和所述第二防护网之间;所述固定架分别与所述外壳和所述吊篮相连。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均垂直于所述作业方向并在所述作业方向上间隔开,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沿所述作业方向在所述吊篮上的投影呈“十”字交叉形状,所述风力元件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模组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分别与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相连。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力元件包括旋翼和涵道风扇中的至少一种。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模组沿所述作业方向可伸缩地与所述吊篮相连。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篮机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伸缩部和和用于驱动所述伸缩部伸缩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吊篮上,所述伸缩部与所述支撑模组相连以带动所述支撑模组伸缩。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沿作业方向延伸且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吊篮相连的安装
板。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气动元件或液动元件。
[00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模组包括:支架和行走部,所述支架包括连接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行走部连接于所述弹性部。
[00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周围具有多个所述弹性部,且每个弹性部上均连接有所述行走部。
[00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部为滚轮或滑动件。
[00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部包括具有弹性的充气结构。
[00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部的表面设有聚氨酯层。
[00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呈垂直于所述作业方向的平片形状。
[00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并沿所述作业方向朝所述吊篮的第二侧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自由端相连并沿垂直于所述作业方向并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00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片。
[002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篮的第二侧设有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动力模组,且所述吊篮机构的第一侧设有与多个所述动力模组对应的支撑模组。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外墙处理设备,包括:支撑机构和吊篮机构,所述吊篮机构通过钢丝绳吊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吊篮机构为根据前述的吊篮机构。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吊篮机构与作业面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吊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吊篮机构的靠墙模组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吊篮机构的动力模组的示意图,其中风力元件为旋翼。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吊篮机构的动力模组的爆炸示意图,其中风力元件为旋翼。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吊篮机构的动力模组的示意图,其中风力元件为涵道风扇。
[0032]附图标记:吊篮机构1000,吊篮11,支撑模组12,支架121,连接部1211,第一连接片1212,第二连接片1213,行走部122,滚轮轴1221,滚轮轴支撑板1222,动力模组13,外壳131,第一翻边1311,第一防护网1321,第二防护网1322,环形条1301,径向条1302,风力元件133,固定架134,第一连接板1341,第二连接板1342,第三连接板1343,加强条1344,第二翻边1345,连接架135,第一加强板1361,第二加强板1362,板部1303,加强翻边1304,转接件137,碳管固定块138,驱动件14,连接段141,安装板142,转接板143,电机144,作业面20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如图1和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吊篮机构1000,包括:吊篮11、支撑模组12和动力模组13。
[0035]具体而言,吊篮11具有在作业方向(参照图1中示出的前后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支撑模组12与吊篮11相连,其中,在吊篮机构1000的使用过程中,支撑模组12可以支撑在作业面2000(例如墙面、窗户等)上。支撑模组12用于支撑于作业面2000。动力模组13与吊篮11相连,且动力模组13构造成适于沿预定方向对吊篮11施力,其中预定方向是指从吊篮的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参照图1中从后向前的方向)。也就是说,在动力模组13工作时,可以沿预定方向对吊篮施力。或者说,动力模组13可以对吊篮施加朝向作业面的力。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吊篮机构1000,该吊篮机构1000具有动力模组13和支撑模组12,动力模组13和支撑模组12配合实现吊篮机构1000的稳定。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模组支撑于作业面2000,而动力模组对吊篮施加的作用力,会促使支撑模组对作业面200施加更加的压力,从而使得吊篮可以稳定地支撑于作业面2000,提高吊篮机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37]其中,本专利技术中的作业方向即图1中示出的前后方向。另外,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方向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篮,所述吊篮具有在作业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支撑模组,所述支撑模组设于所述吊篮的第一侧;动力模组,所述动力模组与所述吊篮相连,且所述动力模组沿预定方向对所述吊篮施力,所述预定方向为从所述吊篮的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在作业方向上的两端开口分别设有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风力元件,所述风力元件设于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防护网和所述第二防护网之间;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分别与所述外壳和所述吊篮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均垂直于所述作业方向并在所述作业方向上间隔开,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沿所述作业方向在所述吊篮上的投影呈“十”字交叉形状,所述风力元件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中的至少一个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组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相连,且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中的一个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吊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元件包括旋翼和涵道风扇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吊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组相对于所述吊篮沿所述作业方向可伸缩地与所述吊篮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机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伸缩部和和用于驱动所述伸缩部伸缩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吊篮上,所述伸缩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正伟李敏张继骋张斌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