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976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下方设置有下模,且下模和上模之间开设有模腔,所述上模顶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浇注口,且浇注口一侧胶合连接有U型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下模端面的连接端管通过橡胶圈与上模端面的连接槽紧密连接,使得两个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构成冷却液的流动通路,通过将冷却液由进液管注入U型管,促使冷却液在U型管两个端口的作用下分流式灌入上模的两个蛇形第一换热腔中,进而两个蛇形第一换热腔在连接端管和橡胶圈密封的作用下导入两个第二换热腔内,使得冷却液持续为上模和下模进行同步散热冷却,从而有效保障铸造模具的散热效果和均匀性。铸造模具的散热效果和均匀性。铸造模具的散热效果和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合格零件的模型,分为普通手工造型,常用木模型,塑料模型,机械造型多用金属模型,如:铝模型、铁模型。精密铸造用蜡模型,消失模用聚苯乙烯模型。
[0003]现有铸造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件铸造成型时会过渡给模具本身大量的热量,而现有铸造模具的散热结构和方式往往存在散热缓慢和散热不均匀的情况,影响铸造模具的散热效率。
[0004]为此,提出了一种铸造模具,具备快速散热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铸造模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下方设置有下模,且下模和上模之间开设有模腔,所述上模顶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浇注口,且浇注口一侧胶合连接有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中间位置通过三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上模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换热腔,所述上模的端面对应两个第一换热腔另一端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下模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换热腔,所述下模的端面对应两个第二换热腔均焊接有连接端管,且连接端管与上模的连接槽插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模的正下方设置有集液盒,且集液盒的顶面开设有敞口,并且集液盒的侧面焊接有侧杆。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第一换热腔关于上模竖直中线对称,且两个第一换热腔均为蛇形结构。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第二换热腔关于下模竖直中线对称,且两个第二换热腔均为蛇形结构。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模的端面开设有两个连接槽,所述下模的端面对应连接槽焊接有两个连接端管,且两个连接端管的端面均粘接有橡胶圈。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模底面焊接有多个垫脚,且多个垫脚分布在下模底面的四个拐角处。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模的底面贯通第二换热腔开设有两个排水孔。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中,当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下模端面的连接端管通过橡胶圈与上模端面的连接槽紧密连接,使得两个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构成冷却液的流动通路,通过将
冷却液由进液管注入U型管,促使冷却液在U型管两个端口的作用下分流式灌入上模的两个蛇形第一换热腔中,进而两个蛇形第一换热腔在连接端管和橡胶圈密封的作用下导入两个第二换热腔内,使得冷却液持续为上模和下模进行同步散热冷却,从而有效保障铸造模具的散热效果和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铸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铸造模具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铸造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
[0019]1、上模;2、下模;3、模腔;4、浇注口;5、U型管;6、第一换热腔;7、垫脚;8、集液盒;9、第二换热腔;10、侧杆;11、连接槽;12、连接端管;13、进液管;14、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铸造模具。
[0023]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

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铸造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的下方设置有下模2,且下模2和上模1之间开设有模腔3,上模1顶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浇注口4,且浇注口4一侧胶合连接有U型管5,U型管5的中间位置通过三通连接有进液管13,上模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换热腔6,上模1的端面对应两个第一换热腔6另一端均开设有连接槽11,下模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换热腔9,下模2的端面对应两个第二换热腔9均焊接有连接端管12,且连接端管12与上模1的连接槽11插接,当上模1和下模2合模时,下模2端面的连接端管12通过橡胶圈14与上模1端面的连接槽11紧密连接,使得两个第一换热腔6和第二换热腔9构成冷却液的流动通路,当散热时,通过将冷却液由进液管13注入U型管5,促使冷却液在U型管5两个端口的作用下分流式灌入上模1的两个蛇形第一换热腔6中,进而两个蛇形第一换热腔6在连接端管12和橡胶圈14密封的作用下导入两个第二换热腔9内,使得冷却液持续为上模1和下模2进行同
步散热冷却,从而有效保障铸造模具的散热效果;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模2的正下方设置有集液盒8,且集液盒8的顶面开设有敞口,并且集液盒8的侧面焊接有侧杆10,通过拉动侧杆10,促使侧杆10带动集液盒8移动至下模2正下方,使得第二换热腔9排出的冷却液能够收集在集液盒8内,方便冷却液的静置冷却和再利用。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换热腔6关于上模1竖直中线对称,且两个第一换热腔6均为蛇形结构,通过蛇形结构的两个第一换热腔6有利于上模1的均匀散热。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换热腔9关于下模2竖直中线对称,且两个第二换热腔9均为蛇形结构,通过蛇形结构的两个第二换热腔9有利于下模2的均匀散热。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模2的端面开设有两个连接槽11,下模2的端面对应连接槽11焊接有两个连接端管12,且两个连接端管12的端面均粘接有橡胶圈14,通过两个连接槽11与两个连接端管12插接,使得两个第一换热腔6和第二换热腔9构成冷却液的流动通路,有利于上模1和下模2的同步散热。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模2底面焊接有多个垫脚7,且多个垫脚7分布在下模2底面的四个拐角处,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下方设置有下模(2),且下模(2)和上模(1)之间开设有模腔(3),所述上模(1)顶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浇注口(4),且浇注口(4)一侧胶合连接有U型管(5),所述U型管(5)的中间位置通过三通连接有进液管(13),所述上模(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换热腔(6),所述上模(1)的端面对应两个第一换热腔(6)另一端均开设有连接槽(11),所述下模(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换热腔(9),所述下模(2)的端面对应两个第二换热腔(9)均焊接有连接端管(12),且连接端管(12)与上模(1)的连接槽(11)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的正下方设置有集液盒(8),且集液盒(8)的顶面开设有敞口,并且集液盒(8)的侧面焊接有侧杆(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强郭华马全肖侯近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前进重工铸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