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828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包括上卡盘、第一槽口、下卡盘和轴承座体,所述轴承座体的顶端焊接有上卡盘,且上卡盘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槽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前可将润滑油通过注油孔注入内腔体的内部,通过内腔体内部微槽海绵体的设置完成浸润吸附,润滑油可通过微孔渗透至海绵内部保存,当轴承与轴承座体使用时,润滑油可通过外凸圈内壁设置的通槽无间断有序排出,通槽与内腔体通过内腔体外壁自带的孔槽完成渗透,在轴承与轴承座体接触时完成对润滑油的导匀,使其可对轴承座体的内壁和轴承的外壁进行润滑保护,避免接触磨损损耗较大,且轴承座体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注油槽,可与自润滑结构配合使用,使其润滑保护效果更好。润滑保护效果更好。润滑保护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座
,具体为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

技术介绍

[0002]轴承座是一种可对轴承进行支撑承载的座体,可辅助轴承完成旋转自转,是轴承的支撑载体,其具有稳定、内部结构强度大、结构紧凑和回转灵敏的特定,轴承的内支撑点是轴,其外支撑点就是轴承座,承载座在使用时对轴承进行托载,轴承内部旋转产生热量导致轴承与轴承座接触热量增加,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散热,现需要一种使用时可防止磨损损伤完成自润滑的轴承座,但是现有轴承座存在一定问题或缺陷:
[0003]传统的轴承座使用时与轴承之间的接触易产生磨损损伤,长期与外部空气接触产生氧化锈蚀,使用润滑保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使用润滑保护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包括上卡盘、第一槽口、下卡盘和轴承座体,所述轴承座体的顶端焊接有上卡盘,且上卡盘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槽口,所述轴承座体的底端焊接有下卡盘,且下卡盘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槽口,所述上卡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凸圈,且外凸圈的内部安装有自润滑结构,所述自润滑结构包括注油孔、内腔体、微槽海绵体、润滑油和通槽,所述内腔体固定连接在外凸圈的内部,所述注油孔固定连接在外凸圈的外侧壁上,所述微槽海绵体安装在内腔体的内部,所述润滑油设置在微槽海绵体的内部,所述通槽固定连接在外凸圈的内侧壁上。
[0006]优选的,所述微槽海绵体在内腔体的内部均匀填充,所述润滑油渗透至微槽海绵体的内部均匀分布。
[0007]优选的,所述注油孔将外凸圈与内腔体连通,所述通槽在外凸圈的内侧壁上呈等间距排列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轴承座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镀镍涂层,且镀镍涂层在轴承座体的外侧壁上呈均匀分布涂抹。
[0009]优选的,所述轴承座体与下卡盘的连接处安装有外槽圈,且外槽圈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在外槽圈的外侧壁上呈四角对称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轴承座体外壁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注油槽,所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分别在上卡盘和下卡盘的外侧壁上呈对称等距分布。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0012](1)使用前可将润滑油通过注油孔注入内腔体的内部,通过内腔体内部微槽海绵
体的设置完成浸润吸附,润滑油可通过微孔渗透至海绵内部保存,当轴承与轴承座体使用时,润滑油可通过外凸圈内壁设置的通槽无间断有序排出,通槽与内腔体通过内腔体外壁自带的孔槽完成渗透,在轴承与轴承座体接触时完成对润滑油的导匀,使其可对轴承座体的内壁和轴承的外壁进行润滑保护,避免接触磨损损耗较大,且轴承座体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注油槽,可与自润滑结构配合使用,使其润滑保护效果更好;
[0013](2)通过在轴承座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四角等距分布的散热通孔,散热通孔的设置使轴承座体与轴承之间旋转产生的热量可通过间隙散热通孔的设置在旋转中完成自导热,风流可通过四角等距分布的散热通孔完成自动灌入和导出,使用自散热效果更好,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轴承和轴承座体过热,使用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0014](3)通过在轴承座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镀镍涂层,镀镍涂层自身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很高,其可在轴承座体的外壁形成钝化保护层,可有效防止空气内部的酸碱成分对其外壁造成的损伤,有效防止磨损和氧化腐蚀,延长轴承座体整体的使用寿命,使其更加耐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自润滑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上卡盘;2、外凸圈;3、自润滑结构;301、注油孔;302、内腔体;303、微槽海绵体;304、润滑油;305、通槽;4、第一槽口;5、第二槽口;6、注油槽;7、散热通孔;8、外槽圈;9、下卡盘;10、轴承座体;11、镀镍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包括上卡盘1、第一槽口4、下卡盘9和轴承座体10,轴承座体10的顶端焊接有上卡盘1,且上卡盘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槽口4,轴承座体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镀镍涂层11,且镀镍涂层11在轴承座体10的外侧壁上呈均匀分布涂抹,轴承座体10在使用时长期与外界空气接触会对其外壁产生腐蚀氧化损伤,通过在轴承座体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镀镍涂层11,镀镍涂层11自身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很高,其可在轴承座体10的外壁形成钝化保护层,可有效防止空气内部的酸碱成分对其外壁造成的损伤,有效防止磨损和氧化腐蚀,延长轴承座体10整体的使用寿命,使其更加耐用;
[0022]轴承座体10外壁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注油槽6,第一槽口4和第二槽口5分别在上卡盘1和下卡盘9的外侧壁上呈对称等距分布,可与自润滑结构3配合使用,使其润滑保护效果更好,第一槽口4和第二槽口5的设置使其对接装配更加方便牢固;
[0023]轴承座体10与下卡盘9的连接处安装有外槽圈8,且外槽圈8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散热通孔7,散热通孔7在外槽圈8的外侧壁上呈四角对称分布,轴承在轴承座体10内部旋转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影响轴承和轴承座体10的使用寿命,通过在轴承座体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四角等距分布的散热通孔7,散热通孔7的设置使轴承座体10与轴承之间旋转产生的热量可通过间隙散热通孔7的设置在旋转中完成自导热,风流可通过四角等距分布的散热通孔7完成自动灌入和导出,使用自散热效果更好,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轴承和轴承座体10过热,使用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0024]轴承座体10的底端焊接有下卡盘9,且下卡盘9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槽口5,上卡盘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凸圈2,且外凸圈2的内部安装有自润滑结构3,自润滑结构3包括注油孔301、内腔体302、微槽海绵体303、润滑油304和通槽305,内腔体302固定连接在外凸圈2的内部,注油孔301固定连接在外凸圈2的外侧壁上,微槽海绵体303安装在内腔体302的内部,润滑油304设置在微槽海绵体303的内部,通槽305固定连接在外凸圈2的内侧壁上;
[0025]微槽海绵体303在内腔体302的内部均匀填充,润滑油304渗透至微槽海绵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包括上卡盘(1)、第一槽口(4)、下卡盘(9)和轴承座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体(10)的顶端焊接有上卡盘(1),且上卡盘(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槽口(4),所述轴承座体(10)的底端焊接有下卡盘(9),且下卡盘(9)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槽口(5),所述上卡盘(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凸圈(2),且外凸圈(2)的内部安装有自润滑结构(3),所述自润滑结构(3)包括注油孔(301)、内腔体(302)、微槽海绵体(303)、润滑油(304)和通槽(305),所述内腔体(302)固定连接在外凸圈(2)的内部,所述注油孔(301)固定连接在外凸圈(2)的外侧壁上,所述微槽海绵体(303)安装在内腔体(302)的内部,所述润滑油(304)设置在微槽海绵体(303)的内部,所述通槽(305)固定连接在外凸圈(2)的内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过热自润滑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槽海绵体(303)在内腔体(302)的内部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常树陶务乾马呈玉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莱芜汇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