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可变触点靜触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82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靜触头领域的多向可变触点靜触头,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垫板,垫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的上表面开设有电机槽,电机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减震板,减震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通过设置有微型电机,可以提供动力,进而通过旋转杆和稳定板来带动静触头转动,实现调整静触头方向的目的,起到带动静触头转动的作用,避免现有的静触头不能转换方向,导致静触头灵活性较差和局限性较大,不能满足现代多样化的电器需求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减震板,可以减缓微型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起到减震的作用。起到减震的作用。起到减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向可变触点靜触头


[0001]本技术涉及靜触头领域,具体是多向可变触点靜触头。

技术介绍

[0002]静触点是指开关和继电器及接触器不随执行机构动作的触点,也叫静触头,反之为动触点,静触头是高压开关的关键部件,高压开关的接通和断开要依靠它来实现,其使用寿命决定了高压开关的寿命,进而决定着高压输变电网的安全运行,触头工作时依靠自身刚性产生对动触头的压紧力,因此,触头零件除要求较高的导电率外,还要求具有高的强度和刚度。
[0003]现有的静触头大多为固定的,不能对静触头进行转变方向,导致静触头局限性较大,灵活性较差,不能满足现代多样化的电器的需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多向可变触点靜触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向可变触点靜触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上表面开设有电机槽,所述电机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柱,所述电机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旋转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旋转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柱的顶端均贯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柱的上方,所述旋转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静触头。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卡条,每个所述卡条的底面均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卡条,可以将第一固定柱更好的卡接固定,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静触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面与稳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固定环,能够固定静触头的稳定性,起到稳定静触头的作用。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环,所述稳定环的底面与放置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稳定环,能够稳定第二固定柱,起到稳固第二固定柱的作用。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所述缓冲垫的外表面与放置槽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缓冲垫,起到减缓第二固定柱内部的微型电机运行时产生振动的作用。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微型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每个所述卡块的底面均与电机槽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卡块,可以固定微型电机,起到固定作用。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微型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抗震块,每个所述抗震块的外表面均与电机槽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抗震块,可以进一步对微型电机进行稳定减震,起到抗震的作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微型电机,可以提供动力,进而通过旋转杆和稳定板来带动静触头转动,实现调整静触头方向的目的,起到带动静触头转动的作用,避免现有的静触头不能转换方向,导致静触头灵活性较差和局限性较大,不能满足现代多样化的电器需求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减震板,可以减缓微型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起到减震的作用。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垫板,可以隔离第一固定柱与第一固定柱,进而加大间距,实现相互隔离的目的,避免第二固定柱内部微型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对第一固定柱造成影响的问题,通过设置有第一轴承,可以配合第二轴承,能够增加旋转柱的稳定性,起到辅助旋转柱旋转的作用,避免旋转柱转动时不稳定,造成该装置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静触头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固定柱立体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旋转柱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微型电机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固定柱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座;2、卡条;3、第一固定柱;4、稳定板;5、固定环;6、静触头;7、第二轴承;8、放置槽;9、第一轴承;10、稳定环;11、缓冲垫;12、第二固定柱;13、旋转柱;14、连接盘;15、抗震块;16、减震板;17、微型电机;18、卡块;19、垫板;20、电机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多向可变触点靜触头,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3,第一固定柱3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8,放置槽8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垫板19,垫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2,第二固定柱12的上表面开设有电机槽20,电机槽2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减震板16,减震板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17,微型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14,连接盘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柱13,电机槽2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9,第一轴承9的内圈与旋转柱13的外表面固定
连接,放置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第二轴承7的内圈与旋转柱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旋转柱13的顶端均贯穿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7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柱3的上方,旋转柱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板4,稳定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静触头6。
[0024]其中,第一固定柱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卡条2,每个卡条2的底面均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卡条2,可以将第一固定柱3更好的卡接在电器中,起到卡接安装的作用,静触头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固定环5的底面与稳定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环5可以加强静触头6与稳定板4的连接,起到稳定作用,第二固定柱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环10,稳定环10的底面与放置槽8的内底壁固定连接,通过稳定环10,可以加强第一固定柱3与第二固定柱12的连接,起到稳定连接第一固定柱3与第二固定柱12的作用。
[0025]其中,第二固定柱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1,缓冲垫11的外表面与放置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缓冲垫11,可以在减震板16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微型电机17进行减震,起到减震的作用,微型电机1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18,每个卡块18的底面均与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向可变触点靜触头,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3),所述第一固定柱(3)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8),所述放置槽(8)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垫板(19),所述垫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2),所述第二固定柱(12)的上表面开设有电机槽(20),所述电机槽(2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减震板(16),所述减震板(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17),所述微型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14),所述连接盘(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柱(13),所述电机槽(2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9),所述第一轴承(9)的内圈与旋转柱(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所述第二轴承(7)的内圈与旋转柱(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柱(13)的顶端均贯穿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7)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柱(3)的上方,所述旋转柱(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板(4),所述稳定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静触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可变触点靜触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炀环吴建超蔡爱芬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立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