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39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包括一连接壁板、一第一滑轨组件和一第二滑轨组件;连接壁板通过一第一连接结构、一第二连接结构、一第三连接结构和一第四连接结构可绕第一连接结构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滑轨组件和第二滑轨组件上;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第三连接结构和第四连接结构与连接壁板的连接部分布于连接壁板的四角且按逆时针排布,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连接壁板和第一滑轨组件之间,第三连接结构和第四连接结构连接于连接壁板和第二滑轨组件之间;第一连接结构与连接壁板的连接部位于第一滑轨组件的正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提高了机构的强度和刚性,且装配复杂度低。且装配复杂度低。且装配复杂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受传统座椅骨架系统的限制,现有骨架支架布置在旋转机构的四个角处。同时,为满足旋转功能,会出现关键铰链点布置的位置远离骨架支架,在此处会形成一个悬臂梁结构,且悬臂较大,直接降低整椅的强度和刚性。
[0003]另外,现有的座椅旋转机构方案,为了在旋转铰链处用衬套承受径向载荷,用大面积圆形润滑垫片承受轴向载荷,但该垫片定位困难,装配过程中容易损伤垫片,导致装配效率极低。
[0004]请参阅图1,现有的一种骨架支架,因为常规4个骨架支架在转盘的4个对角上,骨架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三支架3和第四支架4,所以会存在画圈处铰链到第一支架1存在很大悬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提高了机构的强度和刚性,且装配复杂度低。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包括一连接壁板、一第一滑轨组件和一第二滑轨组件;所述连接壁板通过一第一连接结构、一第二连接结构、一第三连接结构和一第四连接结构可绕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和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四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壁板的连接部分布于所述连接壁板的四角且按逆时针排布,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壁板和所述第一滑轨组件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四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壁板和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壁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的正上方;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壁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的正上方。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一凸台、一第一台阶螺栓和一第一连接支架;所述连接壁板向下形成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中部形成一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向上形成一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中部形成一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台阶螺栓自上而下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螺孔螺接;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上。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三凸台、一第一台阶螺母、一第二台阶螺栓和一第二连接支架;所述连接壁板向下形成所述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中部形成一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形成一第一弧形通槽;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上;所述第二台阶螺栓自下而上穿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通槽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第一台阶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二台阶螺栓的顶端。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二弧形通槽、一第二台阶螺母、一垫片、一塑料隔套、一外六角螺母、一第三连接支架、一第三台阶螺栓、一第四连接支架、一第四凸台和一第四台阶螺栓;所述连接壁板形成所述第二弧形通槽;所述第三连接支架呈弧形且一端形成一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二螺孔;所述第三台阶螺栓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支架上,所述第四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上;所述第三台阶螺栓自下而上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外六角螺母、所述塑料隔套、所述第二弧形通槽和所述垫片内;所述第二台阶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三台阶螺栓的顶端;所述连接壁板在所述第二弧形通槽旁向下形成所述第四凸台;所述第四凸台中部形成一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台阶螺栓自上而下穿过所述第四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二螺孔螺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五凸台、一第三台阶螺母、一第五台阶螺栓和一第五连接支架;所述连接壁板向下形成所述第五凸台,所述第五凸台中部形成一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上并形成一第三弧形通槽;所述第五台阶螺栓自下而上穿过所述第三弧形通槽和所述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三台阶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五台阶螺栓的顶部。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一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台阶螺栓外并垫设于所述第一台阶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一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台阶螺栓外并垫设于所述第二台阶螺栓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结构还包括一第三衬套和一第四衬套;所述第三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三台阶螺栓外且垫设于所述第三台阶螺栓与所述第三连接孔之间;所述第四衬套套设于所述第四台阶螺栓外并垫设于所述第四台阶螺栓与所述第四连接孔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结构还包括一第五衬套;所述第五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五台阶螺栓外并垫设于所述第五台阶螺栓与所述第五连接孔之间。
[0015]优选地,所述连接壁板可在所述垫片和所述塑料隔套的上下限位夹层中间运动,所述连接壁板的运动轨迹为所述第二弧形通槽的轨迹。
[0016]优选地,所述塑料隔套装配在所述连接壁板和所述外六角螺母中间,所述塑料隔套支撑所述连接壁板并限制所述连接壁板下塌。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台阶螺母与所述第三台阶螺栓预紧后用于限制所述连接壁板的翘起,从而改善系统的强度和刚性。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壁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的正上方,不论所述连接壁板如何运动,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始终对所述连接壁板的开槽曲线做上下限位支撑,从而减小了悬臂长度,提升了机构的强度和刚性。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所述第四衬套和所述第五衬套通过压铆工艺固定于所述连接壁板上;所述第三衬套通过压铆工艺固定于所述第三连接支架上。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所述第三衬套、所述第四衬套和所述第五衬套包括一顶面、一环形侧壁和一功能面;所述环形侧壁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顶面;所述环形侧壁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功能面;所述功能面包括多个瓣片,所述瓣片呈辐射状连接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底部。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所述第三衬套、所述第四衬套和所述第五
衬套的表面涂覆有一润滑涂层。
[0022]优选地,所述塑料隔套采用耐磨POM材料;所述塑料隔套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外六角螺母配合,所述外六角螺母容纳于所述空腔内。
[0023]优选地,所述连接壁板在所述第二弧形通槽和所述第二弧形通槽外围的部分下沉;所述第二台阶螺母的顶面低于所述连接壁板的上表面。
[002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第一衬套、第二衬套、第四衬套和第五衬套通过压铆工艺固定于连接壁板上;第三衬套通过压铆工艺固定于第三连接支架上;使得装配时无需再定位衬套,提高了装配的效率。衬套的功能面包括多个辐射状设置的瓣片,功能面呈花瓣状用于承受系统的轴向载荷,花瓣造型的瓣片长度方便加工,能够使得功能面面积足够大,可减小支撑面之间的压强;同时,花瓣的间断造型也方便存储油脂,同时衬套表面有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壁板、一第一滑轨组件和一第二滑轨组件;所述连接壁板通过一第一连接结构、一第二连接结构、一第三连接结构和一第四连接结构可绕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和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四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壁板的连接部分布于所述连接壁板的四角且按逆时针排布,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壁板和所述第一滑轨组件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四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连接壁板和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壁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的正上方;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壁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一凸台、一第一台阶螺栓和一第一连接支架;所述连接壁板向下形成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中部形成一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向上形成一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中部形成一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台阶螺栓自上而下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螺孔螺接;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三凸台、一第一台阶螺母、一第二台阶螺栓和一第二连接支架;所述连接壁板向下形成所述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中部形成一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形成一第一弧形通槽;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上;所述第二台阶螺栓自下而上穿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通槽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第一台阶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二台阶螺栓的顶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二弧形通槽、一第二台阶螺母、一垫片、一塑料隔套、一外六角螺母、一第三连接支架、一第三台阶螺栓、一第四连接支架、一第四凸台和一第四台阶螺栓;所述连接壁板形成所述第二弧形通槽;所述第三连接支架呈弧形且一端形成一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形成一第二螺孔;所述第三台阶螺栓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支架上,所述第四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上;所述第三台阶螺栓自下而上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外六角螺母、所述塑料隔套、所述第二弧形通槽和所述垫片内;所述第二台阶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三台阶螺栓的顶端;所述连接壁板在所述第二弧形通槽旁向下形成所述第四凸台;所述第四凸台中部形成一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台阶螺栓自上而下穿过所述第四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二螺孔螺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五凸台、一第三台阶螺母、一第五台阶螺栓和一第五连接支架;所述连接壁板向下形成所述第五凸台,所述第五凸台中部形成一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上并形成一第三弧形通槽;所述第五台阶螺栓自下而上穿过所述第三弧形通槽和所述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三台阶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五台阶螺栓的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旋转座椅机构后撞强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拉杨有为乔同舟倪洪斌
申请(专利权)人:恺博座椅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