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82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包括支撑底座,用于起整体支撑作用;包括座垫,其后部与支撑底座铰接而可绕其转动;包括靠背,其下部与支撑底座铰接而可绕其转动;在座垫和靠背之间连接有同步联动机构,该同步联动机构将座垫和靠背的转动动力相互关联而使二者能相对伴随转动;在支撑底座上设有阻尼调节机构,该阻尼调节机构与靠背或座垫作用而起到调节转动阻力的作用;在支撑底座上还设有翻转锁定机构,该翻转锁定机构与靠背或座垫作用而起到到位锁定的作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是,提升座椅靠背、座盆/座垫转动调节时的协同性;能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自主调节翻转阻力大小,调节后具有自恢复功能,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多功能集成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办公座椅是重要的办公用具。随着办公人群对办公座椅舒适性的需求不断增加,办公座椅逐渐向多功能的方向不断发展。现阶段,多功能办公座椅除了满足人员乘坐的需求外,还主要需要满足以下需求:
[0003]1、座椅靠背能进行倾倒,且倾倒的角度能够可调和固定,以满足乘坐人员的不同躺靠需求,例如半躺或全躺;
[0004]2、座椅的座垫能翻转一定角度,使座垫的前部向上而后部向下,以不同程度的抬高乘坐人员的膝部;
[0005]3、乘坐人员休息时,能有腿托对腿部提供支撑,以提高舒适性。
[0006]为满足以上需求,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已有部分研究成果,可以单独满足对应的需求。但由于缺乏整体统筹,一方面,现有技术采用的结构还不够精简,另一方面,采用现有技术将以上各功能组合后,办公座椅结构复杂臃肿,且各功能对应的结构之间干涉严重,存在重量大、美观性不足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各个需求的实施方式进行重新统筹规划,将各功能集成。在集成过程中,需进行各类结构件、联动关系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
[0007]具体的,现有技术在对靠背、座盆/座垫进行转动调节过程中,多为独立式调节,二者需要设置各自独立的翻转结构和动力装置,同步性不强,成本较高;转动阻力不可调,对顾客需求相应不及时,且调节后一般不具有自恢复功能,需手动进行反向操作或设置电动机构进行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未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
[0009]其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座椅,其关键在于:包括支撑底座,用于起整体支撑作用;
[0011]包括座垫,其后部与所述支撑底座铰接而可绕其转动;
[0012]包括靠背,其下部与所述支撑底座铰接而可绕其转动;
[0013]在所述座垫和靠背之间连接有同步联动机构,该同步联动机构将所述座垫和靠背的转动动力相互关联而使二者能相对伴随转动;
[0014]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阻尼调节机构,该阻尼调节机构与所述靠背或所述座垫作用而起到调节转动阻力的作用;
[0015]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还设有翻转锁定机构,该翻转锁定机构与所述靠背或所述座垫作用而起到到位锁定的作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能提升座椅靠背、座盆/座垫转动调节时的协同性;能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自主调节翻转阻力大小,调节后具有自恢复功能,简
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第一状态下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第二状态下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的X

X`剖视图;
[0021]图5为第一视角下抬升连杆66、联动座67和座垫5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2]图6为第二视角下抬升连杆66、联动座67和座垫5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7为顶推凸轮622与弹性件51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如图1

7所示:
[0026]一种座椅,包括支撑底座90,用于起整体支撑作用;
[0027]包括座垫50,其后部与所述支撑底座90铰接而可绕其转动;
[0028]包括靠背,其下部与所述支撑底座90铰接而可绕其转动;
[0029]在所述座垫50和靠背之间连接有同步联动机构,该同步联动机构将所述座垫50和靠背的转动动力相互关联而使二者能相对伴随转动;
[0030]在所述支撑底座90上设有阻尼调节机构,该阻尼调节机构与所述靠背或所述座垫50作用而起到调节转动阻力的作用;
[0031]在所述支撑底座90上还设有翻转锁定机构,该翻转锁定机构与所述靠背或所述座垫50作用而起到到位锁定的作用。
[0032]以上方案进一步阐述为:
[0033]所述同步联动机构包括座靠联动转座67,该座靠联动转座67与所述支撑底座90的后部铰接,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绕其铰接点在所述支撑底座90上转动;
[0034]所述靠背固定在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上,所述座垫50与所述靠联动转座67铰接;
[0035]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连接有座垫抬升连杆66,所述座垫抬升连杆66的一端与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铰接,所述座垫抬升连杆66的另一端与所述座垫50铰接。
[0036]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包括联动推进座671和联动推进臂672,所述联动推进座671与所述支撑底座90铰接,所述联动推进臂672的一端与所述联动推进座671连接,所述联动推进臂672的另一端向前伸出,该联动推进臂672的前端与所述座垫抬升连杆66铰接。
[0037]为了适应不同的坐盆调节需求:在所述支撑底座90上还设有抬升约束轨迹以对座垫50的转动角度和快慢进行限定,所述座垫抬升连杆66与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的铰接点受所述抬升约束轨迹限定而按照设定的约束轨迹移动。
[0038]具体的约束轨迹方案可以是:在所述支撑底座90上设有卡位槽,该卡位槽沿所述抬升约束轨迹设置,所述座垫抬升连杆66与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之间通过轨迹约束轴65铰接,所述轨迹约束轴65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卡位槽内并沿所述抬升约束轨迹移动。
[0039]根据抬升约束轨迹的走向:
[0040]当所述抬升约束轨迹为约束圆弧,且该约束圆弧的圆心与所述联动推进座671与所述支撑底座90的铰接点重合时,所述联动推进臂672与所述联动推进座671之间可以铰接,也可以固定;
[0041]当所述抬升约束轨迹任意设置而不为圆弧,或圆弧的圆心与所述联动推进座671与所述支撑底座90的铰接点不重合时,则所述联动推进臂672与所述联动推进座671之间应该铰接。
[0042]所述阻尼调节机构包括弹性件51和预紧调节组件52,其中所述预紧调节组件52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90上;
[0043]所述弹性件51与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连接,以对其提供转动阻力;
[0044]所述预紧调节组件52与所述弹性件51连接,以调节其预紧力。
[0045]所述预紧调节组件52包括弹性件约束座521,该弹性件约束座521固定于所述支撑底座90上,在所述弹性件约束座521上设有条形约束孔,所述条形约束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弹性件51的形变方向设置,所述弹性件51通过卡位头沿所述条形约束孔移动而变形,在所述弹性件约束座521上还设有弹性件顶推机构,该弹性件顶推机构作用于所述弹性件51而导致其沿所述条形约束孔的方向变形。作为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件顶推机构包括顶推凸轮522,该顶推凸轮522通过凸轮轴安装在所述弹性件约束座521上,该顶推凸轮522对应所述弹性件51设置并与其接触;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90),用于起整体支撑作用;包括座垫(50),其后部与所述支撑底座(90)铰接而可绕其转动;包括靠背,其下部与所述支撑底座(90)铰接而可绕其转动;在所述座垫(50)和靠背之间连接有同步联动机构,该同步联动机构将所述座垫(50)和靠背的转动动力相互关联而使二者能相对伴随转动;在所述支撑底座(90)上设有阻尼调节机构,该阻尼调节机构与所述靠背或所述座垫(50)作用而起到调节转动阻力的作用;在所述支撑底座(90)上还设有翻转锁定机构,该翻转锁定机构与所述靠背或所述座垫(50)作用而起到到位锁定的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联动机构包括座靠联动转座(67),该座靠联动转座(67)与所述支撑底座(90)的后部铰接,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绕其铰接点在所述支撑底座(90)上转动;所述靠背固定在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上,所述座垫(50)与所述靠联动转座(67)铰接;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连接有座垫抬升连杆(66),所述座垫抬升连杆(66)的一端与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铰接,所述座垫抬升连杆(66)的另一端与所述座垫(50)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节机构包括弹性件(51)和预紧调节组件(52),其中所述预紧调节组件(52)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90)上;所述弹性件(51)与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连接,以对其提供转动阻力;所述预紧调节组件(52)与所述弹性件(51)连接,以调节其预紧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锁定机构包括可控气弹簧(42)和锁定支座(41),其中锁定支座(41)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90)上;所述可控气弹簧(4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90)铰接,所述可控气弹簧(42)的另一端与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靠联动转座(67)包括联动推进座(671)和联动推进臂(672),所述联动推进座(671)与所述支撑底座(90)铰接,所述联动推进臂(672)的一端与所述联动推进座(671)连接,所述联动推进臂(672)的另一端向前伸出,该联动推进臂(672)的前端与所述座垫抬升连杆(66)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章能张明龙德学李波涛粟朝刚杨双华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睿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