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风扇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38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风扇叶轮,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前盖板和后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固定设置轮毂,轮毂上沿周向依次固定设置多个叶片。前盖板的中心设置进风口,相邻叶片之间形成出风通道,以使风能够经进风口沿轴向进入,再通过出风通道沿径向流出。在气流方向上,叶片依次包括入口结构和出口结构。入口结构为平面对称结构,且对称平面为轮毂的旋转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出口结构中,至少部分周向端面为变形面,沿着气流方向,变形面逐渐偏离对应的对称平面。由于出口结构上设置变形面,相比于现有技术平直的叶片,可减缓气流通道的周向扩张趋势,可提高风扇通流效率。可提高风扇通流效率。可提高风扇通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风扇叶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风扇叶轮。

技术介绍

[0002]自通风型双旋向电机通常采用与电机同轴旋转的自通风风扇来驱动机座内空气流动,以增强机座内空气与电机定转子间的对流散热效果、提升电机整体的冷却效率。自通风风扇通常具有轴向进风、径向出风的气流特点,主要借助于风扇叶片做功以及离心力的作用来达到使空气增压进而达到驱动空气流动的目的,因此这种风扇这是属于离心风扇的一种。
[0003]与传统离心风扇所不同的是,自通风型双旋向电机离心风扇叶片安装角为零,这是为了保证风扇随电机正反转是通风效果完全一样。由于安装角为零,风扇叶片对气流的增压能力显著弱于单向旋转的离心风扇。同时,风扇叶片的放射状布置,使得风扇流道端面形状具有明显的如图1所示的进气口窄、出气口宽、且气体流道由进口向出口逐渐以不变的速度加宽的特点,这样因此也造成气体与叶片的附壁性随气流运动逐渐变差,出口附近一般会形成比较明显的气流分离和出口回流区,造成出口堵塞,影响风扇通流效率。
[0004]因此,如何提高风扇通流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风扇叶轮,其风扇通流效率较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机风扇叶轮,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之间固定设置轮毂,所述轮毂上沿周向依次固定设置多个叶片;所述前盖板的中心设置进风口,相邻所述叶片之间形成出风通道,以使风能够经所述进风口沿轴向进入,再通过所述出风通道沿径向流出;
[0008]在气流方向上,所述叶片依次包括入口结构和出口结构;
[0009]所述入口结构为平面对称结构,且对称平面为所述轮毂的旋转中心线所在的平面;
[0010]所述出口结构中,至少部分周向端面为变形面,沿着气流方向,所述变形面逐渐偏离对应的所述对称平面,其中,所述出口结构与同一所述叶片中所述入口结构的所述对称平面相对应。
[0011]优选地,所述出口结构的两个周向端面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对称平面的两侧。
[0012]优选地,所述出口结构的两个周向端面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对称平面呈平面对称。
[0013]优选地,所有所述叶片结构完全相同且均匀排布。
[0014]优选地,所述变形面平行于轴向。
[0015]优选地,沿着气流方向,所述出风通道在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入口结构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且在在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出口结构之间的部分间距逐渐减小。
[0016]优选地,所述出口结构中,包括沿着周向依次设置的两个尾板,且两个所述尾板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对称平面的两侧,所述变形面设于所述尾板远离另一所述尾板的周向端面上;沿着气流方向,两个所述尾板分别朝向逐渐远离对应的所述对称平面的方向摆动,以使所述出口结构形成分叉结构。
[0017]优选地,所述出口结构为实心的板状结构。
[0018]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前盖板且远离所述前盖板的方向上,所述变形面逐渐偏离对应的所述对称平面。
[0019]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前盖板且远离所述前盖板的方向上,所述出口结构依次包括至少两个分板;各所述分板沿着气流方向朝向逐渐远离对应的对称平面的方向摆动,且所述出口结构中相邻所述分板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对称平面的两侧;所述变形面设于所述分板上远离对应的所述对称平面的周向端面上。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风扇叶轮,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前盖板和后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固定设置轮毂,轮毂上沿周向依次固定设置多个叶片。前盖板的中心设置进风口,相邻叶片之间形成出风通道,以使风能够经进风口沿轴向进入,再通过出风通道沿径向流出。在气流方向上,叶片依次包括入口结构和出口结构。入口结构为平面对称结构,且对称平面为轮毂的旋转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出口结构中,至少部分周向端面为变形面,沿着气流方向,变形面逐渐偏离对应的对称平面,其中,出口结构与同一叶片中入口结构的对称平面相对应。
[0021]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先轴向流动,逐渐变为沿径向流动,在流经叶片时,先贴着叶片的入口结构的周向端面流动,再贴着叶片的出口结构的周向端面流动,其中,由于出口结构上设置变形面,相比于现有技术平直的叶片,每个变形面可以减缓气流通道的周向扩张趋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气流在风扇出口处的壁面脱落现象和出口回流现象,从而提高风扇的做功能力和电机机座内的对流散热效率,提高风扇通流效率。另外,由于入口结构为平面对称结构,能够降低对叶轮的双向旋转能力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现有技术中传统风扇回流现象示意图,X为风扇旋向,C为顺向气流,D为逆向气流;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叶轮中分叉叶片对回流现象的抑制示意图,X为风扇旋向,C为顺向气流;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叶轮的轴向视图,带箭头的实线指示气流;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叶轮的径向剖视图,O为轮毂以及风扇的旋转中心线,虚线上的箭头指示垂直于前盖板且远离前盖板的方向;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叶轮中叶片的结构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叶轮的局部结构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二中叶轮的局部结构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二中叶轮的轴向视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三中叶轮的局部结构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三中叶轮的轴向视图;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四中叶轮的局部结构图;
[0034]图1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四中叶轮的轴向视图;
[0035]图1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五中叶轮的叶片的结构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对称平面S,气流方向Q;
[0038]入口结构1;
[0039]出口结构2,变形面21,尾板22,分板23,出口结构的周向端面24;
[0040]叶片3,出风通道31,进气边32,出气边33;
[0041]前盖板4,进风口41;
[0042]轮毂5;
[0043]后盖板6。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风扇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前盖板(4)和后盖板(6),所述前盖板(4)和所述后盖板(6)之间固定设置轮毂(5),所述轮毂(5)上沿周向依次固定设置多个叶片(3);所述前盖板(4)的中心设置进风口(41),相邻所述叶片(3)之间形成出风通道(31),以使风能够经所述进风口(41)沿轴向进入,再通过所述出风通道(31)沿径向流出;在气流方向上,所述叶片(3)依次包括入口结构(1)和出口结构(2);所述入口结构(1)为平面对称结构,且对称平面(S)为所述轮毂(5)的旋转中心线所在的平面;所述出口结构(2)中,至少部分周向端面(24)为变形面(21),沿着气流方向,所述变形面(21)逐渐偏离对应的所述对称平面(S),其中,所述出口结构(2)与同一所述叶片(3)中所述入口结构(1)的所述对称平面(S)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风扇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结构(2)的两个周向端面(24)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对称平面(S)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风扇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结构(2)的两个周向端面(24)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对称平面(S)呈平面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风扇叶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叶片(3)结构完全相同且均匀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风扇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面(21)平行于轴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风扇叶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可王韬郑国丽周茜茜何维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