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耐高温氧化镁电热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6838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高温氧化镁电热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无水乙醇加入到放置硅酸乙酯的容器中,另取一份无水乙醇,与蒸馏水、磷酸混合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缓慢加入硅酸乙酯容器中,搅拌后静置,形成SiO↓[2]溶胶,在溶胶中加入MgO粉料,搅拌均匀,干燥,煅烧、磨碎后即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热绝缘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将SiO↓[2]均匀地涂覆在MgO粉料的表面或均匀地分散在MgO粉料中,从而明显地提高MgO粉料在高温下的电绝缘性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材料科学
随着家电行业的发展,各类电热绝缘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据初步市场调查,全国每年的需求大约为几万到十几万吨。电热管填充用的绝缘材料,目前主要使用电熔氧化镁(MgO)粉。目前国内外电绝缘MgO粉主要分为低温型(500℃以下)、中温型(800℃以下)和高温型(1200℃以下)三大类。目前国内厂家的需求大部分要靠进口,尤其是耐高温型氧化镁粉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制造技术。为了适应电热管用绝缘材料的要求,从90年代初,国内就开始解决电熔MgO粉的改性问题,主要采用有机硅包覆处理技术,目前已基本解决了电熔MgO的低温防潮问题,以及在中、低温下使用的电绝缘MgO粉的电性能问题。近十年以来,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及生产企业立足于改性MgO在高温状态下的电性能问题。而采用目前的有机硅包覆处理技术,己无法实现MgO粉在高温下的使用,因为经有机硅包覆的MgO粉在经900℃以上的高温处理后,有机硅发生分解,导致MgO电绝缘性能的降低,从而导致电热元器件无法使用(绝缘性能下降及泄漏电流过大),这一直是国内电热管生产厂家无法解决的主要问题。电热管元器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使用合适的电绝缘保护材料,据检索,目前我国还没有耐高温氧化镁粉电热绝缘材料的制造技术。本专利技术从电熔MgO粉的改性出发,重点解决适合电热管在高温下使用的氧化镁绝缘填充料的制备技术,力求填补国内电热绝缘材料行业的空白,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采用溶胶-凝胶等处理技术,对电熔MgO粉进行包覆SiO2等改性处理,以提高MgO粉在高温下的电绝缘性能,使之适合于电热管在高温下使用时的电绝缘填充料使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耐高温氧化镁电热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无水乙醇加入到放置硅酸乙酯的容器中,搅拌0.5小时,其中,乙醇的加入量为硅酸乙酯∶(硅酸乙酯+2×乙醇)=0.1~0.3∶1,硅酸乙酯和乙醇均为体积单位;(2).另取一份与第(1)步相同体积的无水乙醇,与蒸馏水、磷酸混合成混合溶液,其中,蒸馏水的加入量按摩尔比为水∶硅酸乙酯=1~5∶1计算;磷酸的加入量按摩尔比为磷酸∶硅酸乙酯=0.01~0.1∶1计算;(3).将第(2)步的混合溶液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到第(1)步的容器中,同时搅拌1小时,将容器盖好,静置24小时,即形成SiO2溶胶,待用;(4).将上述的SiO2溶胶搅拌,同时缓缓加入经除铁和干燥处理后的MgO粉料,搅拌均匀,MgO粉料的加入量为MgO=(5.38~53.8)×硅酸乙酯,其中硅酸乙酯的为体积单位,MgO为质量单位;(5).将(4)中的物料在搅拌状态下干燥,待液体消失后,停止搅拌,然后在烘箱中80℃烘干24小时,使物料充分干燥;(6).将(5)中的物料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中煅烧,煅烧温度为600~1000℃,保温1~6小时,冷却出炉后,振动磨6小时,即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耐高温氧化镁电热绝缘材料。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将SiO2均匀地涂覆在MgO粉料的表面或均匀地分散在MgO粉料中,从而明显地提高MgO粉料在高温下的电绝缘性能。经本专利技术处理后的MgO粉具有以下电绝缘性能1).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MgO粉作为填充材料,制成的电热管经1050℃、30分钟整体退火后,电性能达到表面负荷6W/cm2时,泄漏电流小于0.010mA(通电20分钟)表面负荷8W/cm2时,泄漏电流小于0.040mA(通电20分钟)2).流速φ4m/m孔径流量计,时间小于40s/100g3).压实密度达到2~2.38g/cm3以上的电绝缘性能达到了高温MgO电绝缘材料的使用要求。下面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一(1).取硅酸乙酯100ml放入容器中,在搅拌状态下加入450ml无水乙醇,并搅拌0.5小时。(2).另取一份450ml无水乙醇,与16g蒸馏水、2.2g磷酸混合成混合溶液。(3).将第(2)步的混合溶液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到第(1)步的容器中,同时搅拌1小时。(4).将容器盖好,静置24小时,即形成SiO2溶胶,待用。(5).将上述的SiO2溶胶搅拌,同时缓缓加入经除铁和干燥处理后的MgO粉料,搅拌均匀。其中,MgO粉料的加入量为2690g。(6).将(5)中的物料在搅拌状态下干燥,待液体消失后,停止搅拌。然后在烘箱中80℃烘干24小时,使物料充分干燥。(7).将(6)中的物料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中煅烧,煅烧温度为650℃,保温4小时。(8).将(7)中冷却后的物料出炉,振动磨6小时,即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耐高温氧化镁电热绝缘材料。(9).装管测试将上述处理后的MgO粉料装入测试的电热管中,然后在1000℃整体退火1小时,冷却后测试电性能如下表面负荷6W/cm2时,泄漏电流为0.010mA(通电20分钟)表面负荷8W/cm2时,泄漏电流为0.0395mA(通电20分钟)粉料流速φ4m/m孔径流量计,时间为39.3s/100g压实密度达到2.21g/cm3以上有关性能达到了高温电热管对绝缘填充料的性能要求。实施例二(1).取硅酸乙酯100ml放入容器中,在搅拌状态下加入285ml无水乙醇,并搅拌0.5小时。(2).另取一份285ml无水乙醇,与12g蒸馏水、1.5g磷酸混合成混合溶液。(3).将第(2)步的混合溶液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到第(1)步的容器中,同时搅拌1小时。(4).将容器盖好,静置24小时,即形成SiO2溶胶,待用。(5).将上述的SiO2溶胶搅拌,同时缓缓加入经除铁和干燥处理后的MgO粉料,搅拌均匀。其中,MgO粉料的加入量为1800g。(6).将(5)中的物料在搅拌状态下干燥,待液体消失后,停止搅拌。然后在烘箱中80℃烘干24小时,使物料充分干燥。(7).将(6)中的物料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中煅烧,煅烧温度为700℃,保温2小时。(8).将(7)中冷却后的物料出炉,振动磨6小时,即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耐高温氧化镁电热绝缘材料。(9).装管测试将上述处理后的MgO粉料装入测试的电热管中,然后在1000℃整体退火1小时,冷却后测试电性能如下表面负荷6W/cm2时,泄漏电流为0.010mA(通电20分钟)表面负荷8W/cm2时,泄漏电流为0.038mA(通电20分钟)粉料流速φ4m/m孔径流量计,时间为39.5s/100g压实密度达到2.14g/cm3以上有关性能达到了高温电热管对绝缘填充料的性能要求。实施例三(1).取硅酸乙酯100ml放入容器中,在搅拌状态下加入200ml无水乙醇,并搅拌0.5小时。(2).另取一份200ml无水乙醇,与15.5g蒸馏水、2.0g磷酸混合成混合溶液。(3).将第(2)步的混合溶液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到第(1)步的容器中,同时搅拌1小时。(4).将容器盖好,静置24小时,即形成SiO2溶胶,待用。(5).将上述的SiO2溶胶搅拌,同时缓缓加入经除铁和干燥处理后的MgO粉料,搅拌均匀。其中,MgO粉料的加入量为1345g。(6).将(5)中的物料在搅拌状态下干燥,待液体消失后,停止搅拌。然后在烘箱中80℃烘干24小时,使物料充分干燥。(7).将(6)中的物料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中煅烧,煅烧温度为750℃,保温2小时。(8).将(7)中冷却后的物料出炉,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高温氧化镁电热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无水乙醇加入到放置硅酸乙酯的容器中,搅拌0.5小时,其中,乙醇的加入量为:硅酸乙酯∶(硅酸乙酯+2×乙醇)=0.1~0.3∶1,硅酸乙酯和乙醇均为体积单位 ;(2).另取一份与第(1)步相同体积的无水乙醇,与蒸馏水、磷酸混合成混合溶液,其中,蒸馏水的加入量按摩尔比为:水∶硅酸乙酯=1~5∶1计算;磷酸的加入量按摩尔比为:磷酸∶硅酸乙酯=0.01~0.1∶1计算;(3).将第(2)步的混 合溶液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到第(1)步的容器中,同时搅拌1小时,将容器盖好,静置24小时,即形成SiO↓[2]溶胶,待用;(4).将上述的SiO↓[2]溶胶搅拌,同时缓缓加入经除铁和干燥处理后的MgO粉料,搅拌均匀,MgO粉料的加入量为 :MgO=(5.38~53.8)×硅酸乙酯,其中硅酸乙酯的为体积单位,MgO为质量单位;(5).将(4)中的物料在搅拌状态下干燥,待液体消失后,停止搅拌,然后在烘箱中80℃烘干24小时,使物料充分干燥;(6).将(5)中的物料放入氧 化铝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中煅烧,煅烧温度为600~1000℃,保温1~6小时,冷却出炉后,振动磨6小时,即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耐高温氧化镁电热绝缘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氧化镁电热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无水乙醇加入到放置硅酸乙酯的容器中,搅拌0.5小时,其中,乙醇的加入量为硅酸乙酯(硅酸乙酯+2×乙醇)=0.1~0.3∶1,硅酸乙酯和乙醇均为体积单位;(2).另取一份与第(1)步相同体积的无水乙醇,与蒸馏水、磷酸混合成混合溶液,其中,蒸馏水的加入量按摩尔比为水∶硅酸乙酯=1~5∶1计算;磷酸的加入量按摩尔比为磷酸∶硅酸乙酯=0.01~0.1∶1计算;(3).将第(2)步的混合溶液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到第(1)步的容器中,同时搅拌1小时,将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长安黄勇衷待群张军隋凤珍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