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直径和长度。纳米科技的核心是器件的微型化,分子马达、纳米晶体管、纳米光发射二极管等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器件或装置已见诸于报道。要将这些纳米装置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连接单元-纳米导线必不可少,因而纳米导线的制备尤为重要。纳米导线的制备,相对于纳米器件或装置的制造比较滞后。目前纳米导线的制备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种方法一.模板组装法,如美国科学杂志2000年十二月十五日Tuominen和Russell小组共同报道的模板合成纳米导线法;二.模板组装电场辅助拉伸方法,如2000年美国应用物理快报第七十七卷第八期P.A.Smith等报道的交流电场拉伸法。模板组装方法生成的纳米导线的直径变化范围大,从几纳米至微米级不等,长度也受组装的时间、溶液的浓度及性质等影响而变化不定。模板组装电场辅助拉伸方法生成的纳米导线直径较粗,而且不易分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方法将扫描探针显微镜基底吸附硫醇化合物,然后用扫描探针显微镜针尖蘸取金属或金属合金纳米粒子的溶液,进行线条刻划,由于毛细作用针尖上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纳米粒子流向基底且与硫醇形成金-硫化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纳米导线的物理化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扫描探针显微镜基底吸附硫醇化合物;吸附硫醇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浸泡法,将扫描探针基底浸泡在乙氰的十八烷基硫醇饱和溶液中0.5-10分钟吹干后待备用;2)气相沉积法,将扫描探针基底置于密闭的16-巯基十六烷酸气体池中以50-80℃加热10-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备用,然后选择能与硫醇化合物形成化学键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纳米粒子,具体为金、钯、铂、银、铜、镉、银-铂、铜-钯、镍-铜、银-金、镍-钯或银-钯,用扫描探针显微镜针尖蘸取直径为1.25-147纳米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纳米粒子的溶胶溶液,进行线条刻划,根据需要控制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纳米导线的物理化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扫描探针显微镜基底吸附硫醇化合物;吸附硫醇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浸泡法,将扫描探针基底浸泡在乙氰的十八烷基硫醇饱和溶液中0.5-10分钟吹干后待备用;2)气相沉积法,将扫描探针基底置于密闭的16-巯基十六烷酸气体池中以50-80℃加热10-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备用,然后选择能与硫醇化合物形成化学键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纳米粒子,具体为金、钯、铂、银、铜、镉、银-铂、铜-钯、镍-铜、银-金、镍-钯或银-钯,用扫描探针显微镜针尖蘸取直径为1.25-147纳米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纳米粒子的溶胶溶液,进行线条刻划,根据需要控制长度。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壮,吴爱国,汪尔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