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4962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该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包括定位基板、插接料仓、两个上吸片部以及机械手,定位基板上表面设有垂向的插接槽,插接槽和插接料仓的各个限位板下端为紧配合;插接料仓的若干个限位板相互包围形成两个敞口结构的储料腔,限位板上端设有缺口,缺口和真空吸块的外凸块相配合;上吸片部通过上轴套夹持轴套连接机械手的输出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快速上料,一次取放两个片料,生产效率高,位置摆放精度高,良品率高的效果。良品率高的效果。良品率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3C片料的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3C产品存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3C产品包含大量3C片状零件,如MKW603产品;3C片状零件的生产首先涉及到3C片料的上料工序,现有上料采用人工逐片上料,其缺陷在于:其一,人工逐片上料,速度慢,效率低,不适用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其二,人工上料,依赖工人经验水平,上料位置度低,为后续加工造成不便,良品率低;其三,人工上料,容易损伤人手,同时握持片料力度不易控制,损伤片料,影响产品质量以及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该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包括定位基板、插接料仓、两个上吸片部以及机械手,
[0005]定位基板上表面设有垂向的插接槽,插接槽和插接料仓的各个限位板下端为紧配合;
[0006]插接料仓包括若干个垂立的限位板,若干个限位板相互包围形成两个敞口结构的储料腔,每个储料腔内壁和片料的纵边、横边分别贴合,两个储料腔和两个真空吸块分别对应设置,限位板上端设有缺口,缺口和真空吸块的外凸块相配合;
[0007]上吸片部的真空吸块的轮廓和料片相互拟合,真空吸块的侧壁形成外凸块,真空吸块的端角或外凸块上端分别垂直连接四个上联柱下端,上联柱上端连接上面板下,上面板上表面中间连接上轴套,上轴套夹持轴套连接机械手的输出轴;
[0008]插接料仓插放在定位基板上,机械手带动上吸片部在储料腔和放料工位之间往复移动以及上下移动,两个真空吸块在两个储料腔真空吸固料片,真空吸块在放料工位破坏真空放置料片。
[0009]该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具有插接料仓层叠储存大量C片料,限位板进行定位片料,机械手在上料位置和摆放位置精确柔和的移动,两个上吸动部和两个储料腔相配合,能够一次取放两个片料,而且采用定位基板和插接料仓进行连接,能够快速组装适用各种尺寸片料的料仓,其有益效果是:其一,该装置实现了自动化快速上料,一次取放两个片料,速度更快,生产效率高,适用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其二,采用真空吸块吸动片料,机械手高速柔和精确移动,位置摆放精度高,良品率高,同时吸动力能够精确控制,能够片料不会受损,人的安全得到保证;其三,快插结构的定位基板和插接料仓,适用更多产品尺寸的料片,同时能够快速更换料仓,降低等待时间;其四,限位板能够精确控制片料的起始位置,避免片料移位或划伤,同时外凸块和缺口相配合,能够大大提高真空吸块的设计空间,方便升降动作的设计。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板包括六个直角结构的端墙板、一个T型结构的中间墙板,六个端墙板分被插接在定位基板四角以及中间后端,中间墙板插接在定位基板中间前端,每侧两个端墙板、中间后端的端墙板以及中间墙板的相应直角分别形成一个储料腔,端墙板以及中间墙板分别贴合片料的纵边、横边。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限位板下端形成有小厚度的下定位端,插接槽下端设有下定槽,限位板的下侧贴合插接槽下表面且下定槽和下定位端紧配合插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基板上表面为基准平面,定位基板的四角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阶梯通孔,每个第一阶梯通孔的上阶孔紧配合固定一个磁性柱的上圆柱端头,磁性柱的下圆柱插套连接上料工位的连接孔。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外凸块上端设有定位槽孔且下端设有第二阶梯通孔,第二阶梯通孔的上阶孔和定位槽孔上下正对连通,定位槽孔和上联柱的下端柱轮廓、尺寸相同,圆柱头螺钉穿过第二阶梯通孔连接上联柱的螺纹盲孔。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真空吸块上表面螺纹连接一个密封板,密封板的侧表面贴合外凸块;
[0015]密封板设有通气孔,真空吸块上表面设有配气腔且下表面均布有下吸孔,通气孔、配气腔以及下吸孔相连通。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面板上端对称设有两个矩形状的工艺通孔,气管能够通过工艺通孔连接通气孔上的气流调节阀。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轴套下端设有两个侧耳,侧耳的阶梯通孔和上面板螺纹连接。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械手为水平多关节四轴机器人。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械手的基座上表面后侧还安装有折弯结构的线槽,线槽连接金属波纹穿线软管的一个端头,金属波纹穿线软管的另一个端头连接机械手的机罩上表面后端;基座的一侧安装有D型结构的电结头。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定位基板以及插接料仓的三维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定位基板的三维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上吸片部的三维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所示真空吸块的三维示意图;
[0025]图6为图1所示上轴套的三维示意图;
[0026]图7为图1所示机械手的三维示意图;
[0027]定位基板1,插接槽11,第一阶梯通孔12;插接料仓2,限位板20,端墙板201,中间墙板202,储料腔21,缺口22;上吸片部3,真空吸块31,外凸块311,定位槽孔312,第二阶梯通孔313,配气腔314,下吸孔315,密封板32,通气孔321;上轴套4,套体40,垂向通孔41,垂向缺口42,纵向凹槽43,弹性块44,侧耳45;机械手5,基座50,大转臂51,小转臂52,升降转动臂53,机罩54,线槽55,金属波纹穿线软管56,电结头57;上联柱6;上面板7,工艺通孔71。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9]图1至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定位基板1、插接料仓2、两个上吸片部3以及机械手5,
[0030]定位基板1上表面设有垂向的插接槽11,插接槽11和插接料仓2的各个限位板20下端为紧配合;
[0031]插接料仓2包括若干个垂立的限位板20,若干个限位板20相互包围形成两个敞口结构的储料腔21,每个储料腔21内壁和片料的纵边、横边分别贴合,两个储料腔21和两个真空吸块31分别对应设置,限位板20上端设有缺口22,缺口22和真空吸块31的外凸块311相配合;
[0032]上吸片部3的真空吸块31的轮廓和料片相互拟合,真空吸块31的侧壁形成外凸块311,真空吸块31的端角或外凸块311上端分别垂直连接四个上联柱6下端,上联柱6上端连接上面板7下,上面板7上表面中间连接上轴套4,上轴套4夹持轴套连接机械手5的输出轴;
[0033]插接料仓2插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基板(1)、插接料仓(2)、两个上吸片部(3)以及机械手(5),所述定位基板(1)上表面设有垂向的插接槽(11),所述插接槽(11)和所述插接料仓(2)的各个限位板(20)下端为紧配合;所述插接料仓(2)包括若干个垂立的所述限位板(20),若干个所述限位板(20)相互包围形成两个敞口结构的储料腔(21),每个所述储料腔(21)内壁和片料的纵边、横边分别贴合,两个所述储料腔(21)和两个真空吸块(31)分别对应设置,所述限位板(20)上端设有缺口(22),所述缺口(22)和所述真空吸块(31)的外凸块(311)相配合;所述上吸片部(3)的所述真空吸块(31)的轮廓和料片相互拟合,所述真空吸块(31)的侧壁形成所述外凸块(311),所述真空吸块(31)的端角或所述外凸块(311)上端分别垂直连接四个上联柱(6)下端,所述上联柱(6)上端连接上面板(7)下,所述上面板(7)上表面中间连接上轴套(4),所述上轴套(4)夹持轴套连接所述机械手(5)的输出轴;所述插接料仓(2)插放在所述定位基板(1)上,所述机械手(5)带动所述上吸片部(3)在所述储料腔(21)和放料工位之间往复移动以及上下移动,两个所述真空吸块(31)在两个所述储料腔(21)真空吸固料片,所述真空吸块(31)在放料工位破坏真空放置料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0)包括六个直角结构的端墙板(201)、一个T型结构的中间墙板(202),六个所述端墙板(201)分被插接在所述定位基板(1)四角以及中间后端,所述中间墙板(202)插接在所述定位基板(1)中间前端,每侧两个所述端墙板(201)、中间后端的所述端墙板(201)以及所述中间墙板(202)的相应直角分别形成一个所述储料腔(21),所述端墙板(201)以及所述中间墙板(202)分别贴合片料的纵边、横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C片料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板(20)下端形成有小厚度的下定位端,所述插接槽(11)下端设有下定槽,所述限位板(20)的下侧贴合所述插接槽(11)下表面且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