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绝缘电线和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53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优良阻燃性、耐磨性、柔性、可加工性和与其它材料的相容性的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以及采用该组合物的绝缘电线和线束。该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30-250重量份的(C)金属水合物和1-20重量份的(D)锌化合物,所述树脂成分包含MFR为5g/10min或更低、密度为0.90g/m↑[3]或更高的(A)聚乙烯和选自(B1)α-烯烃(共)聚合物、(B2)乙烯-乙烯基酯共聚物、(B3)乙烯-α,β-不饱和羧酸烷基酯共聚物和(B4)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B)至少一种聚合物,其中(A)聚乙烯的含量为30-90wt%,(B)聚合物的含量为70-10wt%,并且(B)成分经过酸改性和/或进一步包含0.3-10重量份的(E)有机官能性偶联剂。该组合物用于绝缘电线及线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绝缘电线和线束;更具体地涉及适用于绝缘覆盖材料的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所述绝缘覆盖材料用于诸如汽车的车辆、电气/电子设备等的部件中所用的绝缘电线,并涉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绝缘电线和线束。
技术介绍
常规地,在实施诸如汽车的车辆、电气/电子设备等的部件的布线中,就其绝缘电线所用的绝缘覆盖材料而言,通常广泛使用的是具有优良阻燃性的氯乙烯树脂,根据包括例如耐磨性、抗张强度和抗张伸展率的机械性能、柔性和可加工性等所需的多种性能,可在其中视情况混入例如增塑剂和稳定剂的添加剂,添加剂的类型和混合量都可作适当地调节。然而这存在的问题是,自身具有阻燃性的氯乙烯树脂在其分子链中包含卤素,使得在车辆着火或电气/电子设备焚化处置的燃烧时,会向大气中排放出有害的含卤素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在此情况下,近年已开发出所谓的非含卤阻燃树脂组合物,其使用聚烯烃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作为基础树脂,并添加金属水合物如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来制备;然而,其缺点在于由于非含卤阻燃树脂组合物需要添加大量金属水合物作为阻燃剂,使其诸如抗张强度、耐磨性的机械性能及柔性和可加工性降低。因此,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日本专利公报No.3280125公开了非含卤的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其是通过往树酯成分中加入金属水合物和交联助剂来制备,其中树酯成分含有聚乙烯或α-烯烃共聚物和乙烯共聚物或橡胶,且其中进一步含有特定官能团。然而,即便将常规公知的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用作供绝缘电线使用的绝缘覆盖材料,也会产生出如下问题。在汽车等中经常会发生的情况是,多个绝缘电线系成电线束(wire bundle),其周围缠绕各种形状例如带状、管状或片状的保护材料,由此用作线束(wiring harness)。此时,作为构成线束的绝缘电线,就经验上而言,不仅仅使用了其中将非含卤阻燃树脂组合物用作绝缘覆盖材料的非含卤绝缘电线,而且也大量使用了其中将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例如聚氯乙烯用作绝缘覆盖材料的氯乙烯绝缘电线等。因此,很难完全避免非含卤绝缘电线和氯乙烯绝缘电线的混合使用。在这些情况下,其产生的结果是,如果非含卤绝缘电线在使用中与氯乙烯绝缘电线等相接触,则产生的问题是,电线束中非含卤绝缘电线的绝缘覆盖材料明显地劣化,从而降低了耐热性(产生和其它材料的相容性问题)。进一步地,由于氯乙烯树脂组合物等通常频繁用作缠绕在电线束周围的线束保护材料的基材,结果当非含卤绝缘电线在使用中和氯乙烯线束保护材料等相接触时,也会产生相容性问题。尽管该问题原因的具体机理还没有发现,但已假定这些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在氯乙烯绝缘电线、氯乙烯线束保护材料等和非含卤绝缘电线接触时,由非含卤阻燃树脂组合物构成的绝缘覆盖材料中大量地使用了抗氧剂,或者抗氧剂本身转移到了氯乙烯绝缘电线、氯乙烯线束保护材料等之中。无论如何,需要立即解决这些关于劣化的问题。因此,鉴于上述情况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其具有充分的阻燃性、诸如耐磨性的机械性能、柔性和可加工性,且其与其他材料、特别是与氯乙烯树脂材料具有优良的相容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作为绝缘覆盖材料的非含卤绝缘电线,和包括该非含卤绝缘电线的线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该目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此具体广泛地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其包含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30-250重量份的(C)金属水合物和1-20重量份的(D)锌化合物,其中树脂成分包含(A)熔体流动速率为5g/10min或更低且密度为0.90g/m3或更高的聚乙烯,和选自(B1)α-烯烃(共)聚合物、(B2)乙烯-乙烯基酯共聚物、(B3)乙烯-α,β-不饱和羧酸烷基酯共聚物和(B4)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B)至少一种聚合物,其中在树酯成分中,(A)聚乙烯的含量为30-90wt%,(B)聚合物的含量为70-10wt%,且(B)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经过酸改性和/或进一步含有0.3-10重量份的(E)有机官能性偶联剂。此处,(D)锌化合物优选硫化锌。同时,本专利技术的非含卤绝缘电线包括由上述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覆盖的导线。此时,非含卤绝缘电线优选由放射线、过氧化物或硅烷交联剂来交联。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线束包括仅包含非含卤绝缘电线的单独电线束,或至少包含非含卤绝缘电线和氯乙烯绝缘电线的混合电线束,和覆盖在电线束上的线束保护材料,其中将非含卤树脂组合物、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或除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之外的含卤树脂组合物用作基材。本专利技术的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是通过在树脂成分中掺入特定量的(C)金属水合物和(D)锌化合物来制备,所述树脂成分按特定混合比例包含由特定熔体流动速率和密度规定的(A)聚乙烯和选自(B1)α-烯烃(共)聚合物、(B2)乙烯-乙烯基酯共聚物、(B3)乙烯-α,β-不饱和羧酸烷基酯共聚物和(B4)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B)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在该组合物中,(B)成分经过酸改性和/或进一步含有特定量的(E)有机官能性偶联剂。因此,该组合物与其它材料、特别是与氯乙烯树脂材料具有优良的相容性,同时保持充分的阻燃性、诸如耐磨性的机械性能、柔性和可加工性。更进一步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其中将上述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用作绝缘覆盖材料的非含卤绝缘电线,和本专利技术的其中在其电线束中包括有非含卤绝缘电线的线束,由于即便在非含卤绝缘电线与电线束中的氯乙烯绝缘电线相接触,或与覆盖电线束的氯乙烯线束保护材料或氯乙烯线束保护材料之外的含卤线束保护材料相接触的情况下,绝缘覆盖材料也不会显著劣化,由此表现出充分的长期耐热性。因此,在汽车等中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非含卤绝缘电线和线束可以确保长久的可靠性。此外,非含卤绝缘电线和线束与其它材料良好的相容性可以改善设计和布线过程中的柔性。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现在详细地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30-250重量份的(C)金属水合物和1-20重量份的(D)锌化合物,所述树脂成分包含熔体流动速率为5g/10min或更低,密度为0.90g/m3或更高的(A)聚乙烯,和选自(B1)α-烯烃(共)聚合物、(B2)乙烯-乙烯基酯共聚物、(B3)乙烯-α,β-不饱和羧酸烷基酯共聚物和(B4)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B)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在该树脂成分中,(A)聚乙烯的含量为30-90wt%,(B)聚合物的含量为70-10wt%,且(B)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经过酸改性和/或进一步含有(E)有机官能性偶联剂。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的成分分别进行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A)成分是聚乙烯,其熔体流动速率(MFR)为5g/10min或更低,密度为0.90g/cm3或更高。具体列举的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其熔体流动速率(MFR)为5g/10min或更低,密度为0.90g/cm3或更高,其中优选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此外,上述聚乙烯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多于一种组合使用。在此,熔体流动速率(MFR)理想地为5g/10min或更低,优选为3g/1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其包括: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30-250重量份的(C)金属水合物;和1-20重量份的(D)锌化合物,所述树脂成分含有:(A)熔体流动速率(MFR)为5g/10min或更低、密度为0.90g/cm↑[3]或更高的聚乙烯;和(B)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聚合物:(B1)α-烯烃(共)聚合物;(B2)乙烯-乙烯基酯共聚物;(B3)乙烯-α,β-不饱和羧酸烷基酯共聚物;和(B4)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其中在树脂成分中,(A)聚乙烯的含量为30-90wt%,(B)聚合物的含量为70-10wt%,且满足如下一个或两个条件:(B)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经过酸改性,和进一步包含0.3-10重量份的(E)有机官能性偶联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12-15 416023/20031.交联型阻燃树脂组合物,其包括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30-250重量份的(C)金属水合物;和1-20重量份的(D)锌化合物,所述树脂成分含有(A)熔体流动速率(MFR)为5g/10min或更低、密度为0.90g/cm3或更高的聚乙烯;和(B)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聚合物(B1)α-烯烃(共)聚合物;(B2)乙烯-乙烯基酯共聚物;(B3)乙烯-α,β-不饱和羧酸烷基酯共聚物;和(B4)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其中在树脂成分中,(A)聚乙烯的含量为30-90wt%,(B)聚合物的含量为70-10wt%,且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正史松本慎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