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式镀镍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53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46
本申请涉及一种井式镀镍槽,其包括槽体、设于所述槽体内的加热机构,还包括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废气处理机构包括罩体、防护帘、排气管、抽风机以及吸附组件,所述罩体倾斜设于所述槽体顶部,所述罩体较低的一端与所述槽体顶部连接,所述防护帘设于所述罩体与所述槽体间,所述防护帘用于对罩体与槽体间的开口进行封闭,所述排气管设于所述罩体顶部,所述抽风机设于所述罩体内,所述吸附组件设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罩体间,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对废气的杂质进行吸附。本申请具有减小废气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威胁的效果。康造成威胁的效果。康造成威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式镀镍槽


[0001]本申请涉及镀镍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井式镀镍槽。

技术介绍

[0002]镀镍是通过电解或化学方法在金属或某些非金属上镀上一层镍的方法。化学镀镍在电镀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且性能稳定、功能多样。化学镀不仅可以在金属表面施镀,通过特殊的活化、敏化处理,也可以在非金属表面上进行。通常在对工件化学镀镍的过程中,需对镀液进行加热,进而提高对工件的镀镍效果。
[0003]在申请号为CN201420600852.X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化学镀镍装置,包括槽体、空气压缩机和循环过滤机,所述槽体内设有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与设在槽体外的温度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连接有空气管,所述空气管的末端伸入于槽体底部,所述循环过滤机的两端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槽体底部相连通,所述出液管伸入于槽体内。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在镀镍的过程中,通过电加热管对镀液进行加热,然而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含镍的废气,因为镍属于重金属,对人体危害较大,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小废气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的威胁,本申请提供一种井式镀镍槽。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井式镀镍槽,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井式镀镍槽,包括槽体、设于所述槽体内的加热机构,还包括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废气处理机构包括罩体、防护帘、排气管、抽风机以及吸附组件,所述罩体倾斜设于所述槽体顶部,所述罩体较低的一端与所述槽体顶部连接,所述防护帘设于所述罩体与所述槽体间,所述防护帘用于对罩体与槽体间的开口进行封闭,所述排气管设于所述罩体顶部,所述抽风机设于所述罩体内,所述吸附组件设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罩体间,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对废气的杂质进行吸附。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镀件进行镀锌处理时,通过加热机构对槽体内的镀液进行加热,加热产生的废气在罩体与防护帘的作用下,使得废气在抽风机作用下,使废气通过吸附组件对废气内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后通过排气管排向室外,需要对较长的镀件进行镀镍处理时,通过设置罩体倾斜设置,方便对较长的镀件进行取放,且在取放的过程中无需移动罩体,通过防护帘对罩体与槽体间进行密封,减小废气从罩体与槽体间开口处的泄漏,进而提高废气的处理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盒体、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所述盒体设于所述罩体顶部与罩体内连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盒体远离所述罩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设于所述盒体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吸附层以及第二吸附层,使得废气通过
盒体内时,通过第一吸附层以及第二吸附层对废气进行多级吸附处理,提高对废气的处理效果,使得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更加彻底。
[0011]可选的,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盒体内的第一填料槽与第二填料槽,所述盒体侧壁设有第一安装口与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填料槽能够沿所述第一安装口伸入所述盒体内,所述第二填料槽能够沿所述第二安装口伸入所述盒体内,所述第一吸附层设于所述第一填料槽内,所述第二吸附层设于所述第二填料槽内,所述第一填料槽与第二填料槽底部均设有若干通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填料槽以及第二填料槽分别填充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第一填料槽与第二填料槽能够通过第一安装口与第二安装口从盒体内移出,进而方便对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进行更换,通过对第以吸附层以及第二吸附层的定期更换,提高对废气的处理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防护帘由多个条状的柔性帘组成,所述柔性帘的下端与所述槽体外壁抵接,所述柔性帘与所述罩体间设有连接组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防护帘由多个条状的柔性帘组成,进一步方便对镀件的取放效果,通过柔性帘与罩体间设置连接组件,在连接组件的作用下,当柔性帘有损坏时,方便对柔性帘进行更换。
[0015]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沟槽、夹片以及挂杆,所述沟槽沿所述罩体边缘一周阵列设置,所述夹片用于固定所述柔性帘,所述挂杆设于所述夹片远离所述柔性帘的一端,所述挂杆的轴向与所述夹片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挂杆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的两个所述沟槽内。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片将柔性帘进行夹紧固定,当需要对柔性帘进行更换时,通过将挂杆直接从沟槽内移出,使得挂杆脱离沟槽,然后将柔性帘从夹片上取下,换上新的柔性帘后再通过夹片夹紧,通过对柔性帘的更换,避免由于一些破损的柔性帘导致废气漏出,而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危害。
[0017]可选的,所述柔性帘为透明状结构。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柔性帘为透明状结构,工作人员可方便通过柔性帘对槽体内进行观察,便于对镀镍过程进行控制。
[0019]可选的,相邻所述柔性帘间重叠设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相邻的柔性帘重叠设置,进一步提高防护帘的密封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槽体侧壁一周水平设置踏板,所述踏板远离槽体的一端沿边长方向设有护栏。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井式镀镍槽的槽体一般较高,通过设置的踏板,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通过设置的护栏,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安全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设置的废气处理机构包括罩体、防护帘、排气管、抽风机以及吸附组件,使废气通过吸附组件对废气内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避免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0025]2.通过设置的第一填充槽与第二填充槽,方便对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进行更
换,进而提高对废气的处理效果;
[0026]3.通过在槽体侧壁设置踏板以及护栏,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且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井式镀镍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井式镀镍槽的立体剖视图。
[00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槽体;2、加热机构;3、废气处理机构;31、罩体;32、柔性帘;33、排气管;34、抽风机;35、吸附组件;351、盒体;354、第一填料槽;355、第二填料槽;356、第一安装口;357、第二安装口;4、连接组件;41、沟槽;42、夹片;43、挂杆;5、踏板;6、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井式镀镍槽。参照图1与图2,镀镍槽包括槽体1、设置于槽体1内的加热机构2,加热机构2包括竖直安装在槽体1内的多个电加热管,多个电加热管均匀分布与槽体1的内壁上,通过多个电加热管对槽体1内的镀液进行加热处理,还包括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式镀镍槽,包括槽体(1)、设于所述槽体(1)内的加热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气处理机构(3),所述废气处理机构(3)包括罩体(31)、防护帘、排气管(33)、抽风机(34)以及吸附组件(35),所述罩体(31)倾斜设于所述槽体(1)顶部,所述罩体(31)较低的一端与所述槽体(1)顶部连接,所述防护帘设于所述罩体(31)与所述槽体(1)间,所述防护帘用于对罩体(31)与槽体(1)间的开口进行封闭,所述排气管(33)设于所述罩体(31)顶部,所述抽风机(34)设于所述罩体(31)内,所述吸附组件(35)设于所述排气管(33)与所述罩体(31)间,所述吸附组件(35)用于对废气的杂质进行吸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镀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35)包括盒体(351)、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所述盒体(351)设于所述罩体(31)顶部与罩体(31)内连通,所述排气管(33)与所述盒体(351)远离所述罩体(3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设于所述盒体(35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式镀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35)还包括设于所述盒体(351)内的第一填料槽(354)与第二填料槽(355),所述盒体(351)侧壁设有第一安装口(356)与第二安装口(357),所述第一填料槽(354)能够沿所述第一安装口(356)伸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帅惠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德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