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26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1)、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以及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6a、6b),本体箱体(1)在上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插入部(3);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内置于产生高压气流的本体箱体(1)内;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6a、6b)将通过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生成的高压气流向手插入部(3)内喷射,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7)形成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6a、6b),使狭缝状喷出口(7)的长度和/或狭缝状喷出口(7)的设置间隔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不同,可获得不采用复杂的结构就可以防止噪音并且干燥性高、使用感好的手干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喷射高速气流对洗净后的潮湿的手卫生地进行干燥处理的手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已开发的手干燥装置是对洗净后潮湿的手不用毛巾或手帕等擦拭,而是通过喷射高速气流进行将水分吹掉并干燥的卫生的手干燥处理。这种装置为了将附着在手上的水分吹掉而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因此,具有由于相对的射流之间的碰撞而发生紊流、产生噪音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将一侧的喷嘴形成狭缝喷出孔,相对的喷嘴形成将圆孔喷出孔大致设置成一列的结构,通过减少由相对的射流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紊流,以此抑制噪音的产生。专利文献1特开2001-104212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可以减少由于射流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紊流,但由于在一侧使用干燥效率比狭缝射流差的圆状射流,因此具有综合手的正反面的干燥性差,有损于使用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不采用复杂的结构就可防止噪音、同时干燥性强、使用感好的手干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以及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本体箱体在上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插入部;高压气流产生装置内置于产生高压气流的本体箱体内;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通过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生成的高压气流向手插入部喷出,其特征在于,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所述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使狭缝状喷出口的长度和/或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不同。下一个专利技术是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以及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本体箱体在上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插入部;高压气流产生装置内置于产生高压气流的本体箱体内;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通过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生成的高压气流向手插入部喷出,其特征在于,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所述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形成为比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长,以便夹住相对的高压气流不碰撞的区域并在两侧形成长度不同的高压气流碰撞的区域。另一个专利技术是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以及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本体箱体在上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插入部;高压气流产生装置内置于产生高压气流的本体箱体内;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通过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生成的高压气流向手插入部喷出,其特征在于,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所述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形成为比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短,以便夹住相对的高压气流不碰撞的区域并在两侧形成长度不同的高压气流碰撞的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手干燥装置,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使狭缝状喷出口的长度和/或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不同,因此,可以获得不采用复杂的结构就可防止噪音、同时干燥性强、使用感好的手干燥装置。根据下一个专利技术,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形成为比背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长,以便夹住相对的高压气流不碰撞的区域并在两侧形成长度不同的高压气流碰撞的区域,因此,不采用复杂的结构就可防止产生噪音、可提高干燥性强以及使用感,并且可使手心手背均匀地干燥。根据另一个专利技术,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上述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正面侧的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形成为比背面侧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短,以便夹住相对的高压气流不碰撞的区域并在两侧形成长度不同的高压气流碰撞的区域,因此,不采用复杂的结构就可防止产生噪音、可提高干燥性强以及使用感,并且可使手心手背均匀地干燥。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气流喷嘴部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狭缝状喷出口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碰撞射流动作的概念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碰撞射流动作的概念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膜状射流的设置的概念图。图7是表示碰撞射流动作的概念图。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压力、噪音的波形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膜状射流的设置的概念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压力、噪音的波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就本专利技术的手干燥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利用图1~图10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的外观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该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1,所述本体箱体1构成在上部具有手插入部3的外壳。在本体箱体1的上部侧形成有作为凹状空间的手插入部3,所述凹状空间通过手插入口4和与手插入口连着的干燥处理空间5而构成。手插入部3是将两侧面开放,形成手可插入抽出的深的倾斜的开放槽状,可以将两手在平面内对齐的状态下、向斜上下方向插入抽出。在本体箱体1内组装有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生成的高压气流通过在手插入部3的前侧和后侧分成两股的送风路(无图示)、被向设置在手插入部3的正面壁面以及背面壁面的空气喷嘴部6a、6b引导。在该手干燥装置中,通过这些相对设置的空气喷嘴部6a、6b将高速气流向手插入部3内喷射,将附着在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的手上的水分向干燥处理空间5吹掉,利用凹状空间底部的带倾斜度的接水部回收被吹掉的水,将该回收的水通过倾斜下端的无图示的排水口和排水管储存在排水罐20中。排水罐20相对于本体箱体1可自由拆装,设置有可卸下的盖子。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由直流无刷电动机(也可是通常的整流电动机或感应电动机)、驱动电动机的驱动电路以及通过直流无刷电动机进行旋转的涡论风扇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被安装在本体箱体1的手插入部3的下方,通过控制电路(无图示)进行自动运转。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的进气侧,面对设置在本体箱体1内的进气通道,可从进气通道端的吸入口吸入装置外的空气。在形成干燥处理空间5的壁面上设置有手检测传感器9,根据该手检测传感器9的检测信号、检测手是否通过手插入部3插入干燥处理空间5中。手检测传感器9的检测信号被输入装载有微机的上述控制电路中,在该控制电路判断手已经插入的情况下,向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通电、通过空气喷嘴部6a、6b喷出高速气流。在该手干燥装置中,一旦以两手自然对齐的状态通过手插入口4将两手大致到手腕附近插入到手插入部3内,则通过手检测传感器9检测到手,通过上述控制电路的处理、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进行动作,将高速气流8a、8b从空气喷嘴部6a、6b向手插入部3内喷出,撞击插入的手的正反面将附着在手上的水分吹散到手插入部3的底侧。而且,通过在手插入部3内手将插入抽出,可以全部去掉附着在整个手上的水滴,对手进行干燥处理。在手的干燥处理结束后,一旦将手从手插入部3完全抽出,则手检测传感器9检测到这种情况,高压气流产生装置2停止。从手上吹掉的水滴附着在手插入部3的内壁面上、逐渐向底部流下,从排水口通过排水管储存在排水罐20内。以下,利用图2、图3就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件的空气喷嘴部6a、6b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表示例如从正面侧观察相对设置的正面侧的空气喷嘴6a和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以及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本体箱体在上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插入部;高压气流产生装置内置于产生高压气流的本体箱体内;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通过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生成的高压气流向手插入部喷出,其特征在于,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所述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使狭缝状喷出口的长度和/或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以及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本体箱体在上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插入部;高压气流产生装置内置于产生高压气流的本体箱体内;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通过所述高压气流产生装置生成的高压气流向手插入部喷出,其特征在于,通过分别设置成线状的多个狭缝状喷出口形成所述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使狭缝状喷出口的长度和/或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狭缝状喷出口的长度和/或狭缝状喷出口的设置间隔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不同,以便夹住相对的高压气流不碰撞的区域并在两侧形成长度不同的高压气流碰撞的区域。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各狭缝状喷出口的内壁上形成多个凹部或凸部。4.一种手干燥装置,具有本体箱体、高压气流产生装置以及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本体箱体在上部具有形成为凹状的手插入部;高压气流产生装置内置于产生高压气流的本体箱体内;相对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空气喷嘴部将通过所述高压气流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龟石圭司小林章树中村淳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