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渡接头自动穿丝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92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8
本申请涉及一种过渡接头自动穿丝机,其包括机架;放料架,设于机架上;穿丝座,固定于机架上,穿丝座上设有放置槽;机械手,设于机架上以夹取放料架上的过渡接头;机械手驱动机构,驱使机械手从放料架移动至穿丝座处;储料机构,包括储料盒和铁丝上料驱动源,储料盒具有存放腔、出料槽以及容纳槽,铁丝上料驱动源驱使铁丝从存放腔移动至容纳槽;以及穿丝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柱和穿丝驱动源,穿丝驱动源驱使驱动柱插入容纳槽,储料盒上设有与容纳槽对应且供驱动柱插入的插入孔;其中,穿丝座上设有与放置槽互相连通且与出料槽对应的穿槽,过渡接头的连接头插入放置槽内时,连接头的穿丝孔朝向穿槽设置。本申请具有提高过渡接头组装效率的效果。率的效果。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渡接头自动穿丝机


[0001]本申请涉及组装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渡接头自动穿丝机。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一种过渡接头,包括弯管110、连接头120和铁丝130环;连接头120具有一供弯管110的一端插入的通孔121,弯管110的一端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111,连接头120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卡槽1211,第一卡槽111与第二卡槽1211配合形成供铁丝130环嵌设的空间,以将弯管110和连接头120固定在一起。
[0003]如图2所示,连接头120具有一穿丝孔1212,穿丝孔1212与第二卡槽1211互相连通且供铁丝130穿入;过渡接头100在组装时,先将弯管110的一端插入连接头120的通孔121内,再人工将初步组装的过渡接头100进行装夹固定,之后人工将呈直线状设置的铁丝130装入气缸活塞杆的前端,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铁丝130经过穿丝孔1212推入第一卡槽111与第二卡槽1211形成的空间,铁丝130弯成环状。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人工对初步组装的过渡接头进行装夹固定,再人工往气缸活塞杆的前端装入铁丝,自动化程度低,导致过渡接头的组装效率较低,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过渡接头组装固定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过渡接头自动穿丝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过渡接头自动穿丝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过渡接头自动穿丝机,包括:
[0008]机架;
[0009]放料架,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供过渡接头放置;
[0010]穿丝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穿丝座上设有开口朝上设置且供过渡接头的连接头插入放置的放置槽;
[0011]机械手,设于所述机架上以夹取所述放料架上的过渡接头;
[0012]机械手驱动机构,驱使所述机械手从所述放料架移动至所述穿丝座处;
[0013]储料机构,包括储料盒和铁丝上料驱动源,所述储料盒具有至少一个供铁丝存放的存放腔、一供铁丝滑出的出料槽以及至少一个与出料槽对应且容纳单根铁丝的容纳槽,所述铁丝上料驱动源驱使铁丝从所述存放腔移动至所述容纳槽;以及
[0014]穿丝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柱和穿丝驱动源,所述穿丝驱动源驱使所述驱动柱插入容纳槽,以驱使铁丝插入穿丝孔并沿第一卡槽弯曲,所述储料盒上设有与所述容纳槽对应且供所述驱动柱插入的插入孔;
[0015]其中,所述穿丝座上设有一与所述放置槽互相连通且与所述出料槽对应的穿槽,过渡接头的连接头插入放置槽内时,连接头的穿丝孔朝向穿槽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械手驱动机构驱使机械手于放料架上夹取初步组装的
过渡接头,并将初步组装的过渡接头的连接头插入穿丝座的放置槽内,穿丝驱动机构将储料机构的容纳槽内的单根铁丝推出并插入穿丝孔内,铁丝弯曲成环形卡嵌于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形成的空间内,以将弯管与连接头固定在一起,实现了过渡接头组装固定的自动化,提高了过渡接头组装固定的效率。
[0017]可选的,所述储料盒包括:
[0018]第一侧板,数量为两个且互相平行,所述出料槽与所述插入孔一一对应分别设于两所述第一侧板上;
[0019]第二侧板,数量为两个且固定于两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0020]底板,抵接于两所述第一侧板之间且抵接于第二侧板的下侧,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均滑移连接,所述底板与两所述第一侧板、两所述第二侧板配合形成所述存放腔,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底板的上侧;以及
[0021]盖块,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上且盖合于所述容纳槽的上侧;
[0022]所述铁丝上料驱动源固定于所述机架上驱使所述底板滑动;
[0023]其中,初始时,容纳槽位于盖块的下侧,铁丝上料驱动源驱使底板滑动带动容纳槽滑出盖块,铁丝滑至容纳槽内,铁丝上料驱动源驱使底板复位,容纳槽位于盖块的下侧,容纳槽内的铁丝的两端分别与出料槽以及插入孔一一对应。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驱动源驱使容纳槽滑出盖块的下侧时,存放腔内的铁丝可以落至容纳槽内,滑动驱动源驱使容纳槽滑至盖块的下侧时,盖块可将容纳槽多余的铁丝挤出容纳槽,使得容纳槽内保持一根铁丝,以方便穿丝驱动机构驱使容纳槽内的铁丝插入穿丝孔对弯管和连接头进行固定。
[0025]可选的,所述储料盒还包括:
[0026]调节板,设于两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侧板互相平行,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一呈长条形设置的穿设孔,所述穿设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侧板互相垂直;以及
[0027]锁定件,穿设于所述穿设孔上且与所述调节板螺纹连接。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板与靠近穿丝座的第一侧板的距离可以通过锁定件与穿丝孔的滑移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长度的铁丝,使得铁丝于存放腔内与容纳槽的长度方向保持平行,进而方便铁丝落至容纳槽内。
[0029]可选的,所述放料架滑移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有驱使所述放料架滑移的动力机构。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机械手将放料架单排的物料夹取完成之后,动力机构驱使放料架滑移,以方便机械手继续夹取放料架上的物料,实现了自动上料。
[0031]可选的,所述机械手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水平驱动组件和设于水平驱动组件的驱动端的竖直驱动组件。
[0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机械手能够在机械手驱动机构的驱使下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移动。
[0033]可选的,所述竖直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固定于所述水平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上。
[0034]可选的,所述机械手包括:
[0035]气爪,具有两个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端;以及
[0036]夹爪,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气爪的驱动端,所述夹爪具有一夹持槽,两所述夹爪的
夹持槽呈相对设置。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爪驱使两个夹爪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初步组装的过渡接头的夹取和松开。
[0038]可选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检测连接头的穿丝孔朝向的穿孔朝向传感器。
[00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检测初步组装的过渡接头的连接头的穿丝孔的朝向是否正确,以减少弯管与连接头穿丝固定时的误操作。
[0040]可选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检测连接头是否插入放置槽的放入检测传感器。
[00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检测初步组装的过渡接头的连接头是否放于穿丝座上,以减少弯管与连接头穿丝固定时的误操作。
[0042]可选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穿丝座上检测连接头是否插入到位的到位检测传感器。
[00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检测初步组装的过渡接头的连接头是否于穿丝座上插入到位,以减少弯管与连接头穿丝固定时的误操作。
[004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45]1.机械手驱动机构驱使机械手于放料架上夹取初步组装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渡接头自动穿丝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10);放料架(220),设于所述机架(210)上且供过渡接头(100)放置;穿丝座(230),固定于所述机架(210)上,所述穿丝座(230)上设有开口朝上设置且供过渡接头(100)的连接头(120)插入放置的放置槽(231);机械手(240),设于所述机架(210)上以夹取所述放料架(220)上的过渡接头(100);机械手驱动机构(250),驱使所述机械手(240)从所述放料架(220)移动至所述穿丝座(230)处;储料机构(260),包括储料盒(261)和铁丝上料驱动源(262),所述储料盒(261)具有至少一个供铁丝(130)存放的存放腔(263)、一供铁丝(130)滑出的出料槽(26111)以及至少一个与出料槽(26111)对应且容纳单根铁丝(130)的容纳槽(26131),所述铁丝上料驱动源(262)驱使铁丝(130)从所述存放腔(263)移动至所述容纳槽(26131);以及穿丝驱动机构(270),包括驱动柱(271)和穿丝驱动源(272),所述穿丝驱动源(272)驱使所述驱动柱(271)插入容纳槽(26131),以驱使铁丝(130)插入穿丝孔(1212)并沿第一卡槽(111)弯曲,所述储料盒(261)上设有与所述容纳槽(26131)对应且供所述驱动柱(271)插入的插入孔(26112);其中,所述穿丝座(230)上设有一与所述放置槽(231)互相连通且与所述出料槽(26111)对应的穿槽(232),过渡接头(100)的连接头(120)插入放置槽(231)内时,连接头(120)的穿丝孔(1212)朝向穿槽(232)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渡接头自动穿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盒(261)包括:第一侧板(2611),数量为两个且互相平行,所述出料槽(26111)与所述插入孔(26112)一一对应分别设于两所述第一侧板(2611)上;第二侧板(2612),数量为两个且固定于两所述第一侧板(2611)之间;底板(2613),抵接于两所述第一侧板(2611)之间且抵接于第二侧板(2612)的下侧,所述底板(2613)与所述第一侧板(2611)以及所述第二侧板(2612)均滑移连接,所述底板(2613)与两所述第一侧板(2611)、两所述第二侧板(2612)配合形成所述存放腔(263),所述容纳槽(26131)设于所述底板(2613)的上侧;以及盖块(2614),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2611)上且盖合于所述容纳槽(26131)的上侧;所述铁丝上料驱动源(262)固定于所述机架(210)上驱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朗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