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用管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18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用管桩结构,包括外桩体;所述外桩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桩体,所述外桩体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内桩体的外壁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伸出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外部的一端活动设置有转轴;通过外桩体、内桩体、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连接块、支撑块、转轴、连接杆和减震弹簧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对压力进行吸收和释放,从而实现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了容易变形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运输和安装时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用管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用管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经济的腾飞,建筑行业迎来的重大发展与进步,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
[0003]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管桩结构,而目前市场上的管桩结构抗压能力差,导致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现象,同时在浇筑过程中,混泥土容易发生堆叠导致浇筑时发生断层现象,从而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的清堵,增加了劳动强度并同时影响了施工效率。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用管桩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目前市场上的管桩结构抗压能力差,容易发生变形现象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用管桩结构。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用管桩结构,包括外桩体;所述外桩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桩体,所述外桩体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内桩体的外壁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伸出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外部的一端活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
[0007]所述内桩体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浇筑管,所述浇筑管的外壁开设有浇筑口,所述浇筑管的顶部设置有浇筑料斗,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浇筑料斗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定位孔。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块通过连接块分别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滑动连接,且连接块与支撑块的俯视呈“T”字形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在外桩体和内桩体之间等角度分布有八组,且每组支撑块分布有十一个,且每两个支撑块之间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之间呈“V”字形设置,且连接杆之间通过减震弹簧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在内桩体和浇筑管之间等角度分布,且浇筑管分别与外桩体和内桩体位于同一轴心线。
[0012]优选的,所述浇筑口在浇筑管的外壁等间距分布,且浇筑口之间呈错位分布,且浇筑口与支撑杆呈错位分布。
[0013]优选的,所述浇筑料斗为锥体结构,且浇筑料斗与浇筑管相互连接,且浇筑料斗的
顶端与内桩体顶端开口处紧密贴合。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一致,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互对齐。
[0015]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6]1.本技术通过外桩体、内桩体、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连接块、支撑块、转轴、连接杆和减震弹簧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对压力进行吸收和释放,从而实现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了容易变形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运输和安装时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0017]2.本技术通过固定块、支撑杆、浇筑管、浇筑口、浇筑料斗、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结构设计,进一步的提高了内部的支撑强度,并且避免了浇筑时,混凝土发生堵塞导致的断层现象,同时有利于对后续的钢筋插入时进行定位工作,避免钢筋发生错位现象,极大的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为实施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实施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实施例的连接杆与减震弹簧正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实施例的浇筑管与浇筑口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外桩体;2、内桩体;3、第一连接槽;4、第二连接槽;5、连接块;6、支撑块;7、转轴;8、连接杆;9、减震弹簧;10、固定块;11、支撑杆;12、浇筑管;13、浇筑口;14、浇筑料斗;15、第一定位孔;16、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
[0027]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用管桩结构,包括外桩体1;外桩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桩体2,外桩体1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连接槽3,内桩体2的外壁开设有第二连接槽4,第一连接槽3和第二连接槽4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支撑块6,且支撑块6伸出第一连接槽3和第二连接槽4外部的一端活动设置有转轴7,转轴7的外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9。
[0028]内桩体2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支撑杆11,支撑
杆11远离固定块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浇筑管12,浇筑管12的外壁开设有浇筑口13,浇筑管12的顶部设置有浇筑料斗14,支撑杆1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5,浇筑料斗14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6。
[0029]工作时,当外桩体1和内桩体2受到外部压力时,将使得连接块5在第一连接槽3和第二连接槽4的内部滑动,从而使得连接块5带动支撑块6滑动,支撑块6滑动时通过转轴7带动连接杆8旋转,使得连接杆8挤压减震弹簧9进行收缩,从而使得可以有效的对外部压力进行吸收和释放,同时通过固定块10和支撑杆11的设置,进一步的提高了支撑强度,进而提高了整体的抗压能力。
[0030]当需要进行浇筑时,工作人员将外部钢筋穿插进第二定位孔16的内部,通过第二定位孔16与第一定位孔15相互对齐的设置,使得钢筋插入时保持垂直向下,从而避免了钢筋发生倾斜或错位的现象,接着通过浇筑料斗14往浇筑管12内倾倒混凝土,通过浇筑管12表面开设的浇筑口13错位分布的设置,避免了混凝土发生堆叠后所导致的浇筑断层现象。
[0031]本实施例中,支撑块6通过连接块5分别与第一连接槽3和第二连接槽4滑动连接,且连接块5与支撑块6的俯视呈“T”字形分布,方便了支撑块6通过连接块5在第一连接槽3和第二连接槽4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避免了支撑块6发生分离脱离的现象。
[0032]本实施例中,支撑块6在外桩体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用管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桩体(1);所述外桩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内桩体(2),所述外桩体(1)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连接槽(3),所述内桩体(2)的外壁开设有第二连接槽(4),所述第一连接槽(3)和第二连接槽(4)的内部活动设置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支撑块(6),且支撑块(6)伸出第一连接槽(3)和第二连接槽(4)外部的一端活动设置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外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9);所述内桩体(2)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远离固定块(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浇筑管(12),所述浇筑管(12)的外壁开设有浇筑口(13),所述浇筑管(12)的顶部设置有浇筑料斗(14),所述支撑杆(1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5),所述浇筑料斗(14)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用管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6)通过连接块(5)分别与第一连接槽(3)和第二连接槽(4)滑动连接,且连接块(5)与支撑块(6)的俯视呈“T”字形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用管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昕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