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轨道负压回吸送料定位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087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轨道负压回吸送料定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铆接下压使用的压力机、铆钉送料机构、控制片送料机构、回吸铆接模具以及负压送料回吸机构单元,其中控制片传动回吸装置,用于控制片吸取固定,送料、穿入定位铆钉。其中预压铆接上模分为预压轴套和上模心两部分,预压轴套先将控制片、定位铆钉、下模三者固定压紧防止偏移,随后上模心的双铆头同时下压将铆钉劈铆完成;铆接模具下模。内置两个圆形孔将铆钉自然定位并配合上模完成最后铆接,其中控制片送料定位装置将进入直震轨道尽头的控制片通过气缸和顶针对控制片中心孔定位,使回吸治具对控制片能够准确吸附定位;提高零部件生产工艺的一致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效率。安全性及效率。安全性及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轨道负压回吸送料定位铆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轨道负压回吸送料定位铆接装置。可用于直流接触器辅助座板控制片组件的铆接。或者类似需要穿铆后定位的较为轻小端面、尾部细小的零部件组装及铆接。提高零部件生产工艺的一致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经济型,降低产品失效风险。

技术介绍

[0002]直流接触器辅助座板主要是用于双线圈产品,线圈启动之后接通保持绕组的线圈控制的装置(一种常闭直流接触器:(21)申请号:201820936771.5;(10)授权公告号CN 208208660 U),该产品的电气原理图详见附图1、附图2。
[0003]辅助座板核心运动部件即为该控制片组件。主要由定位铆钉、控制片、接触弹簧片组成(控制片组件图介绍:详见附图3)。
[0004]由于控制片比较轻小,同时需要再穿上铆接两颗定位铆钉配合间隙小故定位精度要求高,一直采用手工穿铆钉、镊子夹住放料、手动单制铆接。铆接故障率高、一致性差影响双线圈直流接触器线圈控制的可靠性,生产效率低、同时手工往铆接区域放料且为单制铆接作业,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经济型,降低产品失效风险的多轨道负压回吸送料定位铆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多轨道负压回吸送料定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铆接下压使用的压力机、铆钉送料机构、控制片送料机构、回吸铆接模具以及负压送料回吸机构单元,所述的铆钉送料机构分为左铆钉送料机构和右铆钉送料机构;
[0008]回吸铆接模具包括有铆模下膜、负压发生器、铆接下模治具以及预压铆接上模,预压铆接上模安装在铆接下模治具上方,铆接下模治具安装在铆模下膜上,该铆接下模治具开有槽座,在该槽座内设置有连接负压发生器的负压回吸孔;
[0009]负压送料回吸机构单元包括有推进气缸、控制片定位装置、控制片传动回吸装置、铆钉定位滑块、第一直震轨道、第二直震轨道以及第三直震轨道,第一直震轨道与所述左铆钉送料机构连接,第二直震轨道与右铆钉送料机构连接,铆钉定位滑块设于第一直震轨道和第二直震轨道之间,并接收来自第一直震轨道和第二直震轨道输送的铆钉,通过所述推进气缸推动所述铆钉定位滑块沿着铆模下膜端面向前运动,并把铆钉输送至铆接下模治具上;
[0010]第三直震轨道连接所述控制片送料机构,控制片定位装置安装在第三直震轨道一端部,所述的控制片传动回吸装置安装在控制片定位装置上方,工作时,控制片定位装置定位控制片,控制片传动回吸装置用于拿取位于控制片定位装置上的控制片并输送至铆接下
模治具上。
[0011]优选地,控制片传动回吸装置包括有第一升举气缸、第一推进气缸、上机械臂、下机械臂以及控制片回吸治具,上机械臂连接第一升举气缸,第一升举气缸推动上机械臂升降;
[0012]第一推进气缸和下机械臂连接在上机械臂上,所述的下机械臂一端连接第一推进气缸,另一端连接回吸治具,第一推进气缸推动下机械臂左右工作;
[0013]回吸治具上开有回吸气孔,回吸气孔用气管与负压发生器连接;控制片回吸治具与控制片靠近时利用负压吸附拿取控制片。
[0014]优选地,所述的铆钉送料机构和控制片送料机构均采用震动盘送料机构。
[0015]优选地,该铆接下模治具的槽座与控制片外形形状相同。
[0016]优选地,预压铆接上模包括
[0017]一上模心,上模心具有铆头,该铆头为十字花形状;
[0018]一预压护套,在预压护套内置有弹簧,与预压护套配合使用完成铆接前预压。
[0019]一定位块,此定位块将预压护套和上模心固定;
[0020]一模柄, 与压力机连接,在压力机带动下完成预压铆接。
[0021]优选地,控制片定位装置包括有控制片定位座、第二升举气缸以及销钉底座,销钉底座设有将已到位的控制片穿孔定位的定位销钉,定位销钉安装在销钉底座,销钉底座和气缸固定连接,在控制片输送到位后,第二升举气缸驱动销钉底座,以实现定位销钉升降。
[002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直震轨道、第二直震轨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具有同一中心线。
[0023]通过上述方案,进一步方便控制,基本上做到两边进料的同时性。
[0024]优选地,铆钉定位滑块具有两个凸缘,两个凸缘上开有容纳铆钉的定位卡槽。
[0025]优选地,铆模下膜具有供所述铆钉定位滑块运动的通道,所述的槽座为内凹结构,其与通道形成有高度差。
[0026]通过上述方案,进一步方便铆钉定位滑块上的铆钉落入到槽座上负压回吸孔。
[0027]通过上述方案可知,主要是运用两侧的震动盘送料机构在第一、第二直震轨道的配合下同时输送铆钉。由另外一侧独立震动盘即控制片送料机构在上下机械臂及负压回吸装置的配合下输送控制片。
[0028]先由两侧铆钉震动盘经过第一、第二直震轨道将铆钉推送至铆钉定位滑块的定位卡槽,由推进气缸将定位铆钉推送至铆接下垫块铆钉孔内将其定位,在铆钉治具下模设置负压回吸孔,利用负压回吸原理将铆钉尾部与铆接下模治具吸附贴合更紧密牢固不易倾倒。同时另外一侧震动盘配合直震轨道将控制片输送至控制片回吸治具底部,控制片传动负压回吸装置采用负压回吸原理将控制片吸附在控制片定位治具底部,再由第一推进气缸将连接轨道推送至铆接下模治具上方,下压将控制片穿入铆接下模已定位的铆钉上,在控制片穿入到位后负压消除控制片自然落入铆接区域并同铆钉穿好定位。然后放入接触弹簧片按下启动开关铆接上模下压完成两侧定位铆钉铆接。预压铆接上模的铆接上模心设置预压装置,铆接时预压轴套先将控制片、定位铆钉、下模三者固定压紧防止偏移,随后双铆头同时下压将铆钉劈铆完成。
[0029]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0]1、质量提升: 控制片材料的特殊性轻小(主要是使用环氧酚醛玻璃布板3240冲裁制成),同时定位铆钉尾部比较小。采用夹具或者机械手利用外形定位容易导致偏离,机构相对较为复杂。定位铆钉和控制片接触弹簧片配合间隙较小对工艺要求相对较高。该装置利用控制片较为轻薄的特点,采用铆接下模治具的铆钉定位负压回吸孔和控制片回吸装置定位、穿入铆钉、穿入控制片、接触弹簧片,确保了送料和组装过程的稳定可靠。铆接过程上模使用预压装置,先将控制片、定位铆钉、下模三者固定压紧防止铆接过程偏移,有效保证了铆接过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防止了因为铆接过程偏移导致控制片偏差大从而影响接触器线圈通断控制的风险。
[0031]2、效率提升:取消手工穿铆钉、穿控制片、镊子放物料等环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2]3、安全提升:全过程采用半自动组装铆接,节约了大部分手工组装过程。同时铆接区域增加防护外罩,只能将零部件放入铆接区域,防止其它部位与铆接区域接触。有效提高工作过程安全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轨道负压回吸送料定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铆接下压使用的压力机、铆钉送料机构、控制片送料机构、回吸铆接模具以及负压送料回吸机构单元,所述的铆钉送料机构分为左铆钉送料机构和右铆钉送料机构;回吸铆接模具包括有铆模下膜、负压发生器、铆接下模治具以及预压铆接上模,预压铆接上模安装在铆接下模治具上方,铆接下模治具安装在铆模下膜上,该铆接下模治具开有槽座,在该槽座内设置有连接负压发生器的负压回吸孔;负压送料回吸机构单元包括有推进气缸、控制片定位装置、控制片传动回吸装置、铆钉定位滑块、第一直震轨道、第二直震轨道以及第三直震轨道,第一直震轨道与所述左铆钉送料机构连接,第二直震轨道与右铆钉送料机构连接,铆钉定位滑块设于第一直震轨道和第二直震轨道之间,并接收来自第一直震轨道和第二直震轨道输送的铆钉,通过所述推进气缸推动所述铆钉定位滑块沿着铆模下膜端面向前运动,并把铆钉输送至铆接下模治具上;第三直震轨道连接所述控制片送料机构,控制片定位装置安装在第三直震轨道一端部,所述的控制片传动回吸装置安装在控制片定位装置上方,工作时,控制片定位装置定位控制片,控制片传动回吸装置用于拿取位于控制片定位装置上的控制片并输送至铆接下模治具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轨道负压回吸送料定位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片传动回吸装置包括有第一升举气缸、第一推进气缸、上机械臂、下机械臂以及控制片回吸治具,上机械臂连接第一升举气缸,第一升举气缸推动上机械臂升降;第一推进气缸和下机械臂连接在上机械臂上,所述的下机械臂一端连接第一推进气缸,另一端连接回吸治具,第一推进气缸推动下机械臂左右工作;回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