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机密封舱门封严条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14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5
一种客机密封舱门封严条修复工艺,包括步骤:S2:在封严条的开裂口两端分别钻止裂孔;S3:在开裂口内第一次涂抹第一粘连剂;S5:在封严条表面标识出一修补区域,修补区域覆盖开裂口及止裂孔;S6:裁剪一片封严补片;S7:在修补区域表面第二次涂抹第一粘连剂;S8:将封严补片贴合在修补区域上;S9:在封严条上标识出一封严区域,封严区域可覆盖修补区域;S10:在封严区域上涂抹第二粘连剂,并静置使该第二粘连剂凝固成薄膜;S11:将封严条放入一模具中,并用夹具夹紧;S12:静置24小时后,移除夹具和模具;S13:用工具修理平整封严区域。用本修复工艺修复后的封严条,符合客机厂家维修手册规定的要求,可有效节约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可有效节约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可有效节约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机密封舱门封严条修复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机密封舱门维修
,尤其涉及一种客机密封舱门封严条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封严条是贴合安装在飞机密封舱门上的密封件,由于密封舱门经常作动对封严条有一定的挤压动作,时间久了封严条就产生一定程的形变,封严条表面出现破损,甚至出现开裂口。在申请人的各维修基地的定检工作中,时有发现客机密封舱门封严条开裂的现象。为了保证客机的航运安全,需对受损的封严条进行更换或维修处理。通常,如果封严条出现大的破损,就不修复直接更换;而封严条仅仅出现小的破损,就会采取修复措施。现有的封严条修复工艺仅仅是在封严条受损区域涂抹胶水并贴上修补片,工艺简单难于保证修复后的外观及功能均满足客机维修手册上规定的技术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机密封舱门封严条修复工艺,以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与不足。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案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客机密封舱门封严条修复工艺,包括步骤:
[0006]S1:将封严条从客机密封舱门上拆卸下来,并置于常温室内;
[0007]S2:在封严条的开裂口两端分别钻止裂孔,并使开裂口两端与所述止裂孔连通;
[0008]S3:在所述开裂口内第一次涂抹第一粘连剂;
[0009]S4:保持所述开裂口贴合,让第一粘连剂固化5至10分钟;
[0010]S5:根据所述开裂口及所述止裂孔的大小在封严条表面标识出一修补区域,该修补区域的面积覆盖所述开裂口及所述止裂孔;
[0011]S6:裁剪一片封严补片,该封严补片的面积与所述修补区域匹配;
[0012]S7:在所述修补区域表面第二次涂抹第一粘连剂,并保证所述第一粘连剂渗入到所述止裂孔内;
[0013]S8:将所述封严补片贴合在所述修补区域上,并确保贴合后的封严补片表面平整;
[0014]S9:在封严条上,且在位于所述修补区域的外围标识出一封严区域,该封严区域面积大于所述修补区域,使得该封严区域可完全覆盖所述修补区域;
[0015]S10:在所述封严区域上第一次涂抹第二粘连剂,并静置一段时间使所述第二粘连剂凝固成一薄膜;
[0016]S11:将已经涂抹了第二粘连剂的封严条放入一模具中,并使用外置夹具夹紧所述模具,所述模具具有与封严条横截面匹配的内腔,使得封严条可夹紧在模具的内腔中;
[0017]S12:在室温下静置24小时后,依次移除夹具和模具,并将封严条上溢出至所述封严区域外的所述薄膜撕除;
[0018]S13:用修理工具修理所述封严区域,确保封严表面平整;
[0019]S14:测量封严条的各项参数,并与航空手册上规定的封严条的数据比对,如符合要求则将修复后的封严条安装回客机密封舱门上。
[0020]优选的,在步骤S3中,所述第一粘连剂为硅酮密封胶,维修手册记载的件号为:ELASTOSIL E 43或RTV

102。
[0021]优选的,在步骤S10中,所述第二粘连剂为聚酯薄膜橡胶粘结剂,维修手册记载的件号为:MIL

I

631。
[0022]优选的,在步骤S5中,所述修补区域为方形区域。
[0023]优选的,在步骤S6中,所述封严补片为橡胶材质。
[0024]优选的,在步骤S11中,所述模具的内腔中仅放置封严条的处于所述封严区域的局部,而非在模具的内腔中放置整条封严条。
[0025]优选的,在步骤S13中,所述修理工具为锉刀及切刀。
[002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1)采用本修复工艺修复后的封严条,符合客机厂家维修手册规定的要求,可有效节约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0028]2)通过与封严条匹配的模具来压制封严条上的封严区域,并通过修理工具修理所述封严区域,确保封严表面平整,使得修复后的封严条稳定且美观维修手册规定的要求。
[0029]3)严格按照维修手册标准来执行每一步骤,其中步骤S3、S7涂抹的是维修手册规定件号为“ELASTOSIL E 43或RTV

102”的硅酮密封胶,而步骤S10涂抹的是维修手册规定件号为“MIL

I

631”的聚酯薄膜橡胶粘结剂,使得修复后的封严条最大可能的符合标准,且修复后,还需执行步骤S14:测量封严条的各项参数,并与航空手册上规定的封严条的数据比对,符合要求才能将修复后的封严条安装回客机密封舱门上,整个工艺步骤严谨,保证修复质量。
[0030]4)封严条的修复环境严苛,是在室内且是室温下进行修复工作,有效避免环境因素对粘结剂的影响。
[0031]5)在封严条的开裂口两端分别钻止裂孔,通过止裂孔弧形结构的应力来克服日后开裂口继续扩大,修复后的稳定性高。
[0032]6)修补区域面积大于开裂口及所述止裂孔的面积,使修补区域完全覆盖开裂口及止裂孔;而封严区域面积大于修补区域的面积,使得该封严区域可完全覆盖所述修补区域,逐步递增的涂胶面积,进一步保证了修复后的封严条的稳定性。
[0033]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6]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请参阅图1,一种客机密封舱门封严条修复工艺,包括步骤:
[0038]S1:将封严条从客机密封舱门上拆卸下来,并置于常温室内;
[0039]S2:在封严条的开裂口两端分别钻止裂孔,并使开裂口两端与所述止裂孔连通;
[0040]S3:在所述开裂口内第一次涂抹第一粘连剂;
[0041]S4:保持所述开裂口贴合,让第一粘连剂固化5至10分钟;
[0042]S5:根据所述开裂口及所述止裂孔的大小在封严条表面标识出一修补区域,该修补区域的面积覆盖所述开裂口及所述止裂孔;
[0043]S6:裁剪一片封严补片,该封严补片的面积与所述修补区域匹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机密封舱门封严条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将封严条从客机密封舱门上拆卸下来,并置于常温室内;S2:在封严条的开裂口两端分别钻止裂孔,并使开裂口两端与所述止裂孔连通;S3:在所述开裂口内第一次涂抹第一粘连剂;S4:保持所述开裂口贴合,让第一粘连剂固化5至10分钟;S5:根据所述开裂口及所述止裂孔的大小在封严条表面标识出一修补区域,该修补区域的面积覆盖所述开裂口及所述止裂孔;S6:裁剪一片封严补片,该封严补片的面积与所述修补区域匹配;S7:在所述修补区域表面第二次涂抹第一粘连剂,并保证所述第一粘连剂渗入到所述止裂孔内;S8:将所述封严补片贴合在所述修补区域上,并确保贴合后的封严补片表面平整;S9:在封严条上,且在位于所述修补区域的外围标识出一封严区域,该封严区域面积大于所述修补区域,使得该封严区域可完全覆盖所述修补区域;S10:在所述封严区域上第一次涂抹第二粘连剂,并静置一段时间使所述第二粘连剂凝固成一薄膜;S11:将已经涂抹了第二粘连剂的封严条放入一模具中,并使用外置夹具夹紧所述模具,所述模具具有与封严条横截面匹配的内腔,使得封严条可夹紧在模具的内腔中;S12:在室温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大壮郑高明韩玉民符锦彬
申请(专利权)人:大新华飞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