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892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包括安装板、电机槽、竖板、定位孔、连通槽、滑轮、安装孔、滑动块、安装耳、通孔、限位杆、限位槽、内齿轮、转轮、外齿轮、连接块、连接孔和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定位孔有两个,竖板和安装板通过紧固螺栓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拆装竖板,滑动块呈环状,内齿轮对称设置,让滑动块做往复运动,内、外齿轮呈齿轮咬合连接,便于带动滑动块滑动,滑动块通过限位槽和滑轮呈卡槽式滑动连接,降低摩擦阻力,通孔和连接孔对应设置,连接块与安装耳通过螺栓呈可拆卸式卡放连接,便于安装连接块,连接块与安装板有一定缝隙,螺纹孔连接有相机,相机无线连接外置显示屏并传输图像,便于检测残纱。便于检测残纱。便于检测残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残纱检测系统,具体为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属于残纱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捻线机是将多股细纱捻成一股的纺织机械设备,作用是将纱或并合后股纱制品加工成线型制品、供织造和针织用线,包括捻线机机体和电路部分组成,捻线机机体外部的纱锭与电路部分的电机输出轴相连,纱锭前端设有连接件等相对应于分接开关,而捻线机在捻线时,需时刻关注单股纺线的使用量及剩余量,以便及时更换纺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残纱检测系统以辅助检测纺线的剩余量。
[0003]现有的残纱检测系统较为简单,其一、残纱通常通过人为观察检测,进而在纺线快用尽时更换纺线,需人工在捻线机旁,捻线机智能机械化较低,同时浪费人力,其二、智能化的残纱检测系统往往使用相机拍照传输观察,虽然能检测残纱,但固定的相机拍摄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对纺线全面的拍照检测,使用范围小,其三、竖板与安装板为一个整体,虽然连接的很牢固,但不便于拆卸安装滑动块,其四、限位杆在连通槽内滑动摩擦阻力较大,长时间使用,易使限位杆和连通槽相互摩擦,进而损坏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包括安装板、电机槽、竖板、定位孔、连通槽、滑轮、安装孔、滑动块、安装耳、通孔、限位杆、限位槽、内齿轮、转轮、外齿轮、连接块、连接孔和螺纹孔;所述安装板、竖板、滑动块和连接块构成该系统的主体结构,所述安装板位于该系统的上端,所述电机槽焊接固定在安装板上表面中央处,所述竖板安置在安装板两侧,且所述竖板通过上端开设的定位孔与安装板进行连接,所述连通槽开设在竖板上端中心处,且所述连通槽内固定安置有可转动的滑轮,所述安装孔开设在竖板的下端,所述滑动块置于安装板下面,所述滑动块水平侧面中心处设有安装耳,且安装耳中心开设有连通的通孔,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滑动块的两侧中心处,所述限位槽开设在限位杆下表面,所述内齿轮设置在滑动块内侧面中心处,所述转轮与电机槽内电机通过连接轴进行连接,且所述转轮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外齿轮,所述连接块卡放在安装耳上,且所述连接块开设有连通的连接孔,所述螺纹孔开设在连接块的外侧中心处。
[0006]优选的,为了便于拆装竖板,所述定位孔在竖板上端开设有两个,且竖板和安装板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定位孔呈可拆卸式连接。
[0007]优选的,为了能让滑动块做往复运动,所述滑动块呈环状,且内齿轮在滑动块内侧对称设置。
[0008]优选的,为了能让转轮带动滑动块滑动,所述外齿轮与内齿轮有相同的齿轮数,且
外齿轮与内齿轮呈齿轮咬合连接。
[0009]优选的,为了能降低限位杆在连通槽内的摩擦阻力,所述滑动块两侧的限位杆分别穿过竖板的连通槽,且滑动块通过对应的限位槽和滑轮在连通槽内呈卡槽式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为了便于固定安装连接块,所述通孔和连接孔对应设置,且连接块与安装耳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和连接孔呈可拆卸式卡放连接。
[0011]优选的,为了便于检测残纱,所述连接块与安装板有一定缝隙,且连接块外侧的螺纹孔连接有拍照相机,同时相机无线连接外置显示屏并传输图像。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捻线机的残纱检测系统设计合理,定位孔在竖板上端开设有两个,且竖板和安装板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定位孔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拆装竖板,进而便于安装滑动块,滑动块呈环状,且内齿轮在滑动块内侧对称设置,能让滑动块做往复运动,同时通过连接块外侧安置在相机也便于对残纱进行全方位检测,外齿轮与内齿轮有相同的齿轮数,且外齿轮与内齿轮呈齿轮咬合连接,能让转轮带动滑动块滑动,同时外齿轮在转动时依次与上下的内齿轮咬合,能让滑动块左右往复滑动,滑动块两侧的限位杆分别穿过竖板的连通槽,且滑动块通过对应的限位槽和滑轮在连通槽内呈卡槽式滑动连接,使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能降低限位杆在连通槽内的摩擦阻力,通孔和连接孔对应设置,且连接块与安装耳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和连接孔呈可拆卸式卡放连接,便于固定安装连接块,同时螺栓螺母也使连接块连接的更紧固,连接块与安装板有一定缝隙,且连接块外侧的螺纹孔连接有拍照相机,同时相机无线连接外置显示屏并传输图像,便于检测残纱,使该残纱检测系统具有一定智能化,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滑动块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滑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安装板,2、电机槽,3、竖板,4、定位孔,5、连通槽,6、滑轮,7、安装孔,8、滑动块,9、安装耳,10、通孔,11、限位杆,12、限位槽,13、内齿轮,14、转轮,15、外齿轮,16、连接块,17、连接孔和 18、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3,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包括安装板1、电机槽2、竖板3、定位孔4、连通槽5、滑轮6、安装孔7、滑动块8、安装耳9、通孔 10、限位杆11、限位槽12、内齿轮13、转轮14、外齿轮15、连接块16、连接孔17和螺纹孔18;所述安装板1、竖板3、滑动块8和连接块16构成该系统的主体结构,所述安装板1位于该系统的上端,所述电机槽2焊接固定在安装板1上表面中央处,所述竖板3安置在安装板1两侧,且所述竖板 3通过上端开设的定位孔4与安装板1进行连接,所述连通槽5开设在竖板 3上端中心处,且所述连通槽5内固定安置有可转
动的滑轮6,所述安装孔7 开设在竖板3的下端,所述滑动块8置于安装板1下面,所述滑动块8水平侧面中心处设有安装耳9,且安装耳9中心开设有连通的通孔10,所述限位杆11设置在滑动块8的两侧中心处,所述限位槽12开设在限位杆11下表面,所述内齿轮13设置在滑动块8内侧面中心处,所述转轮14与电机槽2 内电机通过连接轴进行连接,且所述转轮14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外齿轮15,所述连接块16卡放在安装耳9上,且所述连接块16开设有连通的连接孔17,所述螺纹孔18开设在连接块16的外侧中心处。
[0019]所述定位孔4在竖板3上端开设有两个,且竖板3和安装板1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定位孔4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拆装竖板3,进而便于安装滑动块 8,所述滑动块8呈环状,且内齿轮13在滑动块8内侧对称设置,能让滑动块8做往复运动,同时通过连接块16外侧安置在相机也便于对残纱进行全方位检测,所述外齿轮15与内齿轮13有相同的齿轮数,且外齿轮15与内齿轮13呈齿轮咬合连接,能让转轮14带动滑动块8滑动,同时外齿轮1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电机槽(2)、竖板(3)、定位孔(4)、连通槽(5)、滑轮(6)、安装孔(7)、滑动块(8)、安装耳(9)、通孔(10)、限位杆(11)、限位槽(12)、内齿轮(13)、转轮(14)、外齿轮(15)、连接块(16)、连接孔(17)和螺纹孔(18);所述安装板(1)、竖板(3)、滑动块(8)和连接块(16)构成该系统的主体结构,所述安装板(1)位于该系统的上端,所述电机槽(2)焊接固定在安装板(1)上表面中央处,所述竖板(3)安置在安装板(1)两侧,且所述竖板(3)通过上端开设的定位孔(4)与安装板(1)进行连接,所述连通槽(5)开设在竖板(3)上端中心处,且所述连通槽(5)内固定安置有可转动的滑轮(6),所述安装孔(7)开设在竖板(3)的下端,所述滑动块(8)置于安装板(1)下面,所述滑动块(8)水平侧面中心处设有安装耳(9),且安装耳(9)中心开设有连通的通孔(10),所述限位杆(11)设置在滑动块(8)的两侧中心处,所述限位槽(12)开设在限位杆(11)下表面,所述内齿轮(13)设置在滑动块(8)内侧面中心处,所述转轮(14)与电机槽(2)内电机通过连接轴进行连接,且所述转轮(14)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外齿轮(15),所述连接块(16)卡放在安装耳(9)上,且所述连接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杜约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润谦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