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驱动电路、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02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驱动电路、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驱动电路,包括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所述充电支路与所述放电支路串联,其中,所述充电支路包括一个充电回路;所述放电支路包括多个放电回路,所述多个放电回路之间相互并联。所述激光驱动电路仅采用一个充电回路为多个放电回路提供高电压信号,避免由于每一路激光驱动电路均需要一个充电电路而导致的激光驱动电路的体积大的问题,使得激光电路体积小,结构简单易制作,且有效地降低了制作激光驱动电路的成本。有效地降低了制作激光驱动电路的成本。有效地降低了制作激光驱动电路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驱动电路、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0001]本技术涉及激光
,特别涉及一种激光驱动电路、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多线激光雷达,多线激光雷达包括:16线激光雷达、32线激光雷达和64线激光雷达等。在实际应用中,多线激光雷达主要由计时电路、机械旋转结构、激光驱动电路,接收放大电路、主控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组成,其中,多线激光雷达中的每一线激光都需要一个激光驱动电路来实现,然而每一个激光驱动电路都需要一个充电回路和一个放电回路。以32线激光雷达为例,32线激光雷达就需要32个激光驱动电路,其中每个激光驱动电路又包含32个充放电回路,即32路激光驱动需要32个充电回路。这样就造成激光雷达中的激光驱动电路元器件多,结构复杂,激光驱动电路模块比较多,制造、焊接成本增加,体积大等问题。
[0003]从而,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的激光驱动电路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驱动电路、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使得激光驱动电路体积小、成本低以及普适性强。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驱动电路,包括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所述充电支路与所述放电支路串联,其中,
[0006]所述充电支路包括一个充电回路;
[0007]所述放电支路包括多个放电回路,所述多个放电回路之间相互并联。
[0008]可选的,所述充电回路由电源、电感、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器件组成,其中,
[0009]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感的第一连接端连接;
[0010]所述电感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连接端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充电回路包括第一接地端、高压控制脉冲信号输入端、高压输出端和第二接地端,其中,
[0012]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用于所述电源的负极接地;
[0013]所述高压控制脉冲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用于第一电阻接收充电脉冲控制信号;
[0014]所述高压输出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感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漏极连接,用于输出高电压信号;
[0015]所述第二接地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源极连接,用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源极接地。
[0016]可选的,所述多个放电回路均由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开关器件和第二电容组成;其中,
[0017]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半导体激光器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连接端连接;
[0018]所述半导体激光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漏极连接;
[0019]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连接端连接。
[0020]可选的,所述多个放电回路均包括高压输入端、激光脉冲触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接地端;其中,
[0021]所述高压输入端的一端与所述高压输出端的一端连接,所述高压输入端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用于所述二极管接收高电压信号;
[0022]所述激光脉冲触发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用于所述第一电容接收放电脉冲触发信号;
[0023]所述第三接地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第二连接端、第二电阻的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开关器件的源极连接,用于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电阻以及第二开关器件接地。
[0024]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容为高压储能电容。
[0025]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均为MOS管。
[0026]可选的,所述电源为直流电源。
[002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包括主控制装置和上述所述的激光驱动电路,所述主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激光驱动电路的高压控制脉冲信号输入端和激光脉冲触发信号输入端连接,其中,
[0028]所述主控制装置用于产生充电脉冲信号和放电脉冲触发信号,以控制半导体激光器发光。
[0029]第三方面,本技术还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包括上述所述的激光雷达发射模组、APD接收装置以及计时装置;其中,
[0030]激光雷达发射模组一端分别与所述计时装置的一端和APD接收装置的一端连接;
[0031]所述计时装置的另一端和APD接收装置的另一端连接。
[0032]本技术的激光驱动电路中仅采用一个充电回路为所述多个放电回路提供高电压信号,避免由于每一路激光驱动电路均需要一个充电电路而导致的激光驱动电路的体积大的问题,使得激光电路体积小,制作成本低。
[0033]此外,由于一个充电回路与彼此之间相并联的多个放电回路串联,从而一个充电回路能够同时向多个放电回路输出高电压信号,进而能够保证各个放电回路中第二电容的电压基本一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充电回路中电感的微小差异产生的干扰,从而能够保证各个放电回路输出的脉冲激光功率一致。
[0034]进一步,每个放电回路均设置有第二电容和第二开关器件,二者能够形成导通回路,且在所述导通回路上产生脉冲电流,使得所述半导体激光器发光,从而产生所述脉冲激光。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激光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7]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充电回路结构示意图;
[0038]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放电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激光驱动电路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激光雷达发射模组结构示意图;
[0041]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激光雷达结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1、充电支路;2、放电支路;3、第一放电回路;4、第二放电回路;5、第三放电回路;6、第四放电回路;7、第一接地端;8、高压控制脉冲信号输入端;9、第二接地端;10、高压输出端;11、电源;22、电感;33、第一开关器件;21、高压输入端;22、二极管;23、第二电容;24、半导体激光器;25、第二开关器件;26、激光脉冲触发信号输入端;27、第三接地端;51激光驱动电路;52、APD接收装置;53、计时装置;54、主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所述充电支路与所述放电支路串联,其中,所述充电支路包括一个充电回路;所述放电支路包括多个放电回路,所述多个放电回路之间相互并联;所述多个放电回路均包括半导体激光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回路由电源、电感、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器件组成,其中,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感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连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回路包括第一接地端、高压控制脉冲信号输入端、高压输出端和第二接地端,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用于所述电源的负极接地;所述高压控制脉冲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用于第一电阻接收充电脉冲控制信号;所述高压输出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感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漏极连接,用于输出高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接地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源极连接,用于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源极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放电回路还由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开关器件和第二电容组成;其中,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半导体激光器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半导体激光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连接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高冰胡攀攀潘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万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