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36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第一接触器通过连接板与第二接触器固定连接,第一接触器靠近第二接触器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卡槽上方的第一接触器的侧壁中内嵌有第一磁块,第二接触器靠近第一接触器的一侧设置有卡圈,卡圈上方的第二接触器的侧壁中内嵌有第二磁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能够将第一接触器与第二接触器的上部快速的连接,利用连接板,能够将第一接触器与第二接触器的下部有效的固定,能够防止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松动,同时卡圈与卡槽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对第一接触器与第二接触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单元进行防尘保护。锁单元进行防尘保护。锁单元进行防尘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


[0001]本技术属于接触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于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可逆型接触器是一种用于控制较大功率电机正、反转的机械可逆交流接触器,由两台标准型接触器和一个机械互锁单元构成,集中了交流接触器及倒顺开关的优点,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主要用于电机的正反向运转、反向制动、恒定运行及点动操作。现有的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存在以下不足:
[0003]1、现有的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在安装连接时,两个接触器之间无法有效的固定,容易产生松动。
[0004]2、现有的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的连接不紧密,两个接触器之间的连接间隙内容易进入灰尘,会对两个接触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单元产生不利的影响。
[0005]因此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种可用于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通过连接板与第二接触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靠近第二接触器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方的第一接触器的侧壁中内嵌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二接触器靠近第一接触器的一侧设置有卡圈,所述卡圈上方的第二接触器的侧壁中内嵌有第二磁块。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接触器上的卡圈插接在第一接触器上的卡槽内,且卡圈与卡槽之间间隙配合。
[0009]优选的,所述卡槽内侧的第一接触器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凹槽,所述卡圈内侧的第二接触器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凸起,且连接凸起对应卡接在连接凹槽内。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器上的第一磁块与第二接触器上的第二磁块磁性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器底部靠近第二接触器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连接槽,且第一连接槽顶部的第一接触器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接触器底部靠近第一接触器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接槽,且第二连接槽顶部的第二接触器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腰型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放置在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内。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通过螺丝分别固定在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上。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接触器上设置第一磁块,在第二接触器上设置第二磁
块,能够将第一接触器与第二接触器的上部快速连接,通过连接板能够将第一接触器与第二接触器的下部有效固定,能够避免第一接触器与第二接触器产生松动,同时方便将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拆分进行独立使用。
[0017]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接触器上开设卡槽,并在第二接触器上设置卡圈,能够通过将卡圈插放在卡槽内,对第一接触器与第二接触器之间的连接缝隙进行有效的防尘,进而能够对连接凸起与连接凹槽进行有效的防尘,实现对两个接触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单元的防尘保护。
[0018]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接触器的结构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接触器的结构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第一接触器;11、卡槽;12、连接凹槽;13、第一连接槽;14、第一螺纹孔;2、第二接触器;21、卡圈;22、连接凸起;23、第二连接槽;24、第二螺纹孔;3、连接板;4、螺丝;5、第一磁块;6、第二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可用于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1和第二接触器2,第一接触器1通过连接板3与第二接触器2固定连接,第一接触器1靠近第二接触器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上方的第一接触器1的侧壁中内嵌有第一磁块5,第二接触器2靠近第一接触器1的一侧设置有卡圈21,卡圈21上方的第二接触器2的侧壁中内嵌有第二磁块6。
[0027]进一步地,第二接触器2上的卡圈21插接在第一接触器1上的卡槽11内,且卡圈21与卡槽11之间间隙配合。
[0028]进一步地,卡槽11内侧的第一接触器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凹槽12,卡圈21内侧的第二接触器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凸起22,且连接凸起22对应卡接在连接凹槽12内,能够对第一接触器1与第二接触器2之间的缝隙进行防尘,进而对两个接触器之间的机械互锁单元进行防尘保护。
[0029]进一步地,第一接触器1上的第一磁块5与第二接触器2上的第二磁块6磁性连接,
能够将第一接触器1与第二接触器2的上部快速的连接。
[0030]进一步地,第一接触器1底部靠近第二接触器2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3,且第一连接槽13顶部的第一接触器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4。
[0031]进一步地,第二接触器2底部靠近第一接触器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3,且第二连接槽23顶部的第二接触器2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4。
[0032]进一步地,连接板3为腰型板,连接板3的两端分别放置在第一连接槽13和第二连接槽23内,通过连接板3能够将第一接触器1和第二接触器2的底部有效的固定。
[0033]进一步地,连接板3的两端均通过螺丝4分别固定在第一接触器1和第二接触器2上。
[0034]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第二接触器2上的连接凸起22对应插接在第一接触器1上的连接凹槽12内,此时第二接触器2上的卡圈21能够同时插入第一接触器1上的卡槽11内,同时第二接触器2上的第二磁块6能够与第一接触器1上的第一磁块5磁性吸附,将第一接触器1和第二接触器2的上部磁性连接,接着将连接板3放置在第一连接槽13和第二连接槽23内,并利用螺丝4将连接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接触器1和第二接触器2上,即可将第一接触器1和第二接触器2有效连接,有效的避免第一接触器1与第二接触器2产生松动,在使用的过程中,卡圈21和卡槽11的设置,能够对连接凸起22和连接凹槽12进行有效的防尘。
[003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包括第一接触器(1)和第二接触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器(1)通过连接板(3)与第二接触器(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1)靠近第二接触器(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11)上方的第一接触器(1)的侧壁中内嵌有第一磁块(5),所述第二接触器(2)靠近第一接触器(1)的一侧设置有卡圈(21),所述卡圈(21)上方的第二接触器(2)的侧壁中内嵌有第二磁块(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器(2)上的卡圈(21)插接在第一接触器(1)上的卡槽(11)内,且卡圈(21)与卡槽(11)之间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可逆接触器组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1)内侧的第一接触器(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凹槽(12),所述卡圈(21)内侧的第二接触器(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凸起(22),且连接凸起(22)对应卡接在连接凹槽(12)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双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