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动簧片释放振幅的推杆式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03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2
一种减小动簧片释放振幅的推杆式继电器,包括底部装配于底座上的动簧片,动簧片的中部通过直杆结构推动卡与磁路部分的衔铁相连接,推杆式继电器上设置有处在动簧片的弹性势能释放方向一侧的、用作减小动簧片在弹性势能释放过程中摆动振幅的减振挡块。在动簧片复位时,减振挡块抵挡住动簧片,吸收掉动簧片的弹性势能,减小动簧片的振幅,从而解决动簧片会随着弹性势能释放而发生幅度较大的往复振动的问题,保证了产品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动簧片释放振幅的推杆式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具体是一种减小动簧片释放振幅的推杆式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推杆式继电器主要由线圈架,装配于线圈架上的铁芯、线圈、轭铁、衔铁和压簧,装配于线圈架底座上的动簧片和静簧片,装配于衔铁与动簧片之间的推动卡,将线圈架及其上的部件进行容纳、罩护的壳体等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在线圈引出脚的两端处接通电流,则线圈的激磁电流会产生磁通,磁通通过铁芯、轭铁和衔铁之间的工作气隙组成磁路,并在工作气隙内产生电磁吸力;当激磁电流上升达到某一值时,电磁吸力矩将克服动簧片的反力矩而使衔铁转动,从而带动推动卡来推动动簧片,使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与静簧片上的静触点闭合/断开;当激磁电流减小到一定值时,动簧片的反力矩大于电磁吸力矩,动簧片的反力矩推动推动卡,从而带动衔铁转动,使衔铁回到初始状态,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与静簧片上的静触点断开/闭合。
[0003]推杆式继电器的动簧片在线圈架底座上的延伸高度比较高,推动卡的推点一般处在动簧片的中间位置,推动卡上方的动簧片完全处于悬空状态。此类继电器的动簧片在失去推动卡推动力而释放弹性势能时,动簧片的上部因悬空而没有约束,会随着弹性势能释放而发生幅度较大的往复振动,动簧片的该往复振动会不断的改变动触点与静簧片上的静触点之间的配合间隙,当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配合间隙变的很小的时候,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容易被电压二次击穿,从而导致下级电路发生误接通现象,影响继电器对电路控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此外,此种现象也会影响继电器本身的使用寿命
[0004]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一种电磁继电器”(公开号CN111863534A,公开日2020年10月30日),该技术披露了在罩壳的内顶部设置位于静接触组和动接触组之间、以及静接触组和动接触组的相背侧的限位块,通过这些限位块,来改变静接触组和动接触组的相对移动行程。然而,该技术所披露的推动卡为横置的“S”型结构、以及配套的隔离板结构,其不仅存在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而且不利于推杆式继电器的小型化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推杆式继电器的特殊性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小型化的推杆式继电器,该继电器能够有效地减小动簧片的释放振动幅度。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减小动簧片释放振幅的推杆式继电器,包括底部装配于底座上的动簧片,所述动簧片的中部通过直杆结构推动卡与磁路部分的衔铁相连接, 所述推杆式继电器上设置有处在所述动簧片的弹性势能释放方向一侧的、用作减小所述动簧片在弹性势能释放过程中摆动振幅的减振挡块。
[0008]所述减振挡块对应于所述动簧片的上部区域。
[0009]所述减振挡块在所述动簧片的弹性势能释放方向一侧的排布位置,处在所述动簧片的弹性势能释放摆动振幅范围内、且与静止状态下的所述动簧片以接触或间隙配合。
[0010]所述减振挡块为硬质结构,所述减振挡块以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于推杆式继电器的壳体上,所述壳体在推杆式继电器的底座上装配到位之后,所述减振挡块与所述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以上区域形成对应配合、错开动触点。
[0011]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磁路隔离板,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底座的装配结构中,所述壳体内的磁路隔离板排布在所述动簧片与衔铁之间,与之对应的,所述减振挡块成型在所述磁路隔离板朝向所述动簧片的一侧处,所述减振挡块以所述磁路隔离板为背衬。
[0012]所述减振挡块为软质结构,所述减振挡块以组合装配结构设置于推杆式继电器的壳体上,所述壳体在推杆式继电器的底座上装配到位之后,所述减振挡块与所述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以上区域形成对应配合、错开动触点。
[0013]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磁路隔离板,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底座的装配结构中,所述壳体内的磁路隔离板排布在所述动簧片与衔铁之间,与之对应的,所述减振挡块成型在所述磁路隔离板朝向所述动簧片的一侧处,所述减振挡块以所述磁路隔离板为背衬。
[0014]所述减振挡块对应于所述动簧片的宽度以单块整体结构成型。
[0015]所述减振挡块对应于所述动簧片的宽度以多块间距并排结构成型。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在继电器内设置减振挡块,具体的“在动簧片的弹性势能释放方向一侧的、用作减小动簧片在弹性势能释放过程中摆动振幅的减振挡块”;通过减振挡块减小动簧片在弹性势能释放时的摆动振幅,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动簧片会因弹性势能释放而不断的大幅摆动所造成的触点被电压二次击穿的技术问题,确保对电路的温度、可靠控制并提高自身使用寿命;而且,本技术的推杆式继电器以直杆结构推动卡为基础,其结构简单,便于成型且成型成本较低,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紧凑、小型化,以便实现超小型推杆式继电器;
[0018]2.本技术中,通过采用“壳体内设置有磁路隔离板,壳体在与底座的装配结构中,壳体内的磁路隔离板排布在动簧片与衔铁之间,与之对应的,减振挡块成型在磁路隔离板朝向动簧片的一侧处,减振挡块以磁路隔离板为背衬”的技术措施,能让磁路隔离板对减振挡块起到支撑的作用,当减振挡块在受到动簧片的回弹冲击时,能保证减振挡块不会位移或者变形;同时,磁路隔离板将磁路部分、接触部分隔开,增加了爬电距离,保证了继电器的稳定性;
[0019]3. 本技术中,减振挡块采用软质结构,能更好的吸收动簧片的弹性势能,进一步可靠地减小动簧片在弹性势能释放时的振动幅度,更好的保证了产品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0020]4.本技术中,通过采用“减振挡块对应于动簧片的宽度以多块间距并排结构成型。”的技术措施,既不影响减振挡块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减少材料,节约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3]图3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1—壳体;11—减振挡块;12—磁路隔离板;2—底座;
[0025]3—磁路部分;31—漆包线;32—线圈架;33—衔铁;34—压簧;35—轭铁;4—接触部分;41—动簧组件;411—动簧片;412—动簧点;42—静簧组件;421—静触片;422—常开静触点;5—推动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减小动簧片释放振幅的推杆式继电器,包括壳体1、底座2,以及设置于该底座2的磁路部分3、接触部分4、推动卡5,所述磁路部分3、推动卡5、接触部分4为从左至右横向布置在底座2上。
[0029]具体地,接触部分4包括设动簧组件41和静簧组件42,动簧组件41包括动簧片411和动触点412,静簧组件42包括静簧片421和常开静触点422,动触点412布置在动簧片411的右侧顶端,常开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动簧片释放振幅的推杆式继电器,包括底部装配于底座上的动簧片,所述动簧片的中部通过直杆结构推动卡与磁路部分的衔铁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式继电器上设置有处在所述动簧片的弹性势能释放方向一侧的、用作减小所述动簧片在弹性势能释放过程中摆动振幅的减振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小动簧片释放振幅的推杆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挡块对应于所述动簧片的上部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减小动簧片释放振幅的推杆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挡块在所述动簧片的弹性势能释放方向一侧的排布位置,处在所述动簧片的弹性势能释放摆动振幅范围内、且与静止状态下的所述动簧片以接触或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减小动簧片释放振幅的推杆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挡块为硬质结构,所述减振挡块以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于推杆式继电器的壳体上,所述壳体在推杆式继电器的底座上装配到位之后,所述减振挡块与所述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以上区域形成对应配合、错开动触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减小动簧片释放振幅的推杆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磁路隔离板,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底座的装配结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