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杆式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04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杆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组簧片结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隔离墙,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匹配于所述隔离墙的隔离座,所述隔离座位于这两组所述簧片结构之间,当所述外壳的底部套装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隔离墙的底部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对应插装在所述隔离座内,能够使这两组所述簧片结构彼此之间被有效地分隔开,从而增长这两组所述簧片结构彼此之间的空气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离墙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装在隔离座内,实现了两组簧片结构彼此之间被有效地分隔开,从而增长这两组簧片结构彼此之间的空气间隙。的空气间隙。的空气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杆式电磁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推杆式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参见图1所示:为推杆式超小型电磁继电器。其工作原理为:当线圈引脚2两端通电后,线圈4的激磁电流会产生磁通,磁通通过铁芯、衔铁7、轭铁9和工作气隙组成的磁路,并在工作气隙产生电磁吸力。当激磁电流上升达到某一值时,电磁吸力矩将克服压簧8的反力矩使衔铁7转动,衔铁7带动推动卡3推动第一组簧片结构5(第一组簧片结构5的动簧片向静簧片方向偏移,使第一组簧片结构5的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第二组簧片结构10动作(第二组簧片结构10的动簧片向静簧片方向偏移,使第二簧片结构10的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当激磁电流减小到一定值时,压簧8反力矩大于电磁吸力矩,衔铁7回到初始状态,使第一组簧片结构5的动触点与常开静触点断开、第二组簧片结构10的动触点与常开静触点断开。其中,线圈4通过线圈架6安装在底座1上;推动卡3的左、右两端端面上均设置有推动凸起,左端面上的推动凸起为两个,分别置于第一组簧片结构5动簧片中间位置处是安装孔内、第二组簧片结构10动簧片中间位置处是安装孔内,右端面上的推动凸起置于衔铁7上的安装孔内。
[0003]而这种具有两组簧片结构(即第一组簧片结构5、第二组簧片结构10)的电磁继电器,一般用于同时切换零线和火线的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两组簧片结构之间的空气间隙比较短,容易出现两组簧片结构之间发生短路,影响电磁继电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两组簧片结构之间相互干扰、发生短路的电磁继电器。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杆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组簧片结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隔离墙,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匹配于所述隔离墙的隔离座,所述隔离座位于这两组所述簧片结构之间,当所述外壳的底部套装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隔离墙的底部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对应插装在所述隔离座内,能够使这两组所述簧片结构彼此之间被有效地分隔开,从而增长这两组所述簧片结构彼此之间的空气间隙的路径。
[0006]所述隔离座主要由左隔离板、右隔离板和彼此之间的条形底板组成,所述左隔离板、所述右隔离板、所述条形底板,三者共同围合成条形凹槽,当所述外壳的底部套装在所述底座上时,
[0007]所述隔离墙以间隙配合的方式置于所述条形凹槽内,从而增长这两组所述簧片结构彼此之间的空气间隙。
[0008]进一步,所述条形凹槽的内底面低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0009]进一步,所述左隔离板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左档沿,所述右隔离板的左端面上设置
有右档沿,两组所述簧片结构分别对应为位于所述隔离座左侧的第一组簧片结构、位于所述隔离座右侧的第二组簧片结构,所述左档沿贴合并抵接在所述第一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上,限制所述第一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向所述第一组簧片结构中的动簧片方向偏移,所述右档沿贴合并抵接在所述第二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上,限制所述第二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向所述第二组簧片结构中的动簧片方向偏移。
[0010]进一步,所述左隔离板由所述底座前端面向后端面方向分成前、中、后三段, 前段左隔离板的高度高于、等于或低于中段左隔离板的高度,中段左隔离板的高度高于后段左隔离板的高度,所述右隔离板由所述底座前端面向后端面方向分成前、中、后三段, 前段右隔离板的高度高于、等于或低于中段右隔离板的高度,中段右隔离板的高度高于后段右隔离板的高度。
[0011]更进一步,所述左档沿位于所述前段左隔离板与所述中段左隔离板之间的交汇处,所述左档沿的高度与所述中段左隔离板的高度齐平;所述右档沿位于所述前段右隔离板与所述中段右隔离板之间的交汇处,所述右档沿的高度与所述中段右隔离板的高度齐平。
[0012]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内顶面上设置有横墙,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墙,所述连接墙前端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匹配于所述横墙的卡槽,所述条形凹槽的后端端面与所述卡槽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墙的前端端面与所述外壳前侧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后端端面与所述横墙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上端端面与所述外壳的内顶面固定连接,当所述外壳的底部套装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横墙卡接到所述卡槽内,该横墙底端端面分别与所述左隔离板的顶面、右隔离板的顶面贴合,所述隔离墙的下端端部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装在所述条形凹槽内。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隔离墙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装在隔离座内,实现了两组簧片结构彼此之间被有效地分隔开,从而增长这两组簧片结构彼此之间的空气间隙的路径。
[0015]2.本技术中,通过在隔离座上设置左档沿和右档沿,提高了第一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的稳定性,限制了第一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向第一组簧片结构中的动簧片方向偏移;提高了第二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的稳定性,限制了第二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向第二组簧片结构中的动簧片方向偏移。
[0016]3.本技术中,通过中段左隔离板的高度高于后段左隔离板的高度,中段右隔离板的高度高于后段右隔离板的高度的设计,以保证推动卡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避免推动卡被左隔离板和右隔离板干扰。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图;
[0020]图3为图2中外壳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图2中底座、隔离座、第一组簧片结构以及第二组簧片结构的装配图;
[0022]图5为图2中底座、隔离座、连接墙的装配图。
[0023]图6为图2中隔离墙与隔离座配合形成空气间隙的路径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底座;2—线圈引脚;3—推动卡;4—线圈;5—第一组簧片结构;6—线圈架;7—衔铁;8—压簧;9—轭铁;10—第二组簧片结构;11—外壳;111—隔离墙;112—横墙;12—隔离座;121—左隔离板;1211—前段左隔离板;1212—中段左隔离板;1213—后段左隔离板;1214—左档沿;122—右隔离板;1221—前段右隔离板;1222—中段右隔离板;1223—后段右隔离板;1224—右档沿;123—条形底板;124—条形凹槽;14—连接墙;141—卡槽;15—空气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杆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组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隔离墙,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匹配于所述隔离墙的隔离座,所述隔离座位于这两组所述簧片结构之间,当所述外壳的底部套装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隔离墙的底部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对应插装在所述隔离座内,能够使这两组所述簧片结构彼此之间被有效地分隔开,从而增长这两组所述簧片结构彼此之间的空气间隙的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推杆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座主要由左隔离板、右隔离板和彼此之间的条形底板组成,所述左隔离板、所述右隔离板、所述条形底板,三者共同围合成条形凹槽,当所述外壳的底部套装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隔离墙以间隙配合的方式置于所述条形凹槽内,从而增长这两组所述簧片结构彼此之间的空气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推杆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凹槽的内底面低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推杆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隔离板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左档沿,所述右隔离板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右档沿,两组所述簧片结构分别对应为位于所述隔离座左侧的第一组簧片结构、位于所述隔离座右侧的第二组簧片结构,所述左档沿贴合并抵接在所述第一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上,限制所述第一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向所述第一组簧片结构中的动簧片方向偏移,所述右档沿贴合并抵接在所述第二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上,限制所述第二组簧片结构中的静簧片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