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杆式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04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杆式继电器,包括装配于线圈架上的压簧和衔铁,所述压簧以连接部插装于所述线圈架上、且所述连接部处在所述衔铁的外侧处,所述压簧以从所述连接部一侧延伸出的压紧部扣压在所述衔铁的外侧表面,所述压簧的连接部沿着两端的插装部位设置有至少一道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压紧部的延伸方向非相同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压簧连接部处在衔铁外侧处的特殊性,在不改变压簧的连接部面积、厚度和材质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筋结构而有效地提高压簧的连接部刚性,压簧的连接部高刚性,在压簧于线圈架上的装配过程中、以及整个继电器在后续服役过程中发生碰撞时,压簧的连接部处均不易发生变形,从而有利于继电器稳定、长效地服役。地服役。地服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推杆式继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推杆式继电器,具体是一种压簧的连接部处在衔铁外侧处的推杆式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推杆式继电器主要由线圈架,装配于线圈架上的铁芯、线圈、轭铁、衔铁和压簧,装配于线圈架底座上的动簧片和静簧片,装配于衔铁与动簧片之间的推动卡等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在线圈引出脚的两端处接通电流,则线圈的激磁电流会产生磁通,磁通通过铁芯、轭铁和衔铁之间的工作气隙组成磁路,并在工作气隙内产生电磁吸力;当激磁电流上升达到某一值时,电磁吸力矩将克服动簧片的反力矩而使衔铁转动,从而带动推动卡来推动动簧片,使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与静簧片上的静触点闭合/断开;当激磁电流减小到一定值时,动簧片的反力矩大于电磁吸力矩,动簧片的反力矩推动推动卡,从而带动衔铁转动,使衔铁回到初始状态,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与静簧片上的静触点断开/闭合。
[0003]在现有推杆式继电器结构中,压簧在线圈架上的装配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装配结构形式为,压簧的连接部装配于衔铁内侧的线圈架上,衔铁上开设有压簧的压紧部穿孔,压簧的弯折结构压紧部从衔铁内侧穿至衔铁外侧而扣压在衔铁的外侧表面。第二种装配结构形式为,压簧的连接部装配于线圈架上但处在衔铁的外侧处,连接部的内侧表面与衔铁的外侧表面之间以间隙配合(保证做功过程中的衔铁在线圈架上的自由转动),压簧的弯折结构压紧部顺着衔铁的弯折部位延伸而扣压在衔铁的外侧表面。
[0004]对于上述的第二种装配结构形式,压簧的连接部通过两端处弯折成型的插接头与线圈架上的对应插接孔以过盈配合方式组合装配;为了保证压簧的连接部在线圈架上的过盈装配可靠性,压簧的连接部为面积较大的长方形结构;加之,压簧的厚度很薄、刚度偏低。如此,在压簧于线圈架上的装配过程中、以及整个继电器在后续服役过程中发生碰撞时,压簧的连接部处极易发生变形,一旦压簧的连接部处发生变形则会与其它部件

特别是做功过程中在线圈架上自由转动的衔铁之间发生位置干涉,继而会使压簧的连接部与位置干涉部件之间频繁的发生撞击性接触,进一步加剧压簧的连接部变形,直接影响着继电器服役的稳定性及服役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压簧连接部处在衔铁外侧处的推杆式继电器的特殊性,在不改变压簧连接部处面积、厚度及材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压簧连接部处刚性、降低压簧连接部处变形的推杆式继电器。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推杆式继电器,包括装配于线圈架上的压簧和衔铁,所述压簧以连接部插装于所述线圈架上、且所述连接部处在所述衔铁的外侧处,所述压簧以从所述连接部一侧延伸出的压紧部扣压在所述衔铁的外侧表面,所述压簧的连接部沿着两端的插装部位设置有至少一道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压紧部
的延伸方向非相同方向。该技术措施针对于压簧连接部处在衔铁外侧处的特殊性,在既不改变压簧的连接部面积、亦不增加压簧的厚度、又不对压簧的成型材质升档的前提下,通过在压簧的连接部处沿着两端插装部之间设置加强筋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压簧的连接部处刚性,压簧的连接部高刚性,在压簧于线圈架上的装配过程中、以及整个继电器在后续服役过程中发生碰撞时,压簧的连接部处均不易发生变形,从而有利于继电器稳定、长效地服役。
[0007]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压簧的连接部所成型的加强筋排布方向,与所述压紧部在所述连接部上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该技术措施在同等加强筋成型结构的前提下,能够使压簧的连接部处刚性提升效果最大化。
[0008]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连接部上以从顶侧表面凸起和/或从底侧表面凸起的凸棱结构成型。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连接部上以从顶侧表面凸起的凸棱结构成型;该技术措施既不要求改变压簧的连接部在线圈架上的装配高度,亦不会因为连接部上的加强筋存在而要求改变连接部内侧表面与衔铁外侧表面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保障压簧在线圈架上的装配结构、以及压簧与衔铁之间的配合结构按照原设计实现。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连接部上为一体压制成型结构;该技术措施既能有效地增强压簧连接部的结构强度、提高刚性,又便于压簧高效地自动化成型。
[0009]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压簧的连接部两端处分别具有朝着线圈架方向弯折成型的插接头,与之对应的,所述线圈架上设置有用作插接所述压簧的插接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线圈架的顶部处用作设置插装所述压簧的插接孔,所述压簧通过连接部两端的插接头以过盈配合方式插装在所述线圈架上的对应插接孔内,所述压簧的连接部横跨在线圈架的顶部处,所述压簧的压紧部顺着衔铁的外侧表面从所述线圈架的顶部向下延伸。再进一步的,所述压簧的连接部两端处外侧表面以内凹结构设置有定位凹槽,与之对应的,壳体内的两侧处以外凸结构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壳体内的两侧定位凸起嵌装进所述压簧的连接部两端定位凹槽内,对所述压簧在线圈架上进行装配限位。该技术措施以压簧的连接部装配于线圈架顶部处为基础,有益技术效果有二:
[0011]其一,通过连接部两端处的定位凹槽能够进一步提升连接部的结构刚性,这尤其是在定位凹槽处于加强筋端部处的结构中最为突出;
[0012]其二,通过连接部两端处的定位凹槽与壳体内两侧处的定位凸起配合结构,能够使壳体对装配于线圈架上的压簧形成可靠地约束限位,即壳体在线圈架底座上装配到位后能够通过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之间的配合而可靠地压住压簧,以防止压簧在线圈架上的装配结构发生意外松动、脱落,防松动、防脱落技术效果优异、可靠。
[0013]或者,进一步的,所述线圈架朝向动簧片的一侧壁面用作设置插装所述压簧的插接孔,所述压簧通过连接部两端的插接头以过盈配合方式插装在所述线圈架上的对应插接孔内,所述压簧的连接部横跨在线圈架的一侧侧壁处,所述压簧的压紧部顺着衔铁的外侧表面从所述线圈架的一侧侧壁向上延伸。
[0014]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压簧的压紧部在所述连接部一侧中部处向外弯折延伸,整个压簧投影轮廓呈T型结构;该技术措施以简单结构使压簧的连接部与压紧部之间相对排布成型,成型后的连接部在装配时能够排布于衔铁的外侧处,成型后的压紧部能够对应于衔铁的宽度中心区域而可靠地扣压衔铁,衔铁的宽度方向两侧受力趋于平衡。进一步的,
所述压紧部的根部处两侧与所述连接部的对应部位之间以弧形内凹结构的形变缺口过渡,且所述压紧部上具有沿着所述压紧部延伸方向成型的形变槽;该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地增强压簧的弹性性能。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压簧连接部处在衔铁外侧处的特殊性,在既不改变压簧的连接部面积、亦不增加压簧的厚度、又不对压簧的成型材质升档的前提下,通过在压簧的连接部处沿着两端插装部之间设置加强筋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压簧的连接部处刚性,压簧的连接部高刚性,在压簧于线圈架上的装配过程中、以及整个继电器在后续服役过程中发生碰撞时,压簧的连接部处均不易发生变形,从而有利于继电器稳定、长效地服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杆式继电器,包括装配于线圈架(3)上的压簧(1)和衔铁(2),所述压簧(1)以连接部(11)插装于所述线圈架(3)上、且所述连接部(11)处在所述衔铁(2)的外侧处,所述压簧(1)以从所述连接部(11)一侧延伸出的压紧部(12)扣压在所述衔铁(2)的外侧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1)的连接部(11)沿着两端的插装部位设置有至少一道加强筋(13),且所述加强筋(13)与所述压紧部(12)的延伸方向非相同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推杆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1)的连接部(11)所成型的加强筋(13)排布方向,与所述压紧部(12)在所述连接部(11)上的延伸方向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推杆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3)在所述连接部(11)上以从顶侧表面凸起和/或从底侧表面凸起的凸棱结构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推杆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3)在所述连接部(11)上为一体压制成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推杆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1)的连接部(11)两端处分别具有朝着线圈架(3)方向弯折成型的插接头(14),与之对应的,所述线圈架(3)上设置有用作插接所述压簧(1)的插接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推杆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3)的顶部处用作设置插装所述压簧(1)的插接孔,所述压簧(1)通过连接部(11)两端的插接头(14)以过盈配合方式插装在所述线圈架(3)上的对应插接孔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