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及包括其的电气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98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09
一种接触器,包括框架;静触头;动触头,可以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接合,使得所述接触器闭合,而在所述断开位置,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脱离接合,使得所述接触器断开;以及复位机构,包括反力弹簧,所述反力弹簧为扭簧,用于将所述动触头朝向断开位置偏压,其中所述扭簧为一体式部件,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体部、从体部伸出的中间支脚和位于所述体部两端的扭臂,所述扭臂设置在动触头的相对两侧。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接触器的电气控制柜。该方案使得接触器能够实现更加平衡的动作,改善各相不同步问题。相不同步问题。相不同步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器及包括其的电气控制柜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接触器和包括该接触器的电气控制柜。

技术介绍

[0002]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分应用于电力、配电与其它用电场合。在电工学上,因为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地接通断开大电流控制电路,所以经常用于控制电动机,也可用于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0003]接触器线圈断电时,接触器的复位装置使得接触器返回断开状态。一种常用的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其为安装在接触器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之间的压缩弹簧,提供朝向断开位置的偏压力。当接触器线圈断电时,复位弹簧的偏压力使得接触器动触头组件运动到断开位置;而当接触器线圈通电时,电磁力克服复位弹簧的偏压力而使得动触头组件进入与静触头组件接触的闭合位置。在一种现有产品中,压缩弹簧可以为居中布置的一根压缩弹簧;在另一种现有产品中压缩弹簧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两根压缩弹簧。无论何种方式布置,都需要在磁体的中间或者侧面留下空间来安装压缩弹簧,从而需要额外的宽度或深度来安装压缩弹簧。而且,对于交流接触器而言,其通常用于三相交流电路,在接触器闭合和断开时,要求三相同步。但是,对于上述这种利用压缩弹簧的方式来断开接触器的产品,经常会难以实现三相平衡,因此特别是第一相和第三相不同步。对于较小的接触器,这种现象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大型接触器,由于回复力和磁体重力都较大,三相不同步问题会比较明显。
[0004]另外一种现有的大功率接触器采用扭力弹簧。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其被安装在带枢轴的支架上,从而可以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枢转。支架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支腿伸出到支架两侧的接合部位,从而为支架提供朝向断开位置枢转的偏压力。两个扭力弹簧安装在两个同轴的套筒中,其安装时其位于两个套筒之间位置处的固定端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得两个扭力弹簧在支架两侧为支架提供基本相同的偏压力。从而在接触器线圈断电时,两个扭力弹簧的偏压力使得接触器动触头组件运动到断开位置。然而这种布置存在问题,首先是安装比较复杂,特别是两个扭力弹簧在套筒内的无视野安装和彼此定位;其次是这样的装置对称性无法保证,有时仍会存在一定的不平衡问题,也就是三相不同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或者至少部分地减轻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包括:框架;静触头;动触头,可以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接合,使得所
述接触器闭合,而在所述断开位置,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脱离接合,使得所述接触器断开;以及复位机构,包括弹性元件,用于将所述动触头朝向断开位置偏压,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一体式部件,包括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体部两端的弹性力输出部件,所述弹性力输出部件设置在动触头的相对两侧。通过使用一体式弹性元件在动触头的相对两侧输出弹性力,实现了更加平衡的运动。
[0007]优选地,弹性元件为扭簧且所述弹性力输出部件为扭臂,所述扭簧具有纵向轴线的体部、从体部伸出的中间支脚和位于所述体部两端的扭臂,所述扭臂设置在动触头的相对两侧。由于使用带有两侧扭臂的一体式反力弹簧,使得弹簧的安装会更加容易,并且两侧扭臂的反力更加均衡,改善了各相不同步问题。
[0008]优选地,扭臂沿相同方向平行于彼此伸出。优选地,接触器还包括促动机构,所述促动机构包括线圈,当线圈通电时促动机构促使动触头克服复位机构施加的偏压力而移动到闭合位置,当线圈断电时,所述复位机构使得动触头返回到断开位置。
[0009]优选地,复位机构还包括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包括与所述扭簧的体部的纵向轴线同轴的枢转轴线,从而所述旋转臂可以绕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旋转臂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旋转臂的枢转带动所述动触头运动,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所述闭合位置、且所述第二位置对应于所述断开位置,所述弹性力输出部件施加的弹性力将旋转臂朝向第二位置偏压。通过一体式弹性元件带动旋转臂,进一步带动动触头运动,实现了更加可靠和平衡的力分布以及动触头运动。
[0010]优选地,旋转臂包括朝下的凹座,所述弹性元件的体部可以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凹座中。从而这样的结构下,扭簧可以简单地向上安放到凹座中,简化了安装步骤,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必须盲装,安装难度大的问题。
[0011]优选地,凹座为弧形,且所述凹座的长度至少等于体部的长度。优选地,所述凹座为半圆形。凹座的形状与扭簧体部的大体圆形形状对应可以更好地匹配扭簧形状,实现更好地安装和限位功能,从而提供一种稳定可靠并且平衡的力输出机构,进一步改善各相不同步问题。
[0012]优选地,接触器还包括动触头支架,动触头安装在所述动触头支架上,以与动触头支架一起相对于静触头运动,所述动触头支架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旋转臂,且所述动触头支架的枢转轴线与所述旋转臂的枢转轴线平行且间隔开。从而动触头的运动由双重枢转叠加而成,支架运动自由度高,能够提供为引导构件提供充分配合的效果。优选地,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引导件,所述动触头支架设置有配合引导件,从而引导动触头支架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的运动。引导件的设置使得动触头的运动更加平衡可控,进一步改善了三相不同步问题。优选地,所述引导件为细长槽和设置在细长槽中的销中的一个,所述配合引导件为细长槽和设置在细长槽中的销中的另一个。优选地,所述引导件为轨道和在轨道上运动的滑块中的一个,所述所述配合引导件为轨道和在轨道上运动的滑块中的另一个。
[0013]优选地,所述体部包括第一体部和第二体部,所述第一体部和第二体部具有相同的纵向轴线,且所述支脚位于第一体部和第二体部之间。位于中间的支脚进一步提供对称平衡的运动输出,进一步改善各相不同步问题。
[0014]优选地,框架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扭簧的中间支脚抵靠支撑部上。优选地,旋转臂具有主体部和从主体部两侧伸出的臂部,所述弹性元件输出部卡入到对应臂部内侧上的
卡接部。从而扭簧在两个扭臂的卡接位置和中间支脚共三个位置处得到支撑,在面向下方的凹座处通过凹座和体部的配合得到限位,实现了扭簧的可靠定位。
[0015]优选地,扭臂和所述支脚在垂直于扭簧的体部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中的投影所成的角度不小于90度。该角度可以实现扭簧在扭臂和支脚处的可靠的支撑,有助于提供充分的扭力并且防止扭簧由于重力、冲击等原因落下。
[0016]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气控制柜,包括如前述任一段落中所述的接触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包括:框架;静触头;动触头,可以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接合,使得所述接触器闭合,而在所述断开位置,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脱离接合,使得所述接触器断开;以及复位机构,包括弹性元件,用于将所述动触头朝向断开位置偏压,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一体式部件,包括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体部两端的弹性力输出部件,所述弹性力输出部件设置在动触头的相对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扭簧且所述弹性力输出部件为扭臂,所述扭簧具有纵向轴线的体部、从体部伸出的中间支脚和位于所述体部两端的扭臂,所述扭臂设置在动触头的相对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中所述扭臂沿相同方向平行于彼此伸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中所述接触器还包括促动机构,所述促动机构包括线圈,当线圈通电时促动机构促使动触头克服复位机构施加的偏压力而移动到闭合位置,当线圈断电时,所述复位机构使得动触头返回到断开位置。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中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包括与所述扭簧的体部的纵向轴线同轴的枢转轴线,从而所述旋转臂可以绕枢转轴线枢转,所述旋转臂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旋转臂的枢转带动所述动触头运动,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所述闭合位置、且所述第二位置对应于所述断开位置,所述弹性力输出部件施加的弹性力将旋转臂朝向第二位置偏压。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中所述旋转臂包括朝下的凹座,所述弹性元件的体部可以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凹座中。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其中所述凹座为弧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旭田海锋夏学东D辛托姆斯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