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型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528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不定形浇注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清洁型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通过对其中的搅拌装置和混碾装置进行改进,设置在搅拌装置上盖上的透气结构,通过抽气管能够将在搅拌时搅拌腔中产生的灰尘进行抽出进行统一处理,同时在出料口上设置第一出气口,并且第一出气口也与抽气管连通,在一定情况下能够显著降低出料时粉尘情况,通过设置由磨头、磨块和电机组成的混碾机构,磨头能够对其与磨块间的不定形浇注料原料进行多次混碾,同时混碾间隙由上至下逐渐减少使得混碾的颗粒更细小,较之现有混碾装置整体混碾效果大幅度提高。幅度提高。幅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洁型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不定形浇注料生产
,具体涉及是一种清洁型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不定形浇注料通常又被称作不定形耐火材料,其是由具有一定粒度级配的耐火骨料和粉料、结合剂、外加剂混合而成的耐火材料,又称散状耐火材料。用于热工设备衬里,不经烧成工序,直接烘烤使用。同耐火砖比较,具有工艺简单因省去烧成工序、节约能源、成本低廉、便于机械化施工等特点,通常由硅酸铝质熟料、刚玉质材料或碱性耐火熟料、膨胀珍珠岩、蛭石、陶粒、氧化铝空心球、铝酸钙水泥、水玻璃、硅酸乙酯、聚合氯化铝、粘土或磷酸盐等材料通过混碾、搅拌等工艺制得。
[0003]公开号为CN2087424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耐火材料多功能搅拌装置,其是通过特有的搅拌结构使得搅拌效率得到提高,同时搅拌更加均匀,但是由于在搅拌时需要对多种混碾后的原料进行混合,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进行统一回收处理的话,粉尘会从搅拌装置的间隙中透出影响工作区域的清洁度,同时可能吸附在部分传动机构上导致设备磨损,公开号为CN2109653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用混碾装置,其是通过碾压辊对原料进行混碾,但是由于碾压辊在使用中几乎无法调节间距,使得对原料只能进行一次混碾,即在碾压辊作用后即使未达到出料标准也是直接落下进入下料管,导致混碾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清洁型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
[0005]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洁型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包括混碾装置组和搅拌装置,其中混碾装置组包括多台混碾装置,且每台混碾装置的出料端通过管道与搅拌装置的进料端连通,混碾装置内设置有混碾腔,混碾装置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上开设有进料管,混碾腔内设置有混碾机构,混碾腔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其中混碾机构包括磨头、磨块和电机,电机设于磨头的下方,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磨头转动,磨块设于磨头外周,且磨块与磨头间存在混碾间隙,且混碾间隙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搅拌装置内设置有搅拌腔,搅拌装置顶部设置有上盖,搅拌装置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搅拌装置内设置有搅拌机构,上盖上开设有连接有混碾料输入管,上盖上还设置有透气结构,且透气结构通过管道与设于搅拌装置上方的抽气管连通,出料口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与抽气管连通,且抽气管能将搅拌腔内搅拌时和下料时产生的粉尘抽出。
[0006]可选的,透气结构包括第一透气结构和第二透气结构,第一透气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第二透气结构上设置有第三出气口,抽气管通过第二抽气支管和第三抽气支管分别与第二出气口和第三出气口连通。
[0007]进一步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旋叶,搅拌电机设于上盖上,搅拌电
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插入搅拌腔的搅拌轴连接,旋叶设于搅拌轴上。
[0008]可选的,第一透气结构和第二透气结构设于搅拌电机的两侧。
[0009]可选的,第一透气结构与上盖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透气孔组,并且第一透气孔组将搅拌腔和第一透气结构内部腔体连通,第二透气结构与上盖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透气孔组,并且第二透气孔组将搅拌腔和第二透气结构内部腔体连通。
[0010]可选的,旋叶包括第一旋叶和第二旋叶,第一旋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搅拌轴中部连接,第二旋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搅拌轴下部连接。
[0011]进一步的,磨头为圆锥体结构,且磨头的圆锥面上设置有凹凸状的混碾面。
[0012]可选的,进料管位于磨头的正上方,且混碾腔内还设置有布料头,布料头与进料管连接。
[0013]可选的,混碾腔内设置有支撑环、第一支撑盘和连接部,支撑环与混碾腔内壁连接,第一支撑盘通过连接部与支撑环连接,且第一支撑盘和支撑环的圆心重合,磨头设于第一支撑盘上方,磨块设于支撑环上方,混碾腔内还设置有第二支撑盘和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混碾腔内壁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盘的外周连接,电机设于第二支撑盘上,且第二支撑盘位于第一支撑盘下方。
[0014]进一步的,第二支撑盘上设置有对电机进行限位的限位槽。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0016]1、设置在搅拌装置上盖上的透气结构,通过抽气管能够将在搅拌时搅拌腔中产生的灰尘进行抽出进行统一处理,同时在出料口上设置第一出气口,并且第一出气口也与抽气管连通,在一定情况下能够显著降低出料时粉尘情况。
[0017]2、通过设置由磨头、磨块和电机组成的混碾机构,磨头能够对其与磨块间的不定形浇注料原料进行多次混碾,同时混碾间隙由上至下逐渐减少使得混碾的颗粒更细小,较之现有混碾装置整体混碾效果大幅度提高。
[0018]3、解决了现有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在配套使用中搅拌装置在搅拌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进行统一回收处理的话,粉尘会从搅拌装置的间隙中透出影响工作区域的清洁度,同时混碾装置多是采用碾压辊对原料进行混碾,但是由于碾压辊在使用中几乎无法调节间距,使得对原料只能进行一次混碾,即在碾压辊作用后即使未达到出料标准也是直接落下进入下料管,导致混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清洁型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不定形浇注料生产用混碾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混碾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第二支撑盘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搅拌装置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搅拌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为:1为混碾装置、2为顶盖、3为进料管、4为出料管、5为布料头、6为磨块、7为支撑环、8为连接部、9为磨头、10为混碾腔、11为混碾间隙、12为第一支撑盘、13为旋转
轴、14为电机、15为连接杆、16为第二支撑盘、17为限位槽、20为搅拌装置、21为搅拌腔、22为上盖、23为混碾料输入管、24为搅拌电机、25为第一透气结构、26为搅拌轴、27为第一旋叶、28为第二旋叶、29为第一连接件、30为第二连接件、31为出料口、32为第二透气结构、33为第一出气口、34为第二出气口、35为第三出气口、36为第一透气孔组、37为第二透气孔组、40为第二混碾装置、41为抽气管、42为第一抽气支管、43为第二抽气支管、44为第三抽气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保护内容。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型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包括混碾装置组和搅拌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碾装置组包括多台混碾装置(1),且每台所述混碾装置(1)的出料端通过管道与搅拌装置(20)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混碾装置(1)内设置有混碾腔(10),混碾装置(1)顶部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上开设有进料管(3),所述混碾腔(10)内设置有混碾机构,混碾腔(10)底部设置有出料管(4),所述混碾机构包括磨头(9)、磨块(6)和电机(14),所述电机(14)设于磨头(9)的下方,电机(14)通过旋转轴(13)带动磨头(9)转动,所述磨块(6)设于磨头(9)外周,且磨块(6)与磨头(9)间存在混碾间隙(11),且混碾间隙(11)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搅拌装置(20)内设置有搅拌腔(21),搅拌装置(20)顶部设置有上盖(22),搅拌装置(20)下部设置有出料口(31),搅拌装置(20)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上盖(22)上开设有连接有混碾料输入管(23),所述上盖(22)上还设置有透气结构,且透气结构通过管道与设于搅拌装置(20)上方的抽气管(41)连通,所述出料口(31)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口(33),第一出气口(33)与抽气管(41)的第一抽气支管(42)连通,且抽气管(41)能将搅拌腔(21)内搅拌时和下料时产生的粉尘抽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洁型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结构包括第一透气结构(25)和第二透气结构(32),所述第一透气结构(25)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34),所述第二透气结构(32)上设置有第三出气口(35),所述抽气管(41)通过第二抽气支管(43)和第三抽气支管(44)分别与第二出气口(34)和第三出气口(3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清洁型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24)、搅拌轴(26)和旋叶,所述搅拌电机(24)设于上盖(22)上,搅拌电机(24)的动力输出端与插入搅拌腔(21)的搅拌轴(26)连接,所述旋叶设于搅拌轴(2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清洁型不定形浇注料混料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全京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科冠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