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16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属于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限位柱、下限位柱以及保护套,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呈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上限位柱与所述上模板连接,所述下限位柱与所述下模板连接,且所述上限位柱与所述下限位柱呈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下限位柱,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在分开时所述上限位柱位于所述保护套内,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在合拢时所述上限位柱伸入所述保护套内并与所述下限位柱抵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合模时保护套能够防止软管(气管或油管)或者人员被限位柱夹到,这样就能够起到保护软管以及人员的效果。以及人员的效果。以及人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制造
,涉及一种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在工作过程中,一般需要上模与下模相互靠近从而实现合模,在合模过程中,上模与下模的间距不能太小,即上模在下降至一定位置时需要限制其继续下降,所以在现有的模具中,一般会在上模板与下模板设置限位柱,当上模下降至一定位置时,两个对应的限位柱会抵触在一起从而防止上模继续下降。
[0003]然而在一些模具中,由于模具内设置有很多组气缸或者油缸,气缸或者油缸上连接有气管或者油管,当上下模合模时,气管或者油管有可能被两个限位柱夹破,此外,当两个限位柱靠近时也很容易夹伤操作人员,所以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限位柱、下限位柱以及保护套,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呈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上限位柱与所述上模板连接,所述下限位柱与所述下模板连接,且所述上限位柱与所述下限位柱呈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下限位柱,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在分开时所述上限位柱位于所述保护套内,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在合拢时所述上限位柱伸入所述保护套内并与所述下限位柱抵触连接。
[0006]较佳的,所述保护套包括下套体以及上套体,所述下套体与所述上套体一体连接,所述下套体套设于所述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穿设于所述上套体内。
[0007]较佳的,所述上限位柱与所述下限位柱之间形成有间隙部,所述间隙部位于所述上套体内。
[0008]较佳的,所述下套体设置第一限位孔,所述下限位柱设置有第二限位孔以及限位销,所述第一限位孔对准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限位销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并穿设至所述第二限位孔从而使所述保护套与所述下限位柱固定连接。
[0009]较佳的,所述上限位柱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下限位柱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倒角,所述上限位柱与所述下限位柱抵触连接时所述第一倒角与所述第二倒角之间形成测试部。
[0010]较佳的,所述上套体与所述上限位柱间隙配合,所述下套体与所述下限位柱间隙配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在合模时保护套能够防止软管(气管或油管)或者人员被限位柱夹到,这样就能够起到保护软管以及人员的效果。
[0013]2、上限位柱位于上套体内,所以无论上模板如何运动,上限位柱必定只能够位于上套体内,从而使上套体挡住软管,使得软管或者其他物体进入到上限位柱与下限位柱之间。
[0014]3、设置了倒角以后,能够在加工之前拿掉保护套,然后进行模拟测试,并通过测试部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上限位柱、下限位柱以及保护套的位置示意图。
[0018]图中,100、上模板;200、下模板;300、上限位柱;310、第一倒角;400、下限位柱;410、第二限位孔;420、第二倒角;500、保护套;510、下套体;520、上套体;530、第一限位孔;600、间隙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0]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包括:上模板100、下模板200、上限位柱300、下限位柱400以及保护套500,上模板100能够朝着下模板200移动,且上模板100与下模板200靠近时为合模过程,上模板100与下模板200分开时为开模过程,在合模过程中,保护套500能够防止软管被夹破以及防止人员被夹伤。
[0021]此处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特殊的模具中,由于实际加工需要所以可能安装了大量的气缸或者油缸,所以连接有大量的软管(气管或者油管),当模具工作时软管可能会窜动从而被相互靠近的上限位柱300以及下限位柱400夹住,从而造成软管破裂,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特地提供了一种限位柱保护结构,避免软管被合拢的限位柱夹破,还能够防止人员被限位柱夹伤。
[0022]所述上模板100与所述下模板200呈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上限位柱300与所述上模板100连接,所述下限位柱400与所述下模板200连接,且所述上限位柱300与所述下限位柱400呈上下对应设置。
[0023]优选的,上模板100能够活动,其能够朝着下模板200移动,并且当其下降到一定位置时,上限位柱300与下限位柱400抵触在一起,从而限制上模板100继续下降,这样能够起到限位作用。
[0024]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的限位柱结构中,通过没有任何遮挡或者保护措施,对于一些具有软管的模具而言存在着压破软管的风险。
[0025]所述保护套500套设于所述下限位柱400,所述上模板100与所述下模板200在分开时所述上限位柱300位于所述保护套500内,所述上模板100与所述下模板200在合拢时所述上限位柱300伸入所述保护套500内并与所述下限位柱400抵触连接。
[0026]优选的,保护套500为管状结构,上模板100与下模板200分离时,即上模板100与下模板200的间距最大时处于开模的位置,此时上限位柱300位于保护套500内,而由于保护套
500是套在下限位柱400上的,所以软管无法穿过保护套500的外壁进入到上限位柱300与下限位柱400之间,当合模时,上限位柱300穿入保护套500并与下限位柱400抵触连接时不会压到各种软管。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合模时保护套500能够防止软管(气管或油管)或者人员被限位柱夹到,这样就能够起到保护软管以及人员的效果。
[0028]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保护套500包括下套体510以及上套体520,所述下套体510与所述上套体520一体连接,所述下套体510套设于所述下限位柱400,所述上限位柱300穿设于所述上套体520内。
[0029]优选的,保护套500为一整根管状结构,但是从作用来说可以分为下套体510以及上套体520,下套体510为保护套500的下部,上套体520为保护套500的上部,当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时,上限位柱300位于上套体520内,所以无论上模板100如何运动,上限位柱300必定只能够位于上套体520内,从而使上套体520挡住软管,使得软管或者其他物体进入到上限位柱300与下限位柱400之间。
[0030]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上限位柱300与所述下限位柱400之间形成有间隙部600,所述间隙部600位于所述上套体520内。
[0031]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限位柱、下限位柱以及保护套,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呈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上限位柱与所述上模板连接,所述下限位柱与所述下模板连接,且所述上限位柱与所述下限位柱呈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下限位柱,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在分开时所述上限位柱位于所述保护套内,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在合拢时所述上限位柱伸入所述保护套内并与所述下限位柱抵触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下套体以及上套体,所述下套体与所述上套体一体连接,所述下套体套设于所述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穿设于所述上套体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的限位柱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飞曹光伟俞铖斌茅景杰谭东升段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康迪普瑞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