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结构以及模具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16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结构以及模具的加工工艺,属于模具的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其内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长壁面以及第二长壁面,所述外壳的外周面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长周面以及第二长周面,所述第一长壁面靠近所述第一长周面,所述第二长壁面靠近所述第二长周面,所述第一长壁面的中部至所述第一长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长壁面的两侧至所述第一长周面的距离,所述第二长壁面的中部至所述第二长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长壁面的两侧至所述第二长周面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长壁面以及第二长壁面均朝容纳腔位置内凹,增加了预变形,这样即使第一长壁面与第二长壁面很长,其在受热冷却后中部还是能够将内芯抱紧,不会出现缝隙。出现缝隙。出现缝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结构以及模具的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的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
[0003]有些产品的外壳长度非常长,现有技术成型想要成型这种具有超长外壳的产品必须使用很长的内芯来成型加工,现有技术的钢壳均是采用直线形的容纳腔,由于内芯和外壳是采用红装的组装工艺,也就是先使外壳的容纳腔受热膨胀,再将内芯放置于容纳腔,然后等待外壳冷却后将内芯抱紧,但是由于外壳过长回导致外壳的中部在受热冷却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因此内芯在和外壳组装后中间部位总是会存在缝隙,存在缝隙就会导致内芯中间部位的支撑力不够,因此在后续的实际生产中受到冲裁力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内芯的中间部位弯曲变形从而使产品发生变形,因此,其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具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具结构,包括:
[0006]外壳,其内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长壁面以及第二长壁面,所述外壳的外周面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长周面以及第二长周面,所述第一长壁面靠近所述第一长周面,所述第二长壁面靠近所述第二长周面,所述第一长壁面的中部至所述第一长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长壁面的两侧至所述第一长周面的距离,所述第二长壁面的中部至所述第二长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长壁面的两侧至所述第二长周面的距离。
[0007]较佳地,所述第一长周面以及所述第二长周面均设置为直面结构,所述第一长壁面以及所述第二长壁面均设置为弧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长壁面的弧面中部远离所述第一长周面,所述第二长壁面的弧面中部远离所述第二长周面。
[0008]较佳地,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相对的第一短壁面以及第二短壁面,所述第一长壁面、所述第一短壁面、所述第二长壁面以及所述第二短壁面依次合拢围成容纳腔。
[0009]较佳地,还包括四过渡弧面,所述第一长壁面与所述第一短壁面之间、所述第一短壁面与所述第二长壁面之间、所述第二长壁面与所述第二短壁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短壁面与所述第一长壁面之间分别通过一所述过渡弧面连接。
[0010]较佳地,还包括内芯,所述内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
[0011]较佳地,所述内芯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第一开口部、中间部以及第二开口部,所述中间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之间,所述中间部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面积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面积。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分别位于所述空腔的两端部,所述中间部位于所述空腔的正中间,并且所述中间部的面积在所述空腔内最小。
[0013]其次,还提供了一种模具的加工工艺,包括模具结构,还包括步骤如下:
[0014]S1:分别对外壳以及内芯进行加工,使所述外壳内的第一长壁面以及第二长壁面为弧面结构,并且使所述第一长壁面的弧面中部朝所述外壳的中心凸起,同时使所述第二长壁面的弧面中部也朝所述外壳的中心凸起;
[0015]S2:对所述外壳进行加热,使其受热膨胀;
[0016]S3:将所述内芯装入加热后的所述外壳的容纳腔内,等待所述外壳冷却至室温后组装完成。
[0017]较佳地,在步骤S1中,采用坐标磨床来加工所述内芯的空腔。
[0018]较佳地,还包括步骤S4:组装完成后,继续对模具结构进行去应力退火从而消除模具内部的残余应力。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第一长壁面以及第二长壁面均朝容纳腔位置内凹,增加了预变形,这样即使第一长壁面与第二长壁面很长,其在受热冷却后中部还是能够将内芯抱紧,不会出现缝隙,因此后续的实际生产中就能为内芯的中部提供支撑力从而使内芯不会因为冲裁力发生变形。
[0021]2、第一长壁面以及第二长壁面均设置为弧面结构,第一长壁面的弧面中部朝第二长壁面凸起,第二长壁面的弧面中部朝第一长壁面凸起,这样就相当于减少了第一长壁面的中部至第二长壁面的中部的距离,那么第一长壁面的中部至第二长壁面的中部的距离在受热冷却后就能与第一长壁面的两侧至第二长壁面的两侧的距离相同,从而将内芯抱紧不会出现缝隙。
[0022]3、设置有四个过渡弧面可以使内芯与壳体的组装更加方便。
[0023]4、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分别位于空腔的两端部,中间部正好位于空腔的正中间,并且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的面积均大于中间部的面积,空腔的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防止产品在拉伸时变形从而导致产品报废。
[0024]5、采用坐标磨床来加工所述内芯的空腔,现有技术都是采用慢走丝来加工内芯的空腔,这样加工出来的表面会出现丝痕,一旦出现丝痕就会极大程度得影响产品的表面外观,为了不影响外观就要对内芯表面进行抛光,这样又会造成产品尺寸过大的问题,但是采用坐标磨床来进行插磨就完全不会存在丝痕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止产品变形的模具结构的外壳的俯视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止产品变形的模具结构的内芯的俯视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止产品变形的模具结构的内芯装入外壳后的俯视图。
[0028]图4为图3的A

A的截面示意图。
[0029]图5为图3的B

B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中,100、外壳;110、第一长壁面;120、第二长壁面;130、第一长周面;140、第二长周面;150、第一短壁面;160、第二短壁面;170、容纳腔;180、过渡弧面;200、内芯;210、空腔;211、第一开口部;212、中间部;213、第二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2]如图1

图5所示,一种模具结构,包括:外壳100以及内芯200,外壳100以及内芯200组合形成本模具结构。
[0033]具体的,外壳10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长壁面110以及第二长壁面120,并且第一长壁面110与第二长壁面120相对设置,外壳100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长周面130以及第二长周面140,并且第一长周面130与第二长周面140也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长壁面110靠近所述第一长周面130,所述第二长壁面120靠近所述第二长周面140,所述第一长壁面110的中部至所述第一长周面130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长壁面110的两侧至所述第一长周面130的距离,所述第二长壁面120的中部至所述第二长周面140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长壁面120的两侧至所述第二长周面140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长壁面110的两侧离第一长周面130的距离最远,第一长壁面110的中间部212位离第一长周面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内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长壁面以及第二长壁面,所述外壳的外周面设置有相对的第一长周面以及第二长周面,所述第一长壁面靠近所述第一长周面,所述第二长壁面靠近所述第二长周面,所述第一长壁面的中部至所述第一长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长壁面的两侧至所述第一长周面的距离,所述第二长壁面的中部至所述第二长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长壁面的两侧至所述第二长周面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周面以及所述第二长周面均设置为直面结构,所述第一长壁面以及所述第二长壁面均设置为弧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长壁面的弧面中部远离所述第一长周面,所述第二长壁面的弧面中部远离所述第二长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相对的第一短壁面以及第二短壁面,所述第一长壁面、所述第一短壁面、所述第二长壁面以及所述第二短壁面依次合拢围成容纳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过渡弧面,所述第一长壁面与所述第一短壁面之间、所述第一短壁面与所述第二长壁面之间、所述第二长壁面与所述第二短壁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短壁面与所述第一长壁面之间分别通过一所述过渡弧面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芯,所述内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华平曹光伟钱飞俞铖斌仇勇冯健丁顺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康迪普瑞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