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载站用动力托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411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卸载站用动力托轮装置,水泥基础A设在道轨左侧,水泥基础B设在道轨右侧,水泥基础A上设置框架A,框架A上表面前侧设动力输出组件A,动力输出组件A后侧等距设三个防护组件A,水泥基础B上表面设框架B,框架B上表面前部设动力输出组件A,框架B上表面等距设三个防护组件A,框架B上侧的链轮A、链轮B间隔顺次套设链条传递动力,位于道轨左侧的所述托轮A、托轮B下部位于底卸式矿车上的凹槽A内侧,位于道轨右侧的托轮A、托轮B下部位于底卸式矿车上的凹槽B内侧,托轮A、托轮B上端与分别与底卸式矿车弹性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能让底卸式矿车快速通过卸载站,底卸式矿车通过卸载站的效率高。车通过卸载站的效率高。车通过卸载站的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卸载站用动力托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托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卸载站用动力托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金属矿山中,底侧卸式矿车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装载和运输车辆,与专用卸载站配套使用,底侧卸式矿车在电机车牵引下通过卸载站卸矿时,电机车和矿车底部悬空,车辆两翼支撑在卸载站两侧的托轮组上,由于电机车悬空会失去车轮上的牵引力,整列车将失去通过卸载站的动力,目前,底侧卸式矿车通过卸载站的牵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在列车两端各配置一辆电机车,采用双电机车牵引,在列车通过卸载站时保证至少有一辆电机车具有牵引力;另一种方式是在卸载站外增设额外的推车装置,如推车机,在电机车失去牵引力后,对还未完全进入卸载站的列车施加外在推力,在列车在完全进入卸载站前,使电机车通过卸载站,并恢复牵引力,以上两种方式不仅增设的装置、设备多,需要的操作人员也增多,操作繁琐,成本、维检量也较大,而且对列车数量或长度有要求,即列车长度必须大于卸载站长度,因此,目前底侧卸式矿车通过卸载站的方式已经影响和制约了此类运输的效率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卸载站用动力托轮装置,解决了现有底侧卸式矿车通过卸载站的方式已经影响和制约了此类运输的效率和灵活性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卸载站用动力托轮装置,包括道轨1、水泥基础A2、水泥基础B3、底卸式矿车10、凹槽A1001和凹槽B1002,水泥基础A2设置在道轨1左侧,水泥基础B3设置在道轨1右侧,底卸式矿车10左侧设置有凹槽A1001,底卸式矿车10右侧设置有凹槽B10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A4、动力输出组件A5、防护组件A6、框架B7,水泥基础A2上设置框架A4,所述框架A4上表面前侧设置动力输出组件A5,所述动力输出组件A5包括L形底座A501、弯折板A502、连接套A503、连接轴A504、马达A505、超越离合器A506、链轮A507、托轮A508,水泥基础A2上表面前侧固定设置L形底座A501,且所述L形底座A501右部上表面向右下方倾斜设置,所述L形底座A501右部上侧固定设置连接套A503,弯折板A502下部与所述L形底座A501左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弯折板A502上部朝向L形底座A501侧,连接轴A504旋转贯穿所述连接套A503,所述连接轴A504上部固定套设链轮A507,所述弯折板A502左侧壁上部固定设置马达A505,且所述马达A505主轴旋转贯穿所述弯折板A502,所述马达A505主轴端配合设置超越离合器A506,所述超越离合器A506与所述连接轴A504配合固定,所述动力输出组件A5后侧等距设置三个防护组件A6,所述防护组件A6包括L形底座B601、弯折板B602、连接套B603、连接轴B604、链轮B605、托轮B606,L形底座B601与所述框架A4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L形底座B601右部上表面向右下方倾斜设置,所述L形底座B601右部上侧固定设置连接套B603,弯折板B602下部与所述L形底座B601左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弯折板B602上部朝向L形底座B601
侧,连接轴B604旋转贯穿所述连接套B603,且所述连接轴B604上端与所述弯折板B602旋转连接,所述连接轴B604上部固定套设两个链轮B605,所述链轮A507、链轮B605间隔顺次套设链条传递动力,所述水泥基础B3上表面固定设置框架B7,且所述框架B7上表面前部设置动力输出组件A5,所述动力输出组件A5上的所述托轮A508朝向道轨1侧,所述框架B7上表面等距设置三个防护组件A6,且所述防护组件A6上的所述托轮B606朝向道轨1侧,所述防护组件A6位于所述动力输出组件A5后侧,所述框架B7上侧的所述链轮A507、链轮B605间隔顺次套设链条传递动力,位于所述道轨1左侧的所述托轮A508、托轮B606下部位于所述底卸式矿车10上的所述凹槽A1001内侧,位于所述道轨1右侧的所述托轮A508、托轮B606下部位于所述底卸式矿车10上的所述凹槽B1002内侧,所述托轮A508、托轮B606上端与分别与底卸式矿车10弹性配合。
[0006]所述的L形底座A501、L形底座B601分别为

形底座,防止旋转的链轮A507、链轮B605分别碰到L形底座A501、L形底座B601。
[0007]所述的弯折板A502、弯折板B602右部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α,且0
°
﹤α﹤30
°
,所述弯折板A502、弯折板B602上的折弯角度分别为β,且180
°
>β>150
°
,α+β=180
°
,便于让连接轴A504垂直于弯折板A502,连接轴B604垂直于弯折板B602。
[0008]所述的托轮A508、托轮B606左侧边缘分别设置翻边结构,且所述设置的翻边结构均远离所述底卸式矿车10,防止底卸式矿车10分别超越托轮A508、托轮B606。
[0009]所述的框架A4、框架B7上表面靠近道轨1侧分别均布固定设置5个支撑座8,且所述支撑座8间隔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组件A5、防护组件A6之间,每个所述支撑座8上端均选择设置水平导向轮9,且所述水平导向轮9与所述底卸式矿车10间隙配合,水平导向轮9防止底卸式矿车10分别超越托轮A508、托轮B606。
[00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电瓶车把底卸式矿车推到水泥基础A、水泥基础B之间,如果矿车需要继续向前运行,在空间方向上同向顺时针开启马达A,马达A主轴带动超越离合器A,超越离合器A带动连接轴A顺时针旋转,连接轴A带动下侧的托轮A顺时针旋转,连接轴A带动链轮A,链轮A通过链条带动后侧的链轮B,链轮B之间通过链条依次间隔传递动力,链轮B带动连接轴B旋转,连接轴B分别带动下侧的托轮B旋转,托轮A、托轮B在转动的同时分别通过摩擦力带动底卸式矿车向前移动,如果矿车需要继续向后运行,在空间方向上同向逆时针开启马达A,马达A主轴带动超越离合器A,超越离合器A带动连接轴A逆时针旋转,连接轴A带动下侧的托轮A逆时针旋转,连接轴A带动链轮A,链轮A通过链条带动后侧的链轮B,链轮B之间通过链条依次间隔传递动力,链轮B带动连接轴B旋转,连接轴B分别带动下侧的托轮B旋转,托轮A、托轮B在转动的同时分别通过摩擦力带动底卸式矿车向后移动。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能让底卸式矿车快速通过卸载站,底卸式矿车通过卸载站的效率高。2、L形底座A、L形底座B分别为

形底座,防止旋转的链轮A、链轮B分别碰到L形底座A、L形底座B。3、弯折板A、弯折板B右部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α,且0
°
﹤α﹤30
°
,所述弯折板A、弯折板B上的折弯角度分别为β,且180
°
>β>150
°
,α+β=180
°
,便于让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卸载站用动力托轮装置,包括道轨(1)、水泥基础A(2)、水泥基础B(3)、底卸式矿车(10)、凹槽A(1001)、凹槽B(1002),水泥基础A(2)设置在道轨(1)左侧,水泥基础B(3)设置在道轨(1)右侧,底卸式矿车(10)左侧设置有凹槽A(1001),底卸式矿车(10)右侧设置有凹槽B(10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A(4)、动力输出组件A(5)、防护组件A(6)、框架B(7),水泥基础A(2)上设置框架A(4),所述框架A(4)上表面前侧设置动力输出组件A(5),所述动力输出组件A(5)包括L形底座A(501)、弯折板A(502)、连接套A(503)、连接轴A(504)、马达A(505)、超越离合器A(506)、链轮A(507)、托轮A(508),水泥基础A(2)上表面前侧固定设置L形底座A(501),且所述L形底座A(501)右部上表面向右下方倾斜设置,所述L形底座A(501)右部上侧固定设置连接套A(503),弯折板A(502)下部与所述L形底座A(501)左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弯折板A(502)上部朝向L形底座A(501)侧,连接轴A(504)旋转贯穿所述连接套A(503),所述连接轴A(504)上部固定套设链轮A(507),所述弯折板A(502)左侧壁上部固定设置马达A(505),且所述马达A(505)主轴旋转贯穿所述弯折板A(502),所述马达A(505)主轴端配合设置超越离合器A(506),所述超越离合器A(506)与所述连接轴A(504)配合固定,所述动力输出组件A(5)后侧等距设置三个防护组件A(6),所述防护组件A(6)包括L形底座B(601)、弯折板B(602)、连接套B(603)、连接轴B(604)、链轮B(605)、托轮B(606),L形底座B(601)与所述框架A(4)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L形底座B(601)右部上表面向右下方倾斜设置,所述L形底座B(601)右部上侧固定设置连接套B(603),弯折板B(602)下部与所述L形底座B(601)左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弯折板B(602)上部朝向L形底座B(601)侧,连接轴B(604)旋转贯穿所述连接套B(603),且所述连接轴B(604)上端与所述弯折板B(602)旋转连接,所述连接轴B(604)上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海龙肖彬郑伟卫张焕新张云龙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