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05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油泵、转向阀组、第一转向油缸、第二转向油缸、杠杆机构、回转支承、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均采用双作用油缸,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的一端均铰接于前车架上且另一端可伸缩推动杠杆机构进行旋转运动,杠杆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远离杠杆机构的一端与回转支承固定相连,所述转向油泵通过转向阀组分别控制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进行伸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公路用宽体自卸车转弯半径过大导致转向不够灵活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非公路用宽体自卸车
,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土方、矿石的运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从而造成车辆大型化需求日趋明显。而矿山路况的复杂性,只有通过车辆实现全驱才能增加整车的动力性和驱动能力。
[0003]而目前常规的车辆,若想实现全驱,一般通过采用增加转向驱动桥来实现全驱动。但是这种方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转向驱动桥承载能力有限,并不能满足车辆大型化的需求;二是转向驱动桥的转向角度较小,转弯半径减小的并不明显;三是转向驱动桥成本昂贵,大大增加了整车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公路用宽体自卸车转弯半径过大导致转向不够灵活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油泵、转向阀组、第一转向油缸、第二转向油缸、杠杆机构、回转支承、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均采用双作用油缸,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的一端均铰接于前车架上且另一端可伸缩推动杠杆机构进行旋转运动,杠杆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远离杠杆机构的一端与回转支承固定相连,所述转向油泵通过转向阀组分别控制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进行伸缩,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带动回转支承旋转,回转支承分别与前车架和后车架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支承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一旋转部与前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与后车架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转向阀组设置于方向盘下部。
[0009]进一步地,前车架和后车架通过回转支承旋转的最大角度为90
°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油泵通过柴油机或电机进行驱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杠杆机构上设置有铰接点、第一驱动点和第二驱动点,所述杠杆机构通过铰接点转动连接于前车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点与第一转向油缸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点与第二转向油缸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点和所述第二驱动点沿铰接点做圆周往复运动。
[0012]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13]本技术通过向油泵、转向阀组、第一转向油缸、第二转向油缸、杠杆机构、回转支承、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增加转向角度,减小转弯半径,增加转向
灵活性;通过转向油缸和杠杆机构驱动回转支承进行回转,从而实现前车和后车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前车车轮与地面摩擦产生的侧向力就可以为整车提供充足的转向力,实现整车的转向动作;通过回转支承这种新型的转向系统,既解决了铰接部受力不佳的问题,又解决了常规整体式车体的转向角较小,转弯半径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在转向时转向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结合图1

2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油泵、转向阀组、第一转向油缸1、第二转向油缸2、杠杆机构3、回转支承4、第一拉索5和第二拉索6,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2均采用双作用油缸,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2的一端均铰接于前车架上且另一端可伸缩推动杠杆机构3进行旋转运动,杠杆机构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索5和第二拉索6,所述第一拉索5和所述第二拉索6远离杠杆机构3的一端与回转支承4固定相连,所述转向油泵通过转向阀组分别控制第一转向油缸1和第二转向油缸2进行伸缩,所述第一拉索5和所述第二拉索6带动回转支承4旋转,回转支承4分别与前车架和后车架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向油泵、转向阀组、第一转向油缸1、第二转向油缸2、杠杆机构3、回转支承4、第一拉索5和第二拉索6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增加转向角度,减小转弯半径,增加转向灵活性;通过转向油缸和杠杆机构3驱动回转支承4进行回转,从而实现前车和后车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前车车轮与地面摩擦产生的侧向力就可以为整车提供充足的转向力,实现整车的转向动作。
[0020]回转支承4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一旋转部与前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与后车架固定连接。回转支承4布置在前车平衡悬架的正上方,受力更好,承载更强。转向阀组设置于方向盘下部。前车架和后车架通过回转支承4旋转
的最大角度为90
°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大或者减小调整。转向油泵通过柴油机或电机进行驱动。杠杆机构3上设置有铰接点、第一驱动点和第二驱动点,所述杠杆机构3通过铰接点转动连接于前车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点与第一转向油缸1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点与第二转向油缸2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点和所述第二驱动点沿铰接点做圆周往复运动。可以调整杠杆机构3的杠杆比,来实现油缸行程和转向角度的调整,从而适应不同车型的需求。而由于杠杆机构3的存在,又可以充分利用第一转向油缸1和第二转向油箱在伸缩两个方向的推力,有效降低转向液压系统的压力,使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0021]转向油泵由柴油机或者电机驱动,产生高压油,转向阀组位于方向盘下部,控制第一转向油缸1和第二转向油缸2的伸缩;第一转向油缸1和第二转向油缸2均是双作用油缸,一端铰接在车架上,可做摆动运动,另外一端伸缩推动杠杆机构3旋转运动;而杠杆机构3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拉索5和第二拉索6,杠杆机构3的旋转可拉动第一拉索5或第二拉索6;第一拉索5或第二拉索6的另外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油泵、转向阀组、第一转向油缸、第二转向油缸、杠杆机构、回转支承、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均采用双作用油缸,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和所述第二转向油缸的一端均铰接于前车架上且另一端可伸缩推动杠杆机构进行旋转运动,杠杆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远离杠杆机构的一端与回转支承固定相连,所述转向油泵通过转向阀组分别控制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油缸进行伸缩,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带动回转支承旋转,回转支承分别与前车架和后车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半铰接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承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一旋转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作乾王同龙李英才吴家亮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铱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