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66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包括立柱本体和适配设于所述立柱本体顶端、底端的顶面端板、底面端板;所述立柱本体包括两块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的腹板和分别与两块所述腹板垂直连接两块翼缘板,两块所述翼缘板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留有间距,以在所述立柱本体侧部和内部形成满足施工安装要求的操作口和操作空间;两块所述腹板和所述顶面端板、底面端板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点受力性能好,可用于多、高层建筑的全装修、全预制模块建筑体系中,可实现建筑的100%预制化。100%预制化。100%预制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装配式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

技术介绍

[0002]模块化建筑是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这种模块化建筑工厂预制化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捷。不但可以在工厂完成框架结构部分,也可以将室内软装和硬装一并安装齐全,运至现场后直接将模块吊装完成、接好管线后即可使用。
[0003]目前,模块建筑的优势愈加明显,但是目前连接节点的处理难度仍然比较大。模块建筑连接节点交接处存在明显的“八柱十六梁”特征,可将空间分为八个象限,但是八个模块会将整个空间全部占据,导致没有施工的空间;如果在模块外部操作会很难完成节点的稳固连接;而如果在模块内部操作又会受到墙体的影响;而如果先在现场完成节点的连接后再砌筑或安装墙体,则无法实现建筑的高预制化和内部装修的模块化。
[0004]因此,目前的连接节点方式使模块建筑不能达到“全装修”模块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点受力性能好的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可用于多、高层建筑的全装修、全预制模块建筑体系中,可实现建筑的100%预制化。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包括立柱本体和适配设于所述立柱本体顶端、底端的顶面端板、底面端板;所述立柱本体包括两块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的腹板和分别与两块所述腹板垂直连接两块翼缘板,两块所述翼缘板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留有间距,以在所述立柱本体侧部和内部形成满足施工安装要求的操作口和操作空间;两块所述腹板和所述顶面端板、底面端板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
[0007]作为优选方式,两块所述腹板为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形成横截面为
“┌”
形的构件。
[0008]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顶面端板和底面端板为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后形成的异形板。
[0009]作为优选方式,其中一块所述腹板相对另一块所述腹板在宽度方向延长,以增加该方向的强度。
[0010]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顶面端板与底面端板为长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直角梯形后形成的异形板。
[0011]作为优选方式,两块所述腹板均在宽度方向延长,以增加该双方向的强度。
[0012]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顶面端板与底面端板为宽度尺寸更大的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三直角五边形后形成的异形板。
[0013]作为优选方式,宽度延长的所述腹板及所述顶面端板和底面端板的延长段上均加
设螺栓孔。
[0014]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立柱本体的腔体内上部和/或下部设有平行于所述顶面端板和/或底面端板的加劲板。
[0015]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与现有设计相比,其优点在于:该异形立柱包括
┌”
形腹板、两块翼缘板以及顶面端板和底面端板形成异形中空柱,使异形立柱侧部和内部形成供安装螺栓的操作口和操作空间,同时,可将异形立柱隐藏于模块建筑墙体内,不占用建筑套内实际使用面积。模块组装时,异形立柱通过连接板和螺栓实现全螺栓连接,形成组合柱,该连接节点可有效地将模块组成整体,实现了模块建筑典型的“八柱十六梁”的刚性连接,解决了钢结构模块建筑节点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模块建筑的抗连续倒塌能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1立体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1立体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1俯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2立体示意图一。
[0020]图5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2立体示意图二。
[0021]图6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2俯视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3立体示意图一。
[0023]图8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3立体示意图二。
[0024]图9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3俯视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1立柱本体与墙体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2立柱本体与墙体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7]图12为本技术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的实施例3立柱本体与墙体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文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如图1

3所示,所述异形立柱10大致为一个中空的正方形柱体于一个直角部自上而下竖直切去一个横截面为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三棱柱后形成的异形状,包括两块宽度相同的腹板111和两块翼缘板112围成的立柱本体11,以及适配设于立柱本体11顶面的顶面端板12和适配设于立柱本体11底面的底面端板13。
[0031]立柱本体11采用一体成型制成,两块腹板111是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形成横截面为
“┌”
形的构件,两块翼缘板112分别与两块腹板111垂直连接,两块翼缘板112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留有间距,以在立柱本体11侧部和内部形成满足施工安装要求的操作口和操作空
间,同时,可将异形立柱隐藏于模块建筑墙体20内,不占用建筑套内实际使用面积,如图10所示。
[0032]顶面端板12与底面端板13为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中虚线所示)后形成的异形板。
[0033]该异形立柱10的两块腹板11和顶面端板12、底面端板13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14,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其与模块的其他构件相连接。
[0034]所述顶面端板12、底面端板13与立柱本体11焊接固定。立柱本体11的腔体内部设有平行于顶面端板12和底面端板13的加劲板15,以提高异形立柱10的整体强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加劲板15设于立柱本体11腔体内靠近顶面端板12的上部和靠近底面端板13的下部。
[0035]实施例2
[0036]本具体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如图4

6,11所示,其中一块腹板111相对另一块腹板111在宽度方向延长一倍,以增加该方向的强度。所述异形立柱10大致为一个中空的长方形柱体从一直角部自上而下竖直切去一个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柱后形成的异形状。
[0037]顶面端板12与底面端板13为长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直角梯形(如图6中虚线所示,直角梯形的上底长度即腹板延长段长度)后形成的异形板。所述加劲板15与顶面端板12和底面端板13的形状适配相同。
[0038]宽度延长的所述腹板111及顶面端板12和底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本体(11)和适配设于所述立柱本体(11)顶端、底端的顶面端板(12)、底面端板(13);所述立柱本体(11)包括两块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的腹板(111)和分别与两块所述腹板(111)垂直连接两块翼缘板(112),两块所述翼缘板(112)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留有间距,以在所述立柱本体(11)侧部和内部形成满足施工安装要求的操作口和操作空间;两块所述腹板(111)和所述顶面端板(12)、底面端板(13)上均开设若干螺栓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腹板(111)为于一侧边处垂直连接形成横截面为
“┌”
形的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端板(12)和底面端板(13)为正方形板于一直角部切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后形成的异形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的立柱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块所述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摩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