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钢木组合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595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木组合柱,包括钢柱、木柱,所述钢柱包括上钢柱与下钢柱,所述木柱至少具有两根,所述上钢柱与所有所述木柱的上端部通过上连接机构相连接,所述下钢柱与所有所述木柱的下端部通过下连接机构相连接,截面布置灵活,钢柱作为主要受力构件,木柱为构件提供侧向刚度,通过可靠连接将柱顶荷载及风荷载传递给下钢柱,增加了整体刚度大,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木材的优越性,使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得以优化,为钢木组合结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新参考和新选择,为装配式钢木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能更好地促进钢木结构的推广与应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木组合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木组合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钢木结构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钢材与木材都是绿色环保材料,将钢材与木材通过不同方式组合(拼合),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弥补其不足,能更好地用于工程实践。
[0003]从已有的钢木组合柱的研究来看,钢木组合柱的承载力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钢木组合柱一般有两种组合模式,一种是钢包木组合柱,即木柱为主要受压构件,木柱外围设置薄壁钢,将薄壁钢制成钢套箍,起到约束木材的作用。也有将木柱与C型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利用木柱的填充,抵抗冷弯薄壁型钢的压曲;另一种是木包钢组合柱,即钢柱为主要受压构件,木材在外围包裹约束钢材,防止钢材受压屈曲,以提高构件的侧向刚度和稳定性。但是以上的组合形式,木材需经过拼接刨光等处理,与钢材的连接也要求紧密贴合(用胶黏剂、螺栓、方头螺钉或木螺钉等连接),同时钢材与木材沿构件全长是一整体,增加了构件的自重,也提高了材料及构件的制作成本,而且用胶粘也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木组合柱。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木组合柱,包括钢柱、木柱,所述钢柱包括上钢柱与下钢柱,所述木柱至少具有两根,所述上钢柱与所有所述木柱的上端部通过上连接机构相连接,所述下钢柱与所有所述木柱的下端部通过下连接机构相连接。
[000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木柱上端部与下端部上分别开设有上插槽与下插槽,所述上连接机构包括填插在所述上插槽内的上钢填板、用于将所述上钢填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木柱上的上螺栓、所述上钢填板与所述上钢柱相连接,所述下连接机构包括填插在所述下插槽内的下钢填板、用于将所述下钢填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木柱上的下螺栓,所述下钢填板与所述下钢柱相连接。
[000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插槽与所述下插槽分别为一字型插槽,所述上钢填板与所述下钢填板分别填设在相应的所述上插槽与所述下插槽内,并且所述上钢填板与所述下钢填板的纵向侧边分别伸出所述上插槽与所述下插槽并与所述上钢柱与所述下钢柱相连接。
[000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上钢填板与所述下钢填板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上螺栓与所述下螺栓与所述木柱固定连接,所述上螺栓与所述下螺栓为两端头部均设置有垫片的双头螺纹栓,每个所述上螺栓与所述下螺栓分别与所述上钢填板与所述下钢填板相垂直。
[000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钢填板与所述上钢柱相焊接,所述下钢填板与所述下
钢柱相焊接。
[00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木柱的数量分别与所述上钢柱与所述下钢柱的横截面边数相配合。
[00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钢柱与所述下钢柱的横截面呈四边形,所述木柱具有四根,均匀分布于所述上钢柱与所述下钢柱四周。
[00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木柱为原木。
[00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钢柱与所述下钢柱分别为冷弯型薄壁钢管,所述上钢柱的高度为0.6

1m,所述下钢柱的高度为0.8

1.2m。
[00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木组合柱还包括用于能够将所述木柱底部与/或所述下钢填板相连接的U型钢构件。
[0015]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木组合柱,截面布置灵活,钢柱作为主要受力构件,木柱为构件提供侧向刚度,通过可靠连接将柱顶荷载及风荷载传递给下钢柱,增加了整体刚度大,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木材的优越性,使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得以优化,为钢木组合结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新参考和新选择,为装配式钢木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能更好地促进钢木结构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钢木组合柱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

A剖面图;
[0019]其中: 11、上钢柱;12、下钢柱;2、木柱;31、上钢填板;32、上螺栓;41、下钢填板;42、下螺栓;5、U型钢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各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钢木组合柱,包括钢柱、木柱2,所述钢柱包括上钢柱11与下钢柱12,节约材料,所述上钢柱11与所述下钢柱12分别为冷弯型薄壁钢管,所述上钢柱11的高度为0.8m,所述下钢柱12的高度为1m,所述上钢柱11与所述下钢柱12的横截面呈四边形,所述木柱2具有四根,均匀分布于所述上钢柱11与所述下钢柱12四周,所述木柱2为原木,无需对表面进行处理,既节约了制作成本,又环保美观,避免了对材质有要求的景观工程,全钢材料冰冷的质感和触感。
[0021]所述上钢柱11与所有所述木柱2的上端部通过上连接机构相连接,所述下钢柱12与所有所述木柱2的下端部通过下连接机构相连接,起到约束与整合的作用,同时将柱顶荷载与柱身风荷载通过木柱传递给下钢柱,由于下钢柱高度小,可避免钢柱过早发生失稳破坏,钢材强度可得到充分发挥。
[0022]每个所述木柱2上端部与下端部上分别开设有上插槽与下插槽,所述上插槽与所
述下插槽分别为一字型插槽。
[0023]所述上连接机构包括填插在所述上插槽内的上钢填板31、用于将所述上钢填板31固定安装在所述木柱2上的上螺栓32、所述下连接机构包括填插在所述下插槽内的下钢填板41、用于将所述下钢填板41固定安装在所述木柱2上的下螺栓42,所述上钢填板31填设在所述上插槽内,并且所述上钢填板31的纵向侧边伸出所述上插槽与所述上钢柱11相焊接连接,所述下钢填板41填设在所述下插槽内,并且所述下钢填板41的纵向侧边伸出所述下插槽并与所述下钢柱12相焊接连接,连接方式也可为螺栓连接,还可以设置相互匹配的卡槽相插连接。
[0024]每个所述上钢填板31与所述下钢填板41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上螺栓32与所述下螺栓42与所述木柱2固定连接,所述上螺栓32与所述下螺栓42为两端头部均设置有垫片的双头螺纹栓,每个所述上螺栓32与所述下螺栓42分别与所述上钢填板31与所述下钢填板41相垂直。
[0025]所述钢木组合柱还包括用于能够将所述木柱2底部与所述下钢填板41相连接的U型钢构件5,缝隙中可填充胶黏剂,连接方式可为焊接连接、螺栓连接,还可以设置相互匹配的卡槽相插连接。
[0026]运用该种形式的钢木组合柱截面可以灵活布置,通过钢柱和木柱的组合整体刚度大,并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木材的优越性,使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得以优化,钢柱作为主要受力构件,木柱为构件提供侧向刚度,同时通过可靠连接将柱顶荷载及风荷载传递给下钢柱;木材无需特殊加工处理,装配快速、安装方便,经济适用,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木组合柱,包括钢柱、木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包括上钢柱(11)与下钢柱(12),所述木柱(2)至少具有两根,所述上钢柱(11)与所有所述木柱(2)的上端部通过上连接机构相连接,所述下钢柱(12)与所有所述木柱(2)的下端部通过下连接机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木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木柱(2)上端部与下端部上分别开设有上插槽与下插槽,所述上连接机构包括填插在所述上插槽内的上钢填板(31)、用于将所述上钢填板(31)固定安装在所述木柱(2)上的上螺栓(32)、所述上钢填板(31)与所述上钢柱(11)相连接,所述下连接机构包括填插在所述下插槽内的下钢填板(41)、用于将所述下钢填板(41)固定安装在所述木柱(2)上的下螺栓(42),所述下钢填板(41)与所述下钢柱(1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木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槽与所述下插槽分别为一字型插槽,所述上钢填板(31)与所述下钢填板(41)分别填设在相应的所述上插槽与所述下插槽内,并且所述上钢填板(31)与所述下钢填板(41)的纵向侧边分别伸出所述上插槽与所述下插槽并与所述上钢柱(11)与所述下钢柱(12)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木组合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上钢填板(31)与所述下钢填板(41)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上螺栓(32)与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峰宋亦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