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单元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63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24
一种具有用在车辆中的护罩的驱动单元组件。驱动单元组件包括齿圈,该齿圈具有最外表面、最内表面、第一侧和第二侧。多个齿圈齿从驱动单元组件的齿圈的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驱动单元组件的护罩包括第一护罩构件,该第一护罩构件整体地连接至第二护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齿圈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驱动单元组件的护罩的至少一部分内。元组件的护罩的至少一部分内。元组件的护罩的至少一部分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驱动单元组件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3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642,660 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本公开涉及一种驱动单元组件,尤其是涉及用于车辆的润滑流体护罩。

技术介绍

[0004]广泛使用各种传动系统以便将由旋转动力源产生的一定量的旋转动力传递到一个或多个从动部件。例如,旋转动力源可以是产生用以驱动一个或多个车轮组件所需的一定量的旋转动力的发动机或电动机。
[0005]通常,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包括使用一个或多个驱动单元组件,驱动单元组件将由发动机产生的一定量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车辆的一个或多个车轮组件。常规的驱动单元组件包括使用在壳体内啮合在一起的一个或多个齿轮。为了改善驱动单元组件的总体寿命和耐用性,在壳体内包括一定量的润滑流体以润滑驱动单元组件的齿轮。常规驱动单元组件的问题在于,它们遭受各种寄生损失和/或搅动损失,这些损失是由于齿轮旋转经过润滑流体产生的阻力所致。这会降低驱动单元组件的整体效率,并且会减少从发动机传递到车辆车轮的旋转动力。
[0006]有利的是,开发具有改善的整体效率的驱动单元组件。另外,有利的是,开发一种润滑流体护罩,其可限制齿轮旋转经过的润滑流体的量,由此增加总体的效率和通过驱动单元组件从发动机传递到车辆车轮的旋转动力的总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种用在车辆中的驱动单元组件,具有护罩。驱动单元组件包括齿圈,该齿圈具有最外表面、最内表面、第一侧和第二侧。多个齿圈齿从驱动单元组件的齿圈的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驱动单元组件的护罩包括第一护罩构件,该第一护罩构件整体地连接至第二护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齿圈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驱动单元组件的护罩的至少一部分内。
[0008]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第一护罩构件可以包括附接部分,该附接部分整体地连接至第一轴承盖的外表面和/或壳体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另外,第二护罩构件包括附接部分,该附接部分整体地连接至第二轴承盖的外表面和/或壳体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0009]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还可以包括基部部分,基部部分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一侧部分、第二侧部分和以及插设在第一侧部分和第二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成从齿圈的最外表面向外,并且可以具有与齿圈的最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互补的形状。
[0010]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可以包括从第二
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第一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周向地延伸的护罩附接部分。
[0011]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第一端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相对于齿圈的水平中心线C1以角度θ3延伸。
[0012]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角度θ3可以是大约5
°
至大约 115
°

[0013]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第二端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成直接邻近齿圈的至少一部分。
[0014]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包括小齿轮接纳部分,该小齿轮接纳部分具有一定的尺寸和形状以接纳小齿轮的至少一部分。
[0015]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小齿轮接纳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第二端的至少一部分向内延伸,经过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中间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第一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或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护罩附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0016]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可以包括从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第二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朝着齿圈周向地延伸的第一基本平直部分。第一基本平直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成从齿圈的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并且设置成与之直接相邻。
[0017]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基本弧形部分,该第一基本弧形部分从第一基本平直部分的与基部部分相对的一端背离齿圈向外延伸。
[0018]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基本平直部分,该第二基本平直部分从第一基本弧形部分的与第一基本弧形部分相对的一端向内延伸。第二护罩构件的第二基本平直部分可以基本垂直于或垂直于第二护罩构件的第一基本平直部分。
[0019]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角度弯曲部分,该第二角度弯曲部分从第二基本平直部分的与第一角度弯曲部分相对的一端延伸。
[0020]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可以包括第三基本平直部分,该第三基本平直部分从第二弧形部分的与第二基本平直部分相对的一端向内延伸。第二护罩构件的第三基本平直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成直接邻近齿圈的第一侧。
[0021]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的第三基本平直部分还可以包括具有底部部分和侧部分的截头部分,其中底部部分可以基本平行于齿圈的中心线C1。
[0022]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的第三基本平直部分的截头部分的底部部分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接纳部分,其中第二接纳部分可以是基本弧形的形状,并且朝着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向外延伸。
[0023]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二护罩构件的附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二护罩构件的第三基本平直部分的截头部分的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背离齿圈向外延伸。
[0024]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一护罩构件可以包括具有顶部部分和底部部分的外周,其中该外周的底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具有与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
第一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互补的形状。
[0025]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一护罩构件的外周的底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成从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护罩附接部分的内表面向内,并且设置成与之直接相邻。另外,第一护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直接设置成直接邻近齿圈的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此外,第一护罩构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整体地连接至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护罩附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整体式护罩。
[0026]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一护罩构件的外周的顶部部分可以包括第一端部分、第二端部分以及插设在第一端部分与第二端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第一护罩构件的外周的顶部部分的第一端部分可以包括第四基本平直部分,该第四基本平直部分背离齿圈以角度θ1向外延伸。
[0027]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第一护罩构件的外周的顶部部分的第二端部分可以包括第五基本平直部分、第四角度弯曲部分和第六基本平直部分,其中第五基本平直部分可连接至第四角度弯曲部分的与第六基本平直部分相对的一端。另外,第一护罩构件的第五基本平直部分可以背离齿圈以角度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驱动单元组件,包括:齿圈,所述齿圈具有最外表面、最内表面、第一侧和第二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罩,所述护罩包括第一护罩构件和第二护罩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护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整体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护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二护罩构件的基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齿圈的所述最外表面向外设置,并且具有与所述齿圈的所述最外表面互补的形状;其中,所述第一护罩构件具有带有顶部部分和底部部分的外周;其中,所述第一护罩构件的所述外周的所述底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二护罩构件的所述基部部分的第一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互补的形状;以及其中,所述齿圈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护罩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罩构件还包括附接部分,并且所述第二护罩构件还包括附接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护罩构件的所述附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整体地连接至第一差速器轴承盖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所述驱动单元组件的壳体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所述第二护罩构件的所述附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整体地连接至第二差速器轴承盖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罩构件的所述基部部分还包括护罩附接部分,以及其中,所述护罩附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二护罩构件的所述基部部分的所述第一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朝着所述齿圈向内周向地延伸;和/或其中,所述第一护罩构件的所述基部部分的第一端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围绕所述齿圈的所述最外表面,以角度θ3延伸在所述齿圈的水平中心线Cl上方;和/或其中,所述第二护罩构件的所述基部部分的第二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直接邻近小齿轮的至少一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罩构件的所述基部部分还包括小齿轮接纳部分;以及其中,所述小齿轮接纳部分具有用于接纳所述小齿轮的至少一部分的尺寸和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罩构件的所述外周的所述底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直接邻近所述第二护罩的所述基部部分的所述护罩附接部分的内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护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直接邻近所述齿圈的所述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护罩构件的所述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整体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护罩构件的所述基部部分的所述护罩附接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整体式护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罩构件的所述外周的所述顶部部分包括第一端部分、第二端部分和插设在所述第一端部分与所述第二端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其中,所述外周的所述顶部部分的所述第一端部分包括第四基本平直部分;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护罩构件的所述第四基本平直部分背离所述齿圈以角度(θ1)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
申请(专利权)人:德纳重型车辆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