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162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包括框架、电池冷却器、膨胀阀和冷却液泵;框架呈L形,而具有相连的底板和侧板,电池冷却器通过第一支架夹持固定在底板和侧板之间,冷却液泵位于电池冷却器的一侧,并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底板上;膨胀阀位于电池冷却器的另一侧,且固连在电池冷却器上,冷却液泵的进口连接于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出口,膨胀阀具有与电池冷却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的阀体进口,以及与电池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相连的阀体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可有效降低冷却液在管路中造成的能量损失,进而可有效保证换热能力;同时,也可有效减小本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便于整车布置。从而可便于整车布置。从而可便于整车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换热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其安全性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防止电池包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情况下工作,而导致热散逸或热失控问题,通常配置有电池冷却器。电池冷却器可冷却电池水路带出的热量,并通过水泵将冷却后的冷却液再带入电池中,从而可使得动力电池保持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0003]现有的电池冷却系统中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和冷却液循环系统一般分开布置,且各系统中的诸多部件通常需要较长的管路进行连接,不仅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整车布置,同时也导致冷却液在管路中损失较多能力,而降低换热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其能够有效减少管路长度并降低能量损失,而可有效保证换热能力,同时也可减少占用空间,从而便于整车布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包括框架、电池冷却器、膨胀阀和冷却液泵;其中,
[0007]所述框架呈L形,而具有相连的底板和侧板;
[0008]所述电池冷却器通过第一支架夹持固定在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之间;
[0009]所述冷却液泵位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一侧,并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0010]所述膨胀阀位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另一侧,且固连在所述电池冷却器上;以及,
[0011]所述冷却液泵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进口;
[0012]所述膨胀阀具有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的阀体进口,以及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相连的阀体出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泵的轴线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高度方向垂直或平行。
[0014]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泵的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之间串接有三通阀。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为铝合金板或钢板;所述铝合金板的厚度在3

6mm之间;所述钢板的厚度在2.5

5mm之间。
[0016]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和/或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将所述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安装于汽车上的模块安装孔;所述模块安装孔中设有橡胶减震结构。
[0017]进一步的,所述膨胀阀采用电子膨胀阀;所述阀体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阀体出口串接有截止阀。
[0018]进一步的,所述膨胀阀的阀体呈“L”型,而具有一体相连的横向部分与竖向部分;所述阀体进口设于所述竖向部分的底部,所述膨胀阀中的阀针竖向布置于所述竖向部分中,且所述阀针由设于所述膨胀阀中的电磁线圈驱使动作;所述阀体出口设于横向部分处,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横向部分的顶部。
[001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固连有支撑块;所述冷却液泵通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块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电池冷却器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冷却液泵之间设有橡胶减振垫。
[0020]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进口及所述冷却液出口靠近所述电池冷却器的一端布置;所述制冷剂进口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靠近所述电池冷却器的另一端布置。
[0021]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冷却器连接有所述膨胀阀的一侧形成有凹槽;所述膨胀阀的阀体焊接固连在所述凹槽的底端面上。
[00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通过将电池冷却器和冷却液泵均集成于框架上,并使冷却液泵位于电池冷却器一侧,且使得冷却液泵的出口连接于电池冷却器的冷却液进口,由此可无需使用管路连接电池冷却器和冷却液泵,从而可减小管路长度,并降低冷却液在管路中造成的能量损失,进而可有效保证换热能力;同时,也可有效减小本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便于整车布置。
[0024]另外,在冷却液泵的出口和冷却液进口之间串接三通阀,可满足不同系统对冷却液管路布置的要求。通过在模块安装孔中设置橡胶减震结构,有利于减小本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和汽车之间的振动。在阀体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可便于准确获知制冷剂的温度。而在底板上固连有支撑块,可便于冷却液泵在框架上的安装布置。
[0025]此外,通过设置橡胶减振垫,可有效防止因第一支架与电池冷却器碰撞,和/或第二支架与冷却液泵碰撞而产生异响。将冷却液进口及冷却出口靠近电池冷却器的一端布置,而将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靠近电池冷却器的另一端布置,能够提高冷却液和制冷剂之间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去除截止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子膨胀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所示的电池冷却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设有三通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图7所示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框架;2、电池冷却器;3、第一支架;4、制冷剂进液管;5、制冷剂出液管;6、截止阀;7、膨胀阀;8、第二支架;9、支撑块;10、冷却液泵;11、冷却液进液管;12、冷却液出液管;13、温度传感器;14、三通阀;101、底板;102、侧板;201、冷却液出口;701、横向部分;702、竖向部分;71、上阀体;72、下阀体;73、阀针;74、电磁线圈;75、磁铁;76、阀碟;77、第一弹簧;78、连接座;79、环形支架;71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电池冷却器(2)、膨胀阀(7)和冷却液泵(10);其中,所述框架(1)呈L形,而具有相连的底板(101)和侧板(102),所述电池冷却器(2)通过第一支架(3)夹持固定在所述底板(101)和所述侧板(102)之间,所述冷却液泵(10)位于所述电池冷却器(2)的一侧,并通过第二支架(8)固定在所述底板(101)上;所述膨胀阀(7)位于所述电池冷却器(2)的另一侧,且固连在所述电池冷却器(2)上,所述冷却液泵(10)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电池冷却器(2)的冷却液进口,所述膨胀阀(7)具有与所述电池冷却器(2)的制冷剂进口相连的阀体进口,以及与所述电池冷却器(2)的制冷剂出口相连的阀体出口;所述电池冷却器(2)的冷却液进口及所述冷却液出口(201)靠近所述电池冷却器(2)的一端布置,所述制冷剂进口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靠近所述电池冷却器(2)的另一端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泵(10)的轴线与所述电池冷却器(2)的高度方向垂直或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泵(10)的出口与所述冷却液进口之间串接有三通阀(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和所述侧板(102)为铝合金板或钢板;所述铝合金板的厚度在3

6mm之间;所述钢板的厚度在2.5

5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02)和/或所述底板(101)上设有若干用于将所述电池冷却器集成模块安装于汽车上的模块安装孔;所述模块安装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古塔纳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