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311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45
一种适用于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该方法中,油烟依次通过第一、二、三级净化系统进行净化;第一导流通道的第一雾化装置使油烟降温并加湿;均流板对油烟进行机械过滤并均流;然后,锯齿电极对油粒进行极化和荷电;接着,电场使油粒向集油板移动落在集油板上;随后,油烟通过第一过滤网;第二导流通道内密布的Y型扰流板制造涡流,促进油粒落入集油箱中,同时油烟通道中设置有第二雾化装置加速这一过程;随后,油烟流出第二导流通道;油烟依次通过第三导流通道的收缩段、喉管段和扩散段;经温控装置控温后,再通过活性炭层过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对大油烟量进行高效净化油烟,达成室内循环的目标,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的优点。节能的优点。节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烟净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和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国家政府对大气环境的治理要求也越严。而厨房油烟成为继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之后的第三大空气污染源,为响应政府号召,保障生活空气质量,各类油烟净化器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占比较多的是静电板式油烟净化器和静电蜂窝式油烟净化器,在针对小油烟量、低油烟浓度的净化效果较良;在大油烟量的处理上,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可以通过增大净化面积、提高电场电压等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管道直径一定时,则需要通过增加管道长度来增大净化面积,这会导致极化不足,边缘场强不够,电场不均匀等现象,并产生较多的无效区间,对投入成本、能耗和清洗、维护费用的提升较大;而电压过大则可能引起介质被击穿,放电等危险现象。所以,单一的静电油烟净化系统对油烟处理量和净化效率上有一定的限制,且不能实现室内循环气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大油烟量进行高效净化油烟,达成室内循环的目标,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的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适用于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该方法中,油烟依次通过第一、二、三级净化系统进行净化;第一级净化系统的净化过程中,首先,第一导流通道的第一雾化装置使油烟降温并加湿;随后,均流板对油烟进行机械过滤并均流;然后,锯齿电极对油烟携带的油粒进行极化和荷电,同时锯齿电极产生臭氧;接着,板状电极和板状接地电极形成的电场使油粒向集油板移动落在集油板上,然后落入集油箱中;随后,油烟通过第一过滤网,对油烟进行第二次过滤,完成一级净化;第二级净化系统的净化过程中,第二导流通道内密布的Y型扰流板制造涡流,促进油粒落入集油箱中,同时油烟通道中设置有第二雾化装置加速这一过程;随后,油烟流出第二导流通道,完成二级净化;第三级净化系统的净化过程中,油烟依次通过第三导流通道的收缩段、喉管段和扩散段;首先,油烟从收缩段进入喉管段后,油烟中的油粒与第三雾化装置喷出水雾中的液滴碰撞、结合,同时球形电极的尖端放出强电场,加强液滴的雾化,并对液滴进行了荷电;随后,油烟经过扩散段,油液液滴不断增大并落入集油箱中;接着,第二过滤网对油烟进行过滤,经温控装置控温后,再通过活性炭层过滤,完成三级净化,最后从出风口排向室内。
[0006]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集成灶油烟净化方法,在第一级净化系统中,第一雾化装置使油烟降温并加湿,减弱了油烟的粘性,加强了流动性,利于收集和之后的极化荷电,同时还对均流板起到清洁作用,防止大颗粒污染物阻碍流通;前置均流板对油烟进行机械过滤,大
固体颗粒、大油滴先被排除,并达到均流效果;油烟携带的油粒经过荷电区会被锯齿电极的尖端强电场极化和荷电,同时,锯齿电极产生的臭氧也在油烟的带动下前进;油烟在左右布置的板式电极和板状接地电极产生的电场和气流的双重作用下,呈抛物线轨迹被收集在集油板上,并由于自身重力而落入下方的集油箱中。第一级净化系统通过高压静电除油烟法,对油烟完成了第一次净化。在第二级净化系统中,在流场或涡流与邻近的流场或涡流的相互影响下,较轻、较小的油粒会被甩到扰流板、壁面上,或在这些旋转的涡流中不断累积,达到一定重量后,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到下方的集油箱中;第二雾化装置能够加速这一过程的进行,弥漫的液滴,能在这些旋转地流场中捕捉油粒,并加快油粒的积累速度,同时也对扰流板起到清洗的作用。第二级净化系统通过旋涡涡流除油烟法,对油烟完成了第二次净化。在第三级净化系统中,油烟气体从收缩段进入喉管段时,流速不断增大,并在喉管段达到最大值;水雾从雾化装置喷出,较大的相对速度能进一步雾化液滴,油粒与液滴在喉管段碰撞、结合,同时球形电极的尖端放出强电场,能够加强液滴的雾化,扩大液滴的空间弥散程度,使液滴更细小、分布更均匀,同时也对液滴进行了荷电,进一步提升液滴的吸附能力;同时,球形电极本身也能捕捉经一级净化系统荷电的油粒;而因液滴荷电以及由一级净化系统产生的臭氧在溶于液滴时,能去除污染物,消除油烟异味,分解其中有机物,增强了净化效果;在经过扩散段时,气液速度减小,压力回升,以油粒为凝聚核的凝聚作用加快,油液滴不断增大,最后落入集油箱中。第三级净化系统通过湿式雾化除油烟法,对油烟完成了第三次净化。
[0007]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集成灶油烟净化方法,采用了三级净化系统,实现了高压静电净化油烟、涡流净化油烟和雾化净化油烟的有机结合,采用层层递进的净化模式,突破了高压静电净化油烟设备的限制,减轻了设备的电压、规格等负担,相应减少了无效区间,保障了安全性和节能性,并能对大油烟量进行高效净化;另外,可视具体情况来自主选择是否开启第一或第三级净化系统,在确保能达到净化效果或含油烟量较小时,可关闭第一或第三级净化系统,实现节能;油烟净化系统在不进行烹饪等产生油烟的活动时,可自主选择开启,以达到室内加湿、降温、净化空气效果。
[0008]作为优化,前述的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中,第二级净化系统的油烟通道设置为半圆形通道,半圆形通道的中间设有隔板。在半圆形通道和隔板的限制下,进过二级净化系统的油烟会进行回转流通,从而能够利用Y型扰流板制造更多的涡流,并加快油粒的积累与收集。
[0009]作为优化,前述的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中,净化系统通道的整体形状为U字型,绝缘板对第一、三级净化系统的通道进行隔离。通道的整体形状设置为U字型,能够精简体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绝缘板对净化系统的通道以及集油箱进行隔离,降低了各个区域电场的相互影响。
[0010]作为优化,前述的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中,所述集油板成组设于一级净化系统的通道内形成集油板组,集油板组的两侧各设有一块板状电极,板状接地电极设于两块板状电极之间,将一级净化系统的通道分隔成两个子通道。一级净化系统采用双区长电离集油配置,在限定长度的条件下,增长电离区域能够增强对较大的油粒捕捉效果,而对于小颗粒油烟能极化荷电。
[0011]作为优化,前述的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中,所述球形电极呈表面具有突刺的枝
杈状,所述球形电极与高压静电发生器连通,所述高压静电发生器外壳绝缘。枝杈状球形电极能够加强雾化效果,同时加强液滴荷电后吸附油粒的能力,加强了净化效率。
[0012]作为优化,前述的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中,所述出风口可拆卸安装。出风口可拆卸安装,方便更换活性碳层。
[0013]作为优化,前述的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中,净化系统中设有检测单元和水位调节单元相连;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油烟颗粒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臭氧浓度传感器;所述检测单元将检测到的信号在滤波处理后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接受的信号与预设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与其连接的装置进行调控。所述油烟颗粒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油烟的粒径分布、个数浓度和质量浓度,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臭氧浓度传感器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油烟依次通过第一、二、三级净化系统进行净化;第一级净化系统的净化过程中,首先,第一导流通道(1)的第一雾化装置(2)使油烟降温并加湿;随后,均流板(3)对油烟进行机械过滤并均流;然后,锯齿电极(4)对油烟携带的油粒进行极化和荷电,同时在锯齿电极(4)的作用下产生臭氧;接着,板状电极(5)和板状接地电极(6)形成的电场使油粒向集油板(7)移动落在集油板(7)上,然后落入集油箱(8)中;随后,油烟通过第一过滤网(9),对油烟进行第二次过滤,完成一级净化;第二级净化系统的净化过程中,第二导流通道(10)内密布的Y型扰流板(11)制造涡流,促进油粒落入集油箱(8)中,同时油烟通道中设置有第二雾化装置(12)加速这一过程;随后,油烟流出第二导流通道(10),完成二级净化;第三级净化系统的净化过程中,油烟依次通过第三导流通道(13)的收缩段(1301)、喉管段(1302)和扩散段(1303);首先,油烟从收缩段(1301)进入喉管段(1302)后,油烟中的油粒与第三雾化装置(14)喷出水雾中的液滴碰撞、结合,同时球形电极(15)的尖端放出强电场,加强液滴的雾化,并对液滴进行荷电;随后,油烟经过扩散段(1303),油液液滴不断增大并落入集油箱(8)中;接着,第二过滤网(16)对油烟进行过滤,经温控装置(17)控温后,再通过活性炭层(18)过滤,完成三级净化,最后从出风口(19)排向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级净化系统的油烟通道设置为半圆形通道,半圆形通道的中间设有隔板(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集成灶油烟净化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水华邵铮豪刘建飞付月瑶徐逸伦周水清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