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531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9
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属于厨电技术领域。其包括集成灶整体,集成灶整体上设有油烟净化模块、双吸附余热制冷模块、无水加湿模块及新风加湿降温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于双吸附余热制冷原理吸收灶台表面的余热和油烟的余热形成高低温吸附床,能够对厨房的空气进行降温输送冷风,提高对集成灶的余热利用,增强能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同时利用高压静电吸附对油烟进行过滤处理,净化油烟,降低对厨房外空气的污染;并通过吸水材料和雾化器对油烟的水分吸收和雾化输送,与输送的冷风混合排放到厨房中以达到降温增湿的效果,解决厨房干燥,炎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厨电,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


技术介绍

1、集成灶是集油烟吸排、食物蒸烤、餐具存贮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厨房电器,获得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在实际情况中,烹饪时大多数热源基本集中在集成灶的灶台表面上基于油烟当中。会导致厨房在使用时温度过高,比较炎热。同时,厨房所产生的水分随着烹饪所产生的油烟通过风机吸入到集成灶里向外排放,导致厨房中空气的水分流失,造成厨房空气干燥。过高的温度和空气干燥导致的双重问题造成厨房炒菜的时产生体验感不佳,不舒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油烟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厨房环境。

2、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包括集成灶整体,集成灶整体上设有用于吸附收集油烟的油烟净化模块、用于吸收灶台余热及油烟余热的双吸附余热制冷模块、用于吸收过滤后油烟中水分并对水分进行雾化的无水加湿模块及用于对厨房内空气进行循环输送的新风加湿降温模块。

4、进一步的,所述集成灶整体包括集成灶箱本体、设置在集成灶箱本体上的集成灶机顶、设置在集成灶箱本体内的灶具、蒸烤箱及风机;集成灶机顶内设有油烟通道,集成灶箱本体的下部设有出风口。

5、进一步的,所述油烟净化模块安装在油烟通道里面,其包括正负极吸附板,正负极吸附板与外部电源电性相连,其下部设有导油凹槽,导油凹槽的末端设有装油盒。

6、进一步的,所述双吸附余热制冷模块包括用于吸收灶台余热的高温吸附床、用于吸收油烟余热的低温吸附床、冷凝器及蒸发器;所述高温吸附床与低温吸附床、低温吸附床与冷凝器、蒸汽器与高温吸附床以及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经由管道相连通并通过对应的电磁阀门控制冷却剂在各部件间流通。

7、进一步的,所述高温吸附床包括高温盐吸附床体及高温翅片管;所述低温吸附床与高温吸附床结构相同,包括低温盐吸附床及翅片管;所述蒸发器内设有冷凝管道,解吸的冷却剂气体在冷凝管道内进行换热冷却液化;所述冷凝器内设有s型管道,外界空气在s型管道内进行换热。

8、进一步的,所述双吸附余热制冷模块还包括第一冷却管道及第二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第二冷却管道、高温吸附床及冷凝器之间相连通形成用于对高温吸附床及冷凝器中的制冷剂进行降温的冷却回路。

9、进一步的,所述无水加湿模块位于油烟净化模块的下方,其包括亲水材料及压电片雾化结构;所述亲水材料呈波纹状,用于吸收净化后油烟中的水分;所述压电片雾化结构包括雾化管道,设置在雾化管道上的压电片及设置在雾化管道内部的棉棒。

10、进一步的,所述新风加湿降温模块包括设置在集成灶箱本体下部的风室,风室内设有引风机,风室与厨房连通,其进口处设有进风滤网;所述风室通过进风管道与蒸发器连通,输送预制冷厨房空气,蒸发器通过冷风管道、混风排放管道与雾化管道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双吸附余热制冷模块,能够吸收集成灶灶台温度和油烟通道中的油烟余热,综合提升集成灶余热能量利用率;

1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油烟净化模块,利用静电吸附对油烟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排放油烟所导致的空气污染;

14、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亲水材料来收集油烟中的水汽,并利用压电雾化技术雾化水汽,加湿空气;

15、4)本专利技术双吸附制冷中的蒸发器与厨房空气换热,降低厨房环境空气温度,并能够向厨房空间输送具有一定湿度的冷风,对闷热干燥的厨房环境进行加湿与制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灶整体(1),集成灶整体(1)上设有用于吸附收集油烟的油烟净化模块(2)、用于吸收灶台余热及油烟余热的双吸附余热制冷模块(3)、用于吸收过滤后油烟中水分并对水分进行雾化的无水加湿模块(4)及用于对厨房内空气进行循环输送的新风加湿降温模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整体(1)包括集成灶箱本体(11)、设置在集成灶箱本体(11)上的集成灶机顶(12)、设置在集成灶箱本体(11)内的灶具(13)、蒸烤箱(14)及风机(16);集成灶机顶(12)内设有油烟通道,集成灶箱本体(11)的下部设有出风口(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净化模块(2)安装在油烟通道里面,其包括正负极吸附板(21),正负极吸附板(21)与外部电源电性相连,其下部设有导油凹槽(22),导油凹槽(22)的末端设有装油盒(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吸附余热制冷模块(3)包括用于吸收灶台余热的高温吸附床(31)、用于吸收油烟余热的低温吸附床(32)、冷凝器(33)及蒸发器(34);所述高温吸附床(31)与低温吸附床(32)、低温吸附床(32)与冷凝器(33)、蒸汽器(34)与高温吸附床(31)以及冷凝器(33)与蒸发器(34)之间经由管道相连通并通过对应的电磁阀门控制冷却剂在各部件间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吸附床(31)包括高温盐吸附床体(311)及高温翅片管(312);所述低温吸附床(31)与高温吸附床(32)结构相同,包括低温盐吸附床及翅片管;所述蒸发器(34)内设有冷凝管道(341),解吸的冷却剂气体在冷凝管道(341)内进行换热冷却液化;所述冷凝器(33)内设有S型管道(331),外界空气在S型管道(331)内进行换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吸附余热制冷模块(3)还包括第一冷却管道(371)及第二冷却管道(372);所述冷却管道(371)、第二冷却管道(372)、高温吸附床(31)及冷凝器(33)之间相连通形成用于对高温吸附床(31)及冷凝器(33)中的制冷剂进行降温的冷却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水加湿模块(4)位于油烟净化模块(2)的下方,其包括亲水材料(41)及压电片雾化结构(42);所述亲水材料(41)呈波纹状,用于吸收净化后油烟中的水分;所述压电片雾化结构(42)包括雾化管道(423),设置在雾化管道(423)上的压电片(422)及设置在雾化管道(423)内部的棉棒(4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加湿降温模块(5)包括设置在集成灶箱本体(11)下部的风室(53),风室(53)内设有引风机(52),风室(53)与厨房连通,其进口处设有进风滤网(51);所述风室(53)通过进风管道(55)与蒸发器(34)连通,输送预制冷厨房空气,蒸发器(34)通过冷风管道(56)、混风排放管道(57)与雾化管道(423)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灶整体(1),集成灶整体(1)上设有用于吸附收集油烟的油烟净化模块(2)、用于吸收灶台余热及油烟余热的双吸附余热制冷模块(3)、用于吸收过滤后油烟中水分并对水分进行雾化的无水加湿模块(4)及用于对厨房内空气进行循环输送的新风加湿降温模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整体(1)包括集成灶箱本体(11)、设置在集成灶箱本体(11)上的集成灶机顶(12)、设置在集成灶箱本体(11)内的灶具(13)、蒸烤箱(14)及风机(16);集成灶机顶(12)内设有油烟通道,集成灶箱本体(11)的下部设有出风口(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净化模块(2)安装在油烟通道里面,其包括正负极吸附板(21),正负极吸附板(21)与外部电源电性相连,其下部设有导油凹槽(22),导油凹槽(22)的末端设有装油盒(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吸附余热制冷模块(3)包括用于吸收灶台余热的高温吸附床(31)、用于吸收油烟余热的低温吸附床(32)、冷凝器(33)及蒸发器(34);所述高温吸附床(31)与低温吸附床(32)、低温吸附床(32)与冷凝器(33)、蒸汽器(34)与高温吸附床(31)以及冷凝器(33)与蒸发器(34)之间经由管道相连通并通过对应的电磁阀门控制冷却剂在各部件间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降温增湿功能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吸附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水清金伟娅张华峰高增梁周锦涛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