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93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鞋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该设备包括有机架、热压装置、冷压装置、转换输送机、平行输送机和夹持装置。其中,所述平行输送机设置在所述机架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机架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所述转换输送机。工作时通过机架上的夹持装置将模具夹持输送、通过机架底部的平行输送机对模具进行输送以及通过机架两端的转换输送机将模具在机架上和平行输送机之间转移输送,可实现模具上下立体的循环移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人工的转移模具,可避免搬运模具而导致烫伤等事故的发生,同时自动转移模具相比人工搬运的方式而言还可节省大量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制鞋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无缝缝合技术的需求逐渐浮现。这些技术中,通过的热压方式对鞋面进行塑形,是一种常使用的方法。目前,现有的热压成型设备中一般包括由三个工位,其中两个为为固定用于热压成型的热压装置,一个为固定用于冷却完成热压的鞋面的冷压装置。操作时,将模具以及待加工的鞋面放置于热压装置的下热压板上,通过热压装置的上热压板下压至下热压板上的鞋面对鞋面进行热压塑形,之后再将完成热压塑形的鞋面放置于冷压装置进行冷却,完成冷却后即可获得完成热压塑形的鞋面。
[0003]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现有的热压设备往往需要配备至少两名工作人员,主要用于负责模具的搬运,例如将模具从热压装置搬运至冷压装置。此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烫伤,并且人工搬运动作较慢,间接的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有:
[0007]机架,所述机架的上方平面设置有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所述热压装置用于热压放置在模具内的鞋面,所述冷压装置用于冷却放置在模具内的鞋面;
[0008]夹持装置,用于夹持模具;
[0009]转换输送机,具有输送平面;
[0010]平行输送机,具有输送平面;
[0011]其中,所述平行输送机设置在所述机架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机架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所述转换输送机,且所述转换输送机相对机架和平行输送机竖直上下的移动,使两所述转换输送机分别与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或平行输送机的两端相接;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机架上移动,且夹持装置夹持模具在转换输送机、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之间移动。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上沿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模具移动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热压装置、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上方平面的两侧均设有丝杠,所述热压装置、冷压装置和转换输送机均位于两所述丝杠之间;两所述丝杠同步运转,两所述丝杠上均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底部设有螺母支座,所述螺母支座与丝杠螺纹连接。
[00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两端均固定有升降气缸,两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分别固定连接设置于机架两端的所述转换输送机。
[00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换输送机的两侧均向外水平的延伸形成连接耳,所述连接耳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杆,所述机架两端轴套,所述导向杆适配穿套于所述轴套内。
[001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夹持装置包括移动座、上压板、下压板和夹持气缸,所述移动座位于所述输送机上移动,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分别设于移动座的上下两端,并且在初始状态时,所述下压板位于下热压板或下冷压板的上表面的下方,所述上压板则位于上热压板或上冷压板的底部平面的上方;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由不同的所述夹持气缸驱动,并且所述夹持气缸固定至所述移动座,驱动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向对方移动。
[001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驱动所述上压板的夹持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与上压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001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夹持装置两两形成一组,分别位于机架的两侧,且每组夹持装置均用于夹持模具的两侧。
[0019]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所述机架上的夹持装置将模具夹持输送和通过机架底部的平行输送机对模具进行输送,以及通过机架两端的转换输送机将模具在机架上和平行输送机之间转移输送,可实现模具上下立体的循环移动,同时可使模具内的鞋面在机架上方的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进行热压。由此可见,本技术仅需一名工作人员即可完成模具的取放和鞋面的更换工作,且无需人工的转移模具,可避免搬运模具而导致烫伤等事故的发生,同时自动转移模具相比人工搬运的方式而言还可节省大量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转换输送机上升后的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转换输送机上升后的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转换输送机下降后的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为图3中B

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7为转换输送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转换输送机下降后的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0]参照附图1、3和4所示,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包括有机架11、热压装置5、冷压装置6、转换输送机2、平行输送机3和夹持装置8。
[0031]参照附图3、4和8所示,所述机架11上方平面的中间设有三个工位,且三个工位上均固定有龙门架12。三个工位沿所述夹持装置8夹持模具7移动的方向依次安装有热压装置5、热压装置5和冷压装置6。此设置两个热压装置5的作用在于,设备运行过程中可使设备的冷压装置6和热压装置5不间断的运行,避免冷压装置6等待热压装置5完成热压的过程中造成时间的浪费,可有效的提高鞋面热压成型的生产效率。所述热压装置5包括有固定于所述
机架11上的下热压板52和连接于龙门架12 内相对下热压板52移动的上热压板51,所述上热压板51和下热压板52均可以是通过电热管的方式产生热量,其具体加热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赘述。所述冷压装置6包括有固定于所述机架11 上的下冷压板62和连接于龙门架12内相对下冷压板62移动的上冷压板61,所述上冷压板61和下冷压板62均可以是通过冷水管内流通冷水的方式形成制冷,具体制冷方式同样为现有技术,因此此处不做详细赘述。
[0032]继续参照附图3和4,所述平行输送机3设置在所述机架11上方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本实施方式优选为设置所述机架11上方平面的下方,即所述机架11内。机架11的前后两端均相当一个工位,且机架1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所述转换输送机2,即机架11上具有五个工位等间距的工位,分别设有转换输送机2、热压装置5、热压装置5、冷压装置6和转换输送机2。
[0033]再参照附图7所示,所述转换输送机2包括有机座21,该机座21内的两侧均设有输送带22,所述输送带22的输送平面高于机座21的上表面,用于放置并输送模具7。继续参照附图3和4,机架11 内的两端还均固定有升降气缸41,两所述升降气缸41的活塞杆411末端分别固定连接设置于机架11 两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的上方平面设置有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所述热压装置用于热压放置在模具内的鞋面,所述冷压装置用于冷却放置在模具内的鞋面;夹持装置,用于夹持模具;转换输送机,具有输送平面;平行输送机,具有输送平面;其中,所述平行输送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方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机架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所述转换输送机,且所述转换输送机相对机架和平行输送机竖直上下的移动,使两所述转换输送机分别与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或平行输送机的两端相接;所述夹持装置位于所述机架上移动,且夹持装置夹持模具在转换输送机、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之间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沿所述夹持装置夹持模具移动的方向依次固定有所述热压装置、热压装置和冷压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方平面的两侧均设有丝杠,所述热压装置、冷压装置和转换输送机均位于两所述丝杠之间;两所述丝杠同步运转,两所述丝杠上均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底部设有螺母支座,所述螺母支座与丝杠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立体循环移动的自动化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华张声强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川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