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植入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452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管植入物,包括植入物主体以及位于植入物主体轴向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端显影标记,第二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端显影标记,植入物主体由至少两根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至少两根编织丝中的至少一根编织丝具有显影性,编织丝包括芯丝和包覆在芯丝外的套管,套管的材料为镍钛合金,芯丝的材料为铂金,芯丝的截面积占编织丝的总截面积的20%~35%,第一端显影标记、植入物主体和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的比值为0.99:(0.32~0.66):1.0,血管植入物的材料相对密度为15~25,且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为0.015mm~0.2mm;如此配置,以使血管植入物的两端在X光下的显影性能优于植入物中段的显影性能,同时还能确保血管植入物的各项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植入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血管植入物。

技术介绍

[0002]微创伤介入是血管动脉瘤的一种治疗手段,通常涉及将血管植入物,例如但不仅限于支架、弹簧圈、动脉瘤封堵装置等,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血管中的病变位置,随后,输送杆在实现血管植入物的释放的同时保持植入物设计结构,以起到扩张血管,封堵动脉瘤等治疗作用。
[0003]自膨编织支架是血管植入物的一种形式,由于其良好的输送性能被广泛使用。在现有技术中,自膨编织支架仅靠支架两端的显影结构和/或穿插在支架中的显影丝显影,不利于判断支架在弯曲血管内的打开和贴壁状态,同时两端显影结构辨识度一般,不易判断支架两端打开和贴壁状态,因而降低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也会增加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植入物,该血管植入物的两端以及中段都在X光下具有显影性,且血管植入物的两端在X光下的显影性能优于中段的显影性能,以便于操作者判断血管植入物两端的位置和姿态,从而提高手术操作安全性和准确性。<br/>[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植入物,包括管状的植入物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向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端显影标记,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端显影标记,所述植入物主体由至少两根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至少两根所述编织丝中的至少一根编织丝具有显影性,所述编织丝包括芯丝和包覆在所述芯丝外的套管,所述套管的材料为镍钛合金,所述芯丝的材料为铂金,所述芯丝的截面积占所述编织丝的总截面积的20%~35%,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所述植入物主体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的比值为0.99:(0.32~0.66):1.0;所述血管植入物的材料相对密度为15~25,所述血管植入物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为0.015mm~0.2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和所述植入物主体在以下方面中的至少一种设置为不相同:所选用的不透射线材料以及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和所述植入物主体在以下方面中的至少一种设置为不相同:所选用的不透射线材料以及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相同,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不相同,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相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不相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昂田浩王亦群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