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根部带瓣血管腔内移植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93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主动脉根部带瓣血管腔内移植物,包括自下而上依序设置的窦区支架以及直筒支架,所述窦区支架以及所述直筒支架外壁均覆盖薄膜,所述窦区支架包括自下而上依序设置的主动脉瓣环、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以及窦管交界环,所述主动脉瓣环内壁缝制主动脉三叶瓣瓣叶,所述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外壁设有多个首尾相连的W形金属丝,所述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外壁的薄膜上开设多个U形活瓣;所述直筒支架包括底部连接窦管交界环的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以及设于所述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顶部的远端锚定环。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便于移植物整体精确定位的,便于移植物与双侧冠脉开口间精确定位的,术中操作方便的移植物。术中操作方便的移植物。术中操作方便的移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脉根部带瓣血管腔内移植物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为主动脉根部带瓣血管腔内移植物。

技术介绍

[0002]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领域,微创的腔内修复技术正逐步取代着传统巨创的开放手术。目前国内外达成共识的是,单纯累及降主动脉的夹层,首选腔内修复。
[0003]根据申请号为CN202011504274.6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主动脉根部支架系统可知,该产品包括主动脉支架和窦部锚定支架,主动脉支架对应设于升主动脉内壁,窦部锚定支架贴靠于主动脉窦的内壁上,由窦管交界处向下延伸,窦部锚定支架的底部向内侧延伸形成若干个贴设于主动脉窦的冠瓣支架,若干冠瓣支架的外周面形成蒜瓣状结构,冠瓣支架的内侧顶端对应延伸至瓣环外侧,所有冠瓣支架的末端形成一供瓣叶自由活动的开口。该产品的冠瓣支架可增大了整个窦部锚定支架在主动脉瓣内的锚定区,定位牢固,在血流冲击下不易发生移位,提高了主动脉根部锚定系统在主动脉瓣内的稳定性。
[0004]上述专利中的冠瓣支架可增大了整个窦部锚定支架在主动脉瓣内的锚定区,固定更加稳定,但不便于植物整体的精确定位,不便于植物与双侧冠脉开口间的精确定位,且术中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主动脉根部带瓣血管腔内移植物,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主动脉根部带瓣血管腔内移植物,包括自下而上依序设置的窦区支架以及直筒支架,所述窦区支架以及所述直筒支架外壁均覆盖薄膜,所述窦区支架包括自下而上依序设置的主动脉瓣环、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以及窦管交界环,所述主动脉瓣环内壁缝制主动脉三叶瓣瓣叶,所述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外壁设有多个首尾相连的W形金属丝,所述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外壁的薄膜上开设多个U形活瓣;
[0008]所述直筒支架包括底部连接窦管交界环的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以及设于所述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顶部的远端锚定环。
[0009]优选的,所述薄膜热压成型于所述窦区支架以及所述直筒支架外壁,所述薄膜为ePTFE覆膜。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ePTFE覆膜便于增加植物的使用寿命。
[0010]优选的,所述主动脉瓣环直径为16

30mm,所述主动脉瓣环为镍钛合金环。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主动脉瓣环便于植物底部的定位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呈鼓型,所述W形金属丝波峰波谷处分别连接主动脉瓣环和窦管交界环,所述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高度为10

30mm,最大直径为35

45mm。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便于移植物的窦部与主动脉窦部贴合,提高移植物对主动脉窦内破裂口的隔绝效能。
[0012]优选的,所述窦管交界环直径20

35mm,所述窦管交界环为镍钛合金环。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窦管交界环便于植物中部的定位固定。
[0013]优选的,所述U形活瓣且位于所述W形金属丝的每个V形区域内设有10

15个。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U形活瓣便于术中移植物释放后,0.014导丝在指引导管引导下,可快速从任意一个微孔通过,以建立双侧冠脉通路。
[0014]优选的,所述U形活瓣长径为1mm,短径为0.5mm。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长径为1mm,短径为0.5mm的U形活瓣,便于0.014导丝的通过。
[0015]优选的,所述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由多圈直筒区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组成。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多圈直筒区W型细丝镍钛合金便于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的延展。
[0016]优选的,所述直筒区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高度为15mm,所述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长度50

70mm。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便于植物的植入操作。
[0017]优选的,所述远端锚定环直径为25

45mm,所述远端锚定环为镍钛合金环。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远端锚定环便于植物的顶部固定。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专利技术中的移植物通过ePTFE覆膜便于增加植物的使用寿命,通过主动脉瓣环便于植物底部的定位固定,通过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便于移植物的窦部与主动脉窦部贴合,提高移植物对主动脉窦内破裂口的隔绝效能,通过窦管交界环便于植物中部的定位固定,通过U形活瓣便于术中移植物释放后,0.014导丝在指引导管引导下,可快速从任意一个微孔通过,以建立双侧冠脉通路,通过长径为1mm,短径为0.5mm的U形活瓣,便于0.014导丝的通过,通过多圈直筒区W型细丝镍钛合金便于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的延展,通过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便于植物的植入操作,通过远端锚定环便于植物的顶部固定;
[0020]本专利技术中的移植物由于不带分支,可装载于较细的输送器,通过股动脉路径输送到位后释放,无需如景氏瓣一般用大鞘经心尖途径释放,相对安全,带牛心包瓣膜,需按要求浸泡保存,装载方式与TAVI瓣膜类似,为台上现装,利用压瓣器压缩回输送鞘,股动脉入路,造影定位主动脉窦部,经颈静脉快速起搏,球囊扩张自体瓣膜后,输送器沿超硬导丝将移植物送到位,三个锚定环分别对位,撤鞘释放,经右侧桡动脉路径,分别通过窦部U型瓣,超选双侧冠脉,导丝进入冠脉后小球囊扩张,导入口径与冠脉相当的覆膜支架或裸支架,达到腔内重塑主动脉根部的目的;
[002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移植物能够腔内微创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例如,累及主动脉窦、冠状动脉开口、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瘤以及主动脉夹层等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结构轴测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移植物缝制收缩原理图。
[0030]附图说明:10、窦区支架;11、主动脉瓣环;12、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121、W形金属丝;13、窦管交界环;14、主动脉三叶瓣瓣叶;15、U形活瓣;20、直筒支架;21、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211、直筒区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22、远端锚定环;30、薄膜;40、缝线一;41、缝线二;42、锁扣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主动脉根部带瓣血管腔内移植物,包括自下而上依序设置的窦区支架(10)以及直筒支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窦区支架(10)以及所述直筒支架(20)外壁均覆盖薄膜(30),所述窦区支架(10)包括自下而上依序设置的主动脉瓣环(11)、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12)以及窦管交界环(13),所述主动脉瓣环(11)内壁缝制主动脉三叶瓣瓣叶(14),所述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12)外壁设有多个首尾相连的W形金属丝(121),所述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12)外壁的薄膜(30)上开设多个U形活瓣(15);所述直筒支架(20)包括底部连接窦管交界环(13)的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21),以及设于所述直筒区镍钛合金支架(21)顶部的远端锚定环(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根部带瓣血管腔内移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30)热压成型于所述窦区支架(10)以及所述直筒支架(20)外壁,所述薄膜(30)为ePTFE覆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根部带瓣血管腔内移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脉瓣环(11)直径为16

30mm,所述主动脉瓣环(11)为镍钛合金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根部带瓣血管腔内移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窦部W型细丝镍钛合金支架(12)呈鼓型,所述W形金属丝(121)波峰波谷处分别连接主动脉瓣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媛媛单智远张子正朱凡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