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置换拉丝油的金属拉丝机供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003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置换拉丝油的金属拉丝机供油系统,包括金属拉丝机、油箱、油泵、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金属拉丝机和油箱之间通过供油管、油泵和回油管连接成循环回路,所述油箱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串联设置在金属拉丝机和油箱之间,相邻两个油箱之间通过单向阀可拆卸连接,每个油箱内都设有一个将油箱分割成进油侧和出油侧两部分的隔离板,每个隔离板的上部开有供拉丝油通过的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种全新的、带重力沉淀金属粉末、离心分离金属颗粒、可分级更换的金属拉丝油循环供油系统。该系统可延长拉丝油的使用寿命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置换拉丝油的金属拉丝机供油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拉丝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置换拉丝油的金属拉丝机供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金属拉丝润滑油箱为一个整体,只有一个油箱(见图1金属拉丝机标配供油系统图)。按常规工艺,标配金属丝拉丝机只配备一个拉丝油油箱,一个供油泵,润滑后的回油靠回油管的倾斜度自然回到油箱重复使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拉丝过程产生的细金属粉末在油箱中的沉淀堆积,拉丝油的粘稠度越来越大,流动性越来越差,当金属粉末在拉丝油中的占比超过一定比例时,拉丝油丧失了正常流动性,润滑效果会大幅降低,这时就必须要进行更换新的拉丝油。拉丝油的更换是一件较麻烦的工作,举例来说,电线电缆行业的铝大拉丝机,标准油箱的体积大约10立方米,当拉制铝单丝重量超过3000吨时,拉丝油中铝颗粒粉末占比达到25%左右,处于较高粘稠度,丧失了拉丝润滑所需的流动性,必须要整体报废,将润滑池内的含有过量金属粉末的废油掏出,更换新油。目前将废油从油箱中掏出全部靠人工操作,是一件又脏,又辛苦的力气活。另一方面,掏出的拉丝油要有资质的专门环保公司进行处理,有些地区,处理一吨油的成本已经超过6000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置换拉丝油的金属拉丝机供油系统,能够延长拉丝油的使用寿命,大幅节约拉丝成本。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置换拉丝油的金属拉丝机供油系统,包括金属拉丝机、油箱、油泵、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金属拉丝机和油箱之间通过供油管、油泵和回油管连接成循环回路,所述油箱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串联设置在金属拉丝机和油箱之间,相邻两个油箱之间通过单向阀可拆卸连接,每个油箱内都设有一个将油箱分割成进油侧和出油侧两部分的隔离板,每个隔离板的上部开有供拉丝油通过的通孔。
[0005]作为优选,所述油箱上设有一个离心过滤机,所述离心过滤机设置在隔离板的进油侧。
[0006]作为优选,所述油箱的放置位置低于金属拉丝机的高度,回油管连接金属拉丝机的一端高于连接油箱的一端。
[0007]作为优选,所述油箱为至少两个,油箱之间的单向阀的通路方向与回油管流向一致。
[0008]作为优选,所述离心过滤机设置在回油管连接的第一个油箱上。
[0009]作为优选,所述油箱为三个,从金属拉丝机经过回油管后依次为Ⅰ级油箱、Ⅱ级油箱和Ⅲ级油箱;Ⅰ级油箱与Ⅱ级油箱之间、Ⅱ级油箱与Ⅲ级油箱之间各设有一个单向阀。
[0010]作为优选,所述隔离板竖直设置在油箱内靠近出油一侧,进油一侧为出油一侧所占空间两倍。
[0011]作为优选,所述隔离板上的通孔为两个,通孔为直径φ150mm的圆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种全新的、带重力沉淀金属粉末、离心分离金属颗粒、可分级更换的金属拉丝油循环供油系统。该系统可延长拉丝油的使用寿命2

3倍,大幅节约拉丝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传统金属拉丝油循环系统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级沉淀金属粉末的串联油箱工作原理图;
[0016]图4为图2中A部隔离板局部放大图。
[0017]图中:1、Ⅰ级油箱1;2、Ⅱ级油箱2;3、Ⅲ级油箱3;4、单向阀4;5、金属粉末5;6、隔离板6;7、离心过滤机7;8、拉丝油8;9、油泵9;10、供油管10;11、回油管11;12、金属拉丝机12;13、通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参见图2、图3和图4,一种可置换拉丝油8的金属拉丝机12供油系统,包括金属拉丝机12、油箱、油泵9、供油管10和回油管11,所述金属拉丝机12和油箱之间通过供油管10、油泵9和回油管11连接成循环回路,所述油箱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串联设置在金属拉丝机12和油箱之间,相邻两个油箱之间通过单向阀4可拆卸连接,每个油箱内都设有一个将油箱分割成进油侧和出油侧两部分的隔离板6,每个隔离板6的上部开有供拉丝油8通过的通孔13。
[0020]作为优选,所述油箱上设有一个离心过滤机7,所述离心过滤机7设置在隔离板6的进油侧。
[0021]作为优选,所述油箱的放置位置低于金属拉丝机12的高度,回油管11连接金属拉丝机12的一端高于连接油箱的一端。
[0022]作为优选,所述油箱为至少两个,油箱之间的单向阀4的通路方向与回油管11流向一致。
[0023]作为优选,所述离心过滤机7设置在回油管11连接的第一个油箱上。
[0024]作为优选,所述油箱为三个,从金属拉丝机12经过回油管11后依次为Ⅰ级油箱1、Ⅱ级油箱2和Ⅲ级油箱3;Ⅰ级油箱1与Ⅱ级油箱2之间、Ⅱ级油箱2与Ⅲ级油箱3之间各设有一个单向阀4。
[0025]油箱级数不限于三级,可以为多级,根据金属拉丝机12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0026]作为优选,所述隔离板6竖直设置在油箱内靠近出油一侧,进油一侧为出油一侧所占空间两倍。
[0027]作为优选,所述隔离板6上的通孔13为两个,通孔13为直径φ150mm的圆孔。
[0028]拉丝油8靠油泵9将拉丝油8源源不断供给金属拉丝机12;拉丝油8被拉丝机12使用
后靠回油管11的倾斜度自然回到Ⅰ级油箱1,回油中含有的金属粉末5由离心过滤机7抽出将大部分金属粉末5过滤成泥状固体回收;残留的小部金属粉末55靠重力沉淀到油箱底部;
[0029]Ⅰ级油箱11中设有隔离板6,将油箱分割成左右两部分。隔离板6的靠上部分有两个直径φ150mm的圆孔(见图3),右边部分通过过滤和沉淀后的拉丝油8通过圆孔过到Ⅰ级油箱1的左边部分;
[0030]Ⅱ级油箱22的左边靠上部分拉丝油8通过单向阀4门4进入Ⅲ级油箱3(Ⅲ级油箱33的结构与Ⅰ级油箱1相同)。在Ⅲ级油箱3的右边部分,金属粉末5靠重力作用做最后沉淀,经过最后沉淀处理的拉丝油8通过隔离板6上两个直径φ150mm的圆孔进入Ⅲ级油箱3的左边部分,由油泵9泵入供油管10,供给拉丝机12使用,拉丝机12使用后的、含有金属粉末5的油通过回油管11,回到Ⅰ级油箱1的右边部分,由此实现系统的循环过滤供油。
[0031]通常的高速拉丝机只标配一个约10立方米容量的油箱,每拉制3000吨铝单丝换一次油,拉制30000吨铝单丝共换油10次,每次10立方米,总共置换的新油为10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拉丝油80.9吨、每吨1.5万元计,拉丝30000吨的成本为121.5万元,每吨铝单丝的拉丝油8成本为40.5元/吨。
[0032]一个有效总容积为10立方米可置换拉丝油8的金属拉丝机12供油系统,供给一台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置换拉丝油的金属拉丝机供油系统,包括金属拉丝机、油箱、油泵、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金属拉丝机和油箱之间通过供油管、油泵和回油管连接成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串联设置在金属拉丝机和油箱之间,相邻两个油箱之间通过单向阀可拆卸连接,每个油箱内都设有一个将油箱分割成进油侧和出油侧两部分的隔离板,每个隔离板的上部开有供拉丝油通过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置换拉丝油的金属拉丝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上设有一个离心过滤机,所述离心过滤机设置在隔离板的进油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置换拉丝油的金属拉丝机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的放置位置低于金属拉丝机的高度,回油管连接金属拉丝机的一端高于连接油箱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置换拉丝油的金属拉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陆肆许磊孟混冯年瑞郑晓城郑晓彬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多宝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