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689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包括支架、容器和连接结构。其中,支架包括底板、导向轴和顶板,导向轴垂直固定于底板上,顶板滑动设置于导向轴上;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同轴设置于容器本体内的两个螺旋弹簧片,容器本体固定于底板上,两个螺旋弹簧片的底部均固定于容器的底部,两个螺旋弹簧片互不接触且间隔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阻尼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流变液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该材料表现出特殊的流变效应,即当液体中无电场时,电流变液内部颗粒呈现无序分布,宏观上表现为牛顿流体;当在液体中施加电场时,在数毫秒内,液体内部的颗粒被极化并有序分布排列,宏观上从牛顿流体转变为类固体形态;当将施加液体中的电场置零时,液体内部颗粒将恢复原来的无序分布,从类固体形态转变为牛顿流体,整个过程可逆、响应速度快,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电压大小的方式,实现不同程度的类固体形态化。而巨电流变液和电流变液性质相似,同时流变性能优于电流变液数倍,属于强化的电流变液。
[0003]基于巨电流变液的上述特性,尤得减振领域的青睐,是用来制作减振阻尼器的不二之选。和传统的阻尼器相比,巨电流变液阻尼器拥有体积小不占空间、阻尼可调适应性强、性能优异且稳定等优点。现有的巨电流变液阻尼器虽然优于传统阻尼器,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如专利号CN 107687494提出的一种多层挤压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该阻尼器通过罗列叠加将多个电极和筒壁连接,增加了设备的不稳定性,同时存在漏液、漏电的隐患。不仅如此,现有的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具有阻尼利用率低、结构复杂、无法单独使用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在小体积、无须依赖额外刚性元件的情况下,输出一个稳定、可控、巨电流变液利用率高的阻尼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包括:
[0007]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导向轴和顶板,所述导向轴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顶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轴上;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中的一个用于连接固定平台,另一个用于连接负载,以接收振动能量;
[0008]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同轴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内的两个螺旋弹簧片,所述容器本体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的底部均固定于所述容器的底部,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互不接触且间隔180
°
;所述容器本体为绝缘材质,用于容纳巨电流变液;所述螺旋弹簧片为导电材质,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分别用于连接正极和负极,以产生电场;
[0009]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顶部与所述顶板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结构的底部与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的顶部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结构为绝缘材质。
[0010]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导向轴支座和直线轴承,所述导向轴支座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轴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导向轴支座上,所述直线轴承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
导向轴与所述直线轴承滑动相连。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轴支座、连接轴和连接板,所述连接轴支座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连接板同时与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的顶部固定相连,所述连接轴的顶部与所述连接轴支座固定相连,所述连接轴的底部与所述连接板固定相连。
[0012]优选地,所述容器包括上容器盖和下容器底板,所述上容器盖固定于所述下容器底板上,所述下容器底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结构穿过所述上容器盖。
[0013]优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下容器底板为一体式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上容器盖的下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下容器底板的内侧壁限位接触的凸台。
[0015]优选地,所述下容器底板的底部设有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过线槽,所述第一过线孔用于供第一导线穿过,所述第二过线孔用于供第二导线穿过,所述过线槽用于供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嵌入;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分别用于将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
[0016]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和所述连接结构的材质均为聚甲醛塑料。
[0017]优选地,所述螺旋弹簧片的材质为铜。
[0018]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9]现有的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工作时需要附加刚性器件,而本专利技术的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使用的螺旋弹簧片本身属于弹簧器件,可以提供一定的刚度,保持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工作在平衡位置附近,因此无需额外的刚性器件,便可以独立工作,并且体积较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在小体积、无须依赖额外刚性元件的情况下,能够输出一个稳定、可控、巨电流变液利用率高的阻尼力。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施例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施例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螺旋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下容器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

下容器底板;2

导向轴支座;3

导向轴;4

直线轴承;5

顶板;6

连接轴支座;7

连接轴;8

上容器盖;9

连接板;10

螺旋弹簧片;11

巨电流变液。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在小体积、无须依赖额外刚性元件的情况下,输出一个稳定、可控、巨电流变液利用率高的阻尼力。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包括支架、容器和连接结构。
[0030]其中,支架包括底板、导向轴3和顶板5,导向轴3垂直固定于底板上,顶板5滑动设置于导向轴3上。底板与顶板5中的一个用于连接固定平台,另一个用于连接负载,当负载与固定平台相对运动时,该支架可以接收振动能量。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同轴设置于容器本体内的两个螺旋弹簧片10,容器本体固定于底板上,两个螺旋弹簧片10的底部均固定于容器的底部,两个螺旋弹簧片10互不接触且间隔180
°
。容器本体为绝缘材质,用于容纳巨电流变液11。螺旋弹簧片10为导电材质,两个螺旋弹簧片10分别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导向轴和顶板,所述导向轴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顶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轴上;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中的一个用于连接固定平台,另一个用于连接负载,以接收振动能量;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同轴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内的两个螺旋弹簧片,所述容器本体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的底部均固定于所述容器的底部,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互不接触且间隔180
°
;所述容器本体为绝缘材质,用于容纳巨电流变液;所述螺旋弹簧片为导电材质,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分别用于连接正极和负极,以产生电场;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顶部与所述顶板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结构的底部与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的顶部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结构为绝缘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导向轴支座和直线轴承,所述导向轴支座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轴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导向轴支座上,所述直线轴承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导向轴与所述直线轴承滑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轴支座、连接轴和连接板,所述连接轴支座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翊鹿奔蒲华燕王敏丁基恒贾文川彭艳罗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