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953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分别制备R2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稀土烧结永磁体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专利号201810755619.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稀土烧结永磁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分别制备以R2Fe
14
B为主相的母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
ꢀ→ꢀ
将母合金及副相R
T
合金氢碎(包括吸氢和脱氢过程)
ꢀ→ꢀ
将氢碎后的母合金及副相R
T
合金进行气流粉碎
ꢀ→ꢀ
气流粉碎后的母合金与其一定重量百分比的副相R
T
合金相混合
ꢀ→ꢀ
包覆,即在母合金的主相粉末颗粒四周包覆形成副相层
ꢀ→ꢀ
包覆后的粉末颗粒取向成型
ꢀ→ꢀ
烧结,得到磁体。
[0003]上述对比文件存在如下缺陷:(1)母合金中稀土R的百分含量高于按主相R2Fe
14
B的原子比计算得到的稀土R的百分含量,母合金中保留了少量的副相,这样,少量的副相分布在颗粒的某一个面上,在后续的包覆过程,就会发生重复包覆。使最后包覆形成的副相层的厚度不均匀或副相层不完整(仍有裸露部分),进而影响所得磁体矫顽力的提高。
[0004](2)气流粉碎后的粉末颗粒中,小于1微米的颗粒占比小,较大粉末颗粒之间有未填实的空隙,影响磁体的成型密度。而要想填实较大粉末颗粒之间的空隙,需消耗更多的副相R
T
合金的用量,但因此又会增加磁体中稀土R的含量,减少主相的比重,导致剩磁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对比文件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是由如下步骤实现的:1)分别制备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R2Fe
14
B主相合金中稀土R、Fe、B的重量百分含量按照R2Fe
14
B的原子比计算得出;2)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按比例混合;3)吸氢,将步骤2)的混合合金加入吸氢炉进行吸氢;4)磨粉,将步骤3)吸氢后的混合合金气流粉碎;5)包覆,将气流粉碎后的粉末颗粒装入扩散炉,进行包覆处理;6)取向成型;7)烧结,得到磁体。
[0007]相比前述对比文件,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将含有少量副相的母合金改为了不含副相、纯的R2Fe
14
B主相合金,而纯的R2Fe
14
B主相合金不但减少了磁体的稀土含量,有利于提高剩磁,而且纯的R2Fe
14
B主相合金在包覆工序容易被包覆形成厚度均匀且完整的副相层,并因此可相对减少副相R
T
合金的用量(步骤2中,优选副相R
T
合金是R2Fe
14
B主相合金重量的3%-6%),不但提高了矫顽力,而且进一步减少了磁体的稀土含量。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制得的磁体,相比对比文件,剩磁提高3-5%,矫顽力提高20

30%。同时,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
方案将氢碎工序改为了吸氢工序,在包覆工序同时完成脱氢,节省了工序和能耗,降低了装备投资。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是由如下步骤实现的:1)分别制备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R2Fe
14
B主相合金中稀土R、Fe、B的重量百分含量按照R2Fe
14
B的原子比计算得出;2)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按比例混合;3)吸氢,将步骤2)的混合合金加入吸氢炉进行吸氢;4)磨粉,将步骤3)吸氢后的混合合金气流粉碎成平均粒径为5~8微米的粗粉和平均粒径为2

3微米的细粉,粗粉占比80%

95%,细粉占比5%

20%;5)包覆,将气流粉碎后的粗粉装入扩散炉,进行包覆处理;6)包覆后的粗粉与细粉混合均匀;7)取向成型;8)烧结,得到磁体。
[0009]该技术方案在前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磨粉工序的粉末颗粒分成了粗粉和细粉,包覆工序只对粗粉进行包覆,粗粉包覆完成后再与细粉混合均匀。细粉(小于1微米的颗粒占比相对较高)填充粗粉颗粒之间的空隙,从而提高磁体的成型密度。粗粉大颗粒间的空隙被细粉填充,节约了副相合金。同样比例的副相合金,将有更多的量去包覆主相。为此,相比上一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不但磁体的剩磁得以提高,而且矫顽力也会略有提高。
[0010]本专利技术的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在所述特定对比文件的基础上,通过将含有少量副相的母合金改为了不含副相、纯的R2Fe
14
B主相合金,以及粉末颗粒分成粗粉和细粉,提高了磁体的磁性能(剩磁、矫顽力)和成型密度。
[0011]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技术方案: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是由如下步骤实现的:1)分别制备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R2Fe
14
B主相合金中稀土R、Fe、B的重量百分含量按照R2Fe
14
B的原子比计算得出;2)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按比例混合;3)氢碎,将步骤2)的混合合金加入氢碎炉进行氢破碎;4)磨粉,将步骤3)氢碎后的混合合金气流粉碎成平均粒径为5~8微米的粗粉和平均粒径为2

3微米的细粉,粗粉占比80%

95%,细粉占比5%

20%;5)粗粉与细粉混合均匀;6)取向成型;7)烧结,得到磁体。
[0012]该技术方案相比前述两个技术方案,去掉了独立的包覆工序。实际上包覆是在氢碎工序的脱氢环节完成的,但包覆的是大颗粒的主相,大颗粒的主相在后续的磨粉工序被粉碎,影响了包覆效果,因此,该技术方案得到的磁体性能低于前面两个技术方案,但工艺简单,比传统工艺磁性能还是有明确提高,也是有价值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是由如下步骤实现的:
1)分别制备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R2Fe
14
B主相合金中稀土R、Fe、B的重量百分含量按照R2Fe
14
B的原子比计算得出;2)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按比例混合;3)吸氢,将步骤2)的混合合金加入吸氢炉进行吸氢;4)磨粉,将步骤3)吸氢后的混合合金气流粉碎;5)包覆,将气流粉碎后的粉末颗粒装入扩散炉,进行包覆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如下步骤实现的:1)分别制备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R2Fe
14
B主相合金中稀土R、Fe、B的重量百分含量按照R2Fe
14
B的原子比计算得出;2)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按比例混合;3)吸氢,将步骤2)的混合合金加入吸氢炉进行吸氢;4)磨粉,将步骤3)吸氢后的混合合金气流粉碎;5)包覆,将气流粉碎后的粉末颗粒装入扩散炉,进行包覆处理;6)取向成型;7)烧结,得到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副相R
T
合金是R2Fe
14
B主相合金重量的3%-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2Fe
14
B主相合金中的稀土R选用Nd、Pr、Ce、La、Gd、Y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例的组合;副相R
T
合金中稀土R
T
的重量含量占65%~80%,稀土R
T
选用Nd、Pr、Ce、Gd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例的组合,合金对象是Cu、Al、Ga、In、Sn、Sb、Mn、Mg、Ni、Ba、Zn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例的组合。4.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由如下步骤实现的:1)分别制备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R2Fe
14
B主相合金中稀土R、Fe、B的重量百分含量按照R2Fe
14
B的原子比计算得出;2)R2Fe
14
B主相合金和副相R
T
合金按比例混合;3)吸氢,将步骤2)的混合合金加入吸氢炉进行吸氢;4)磨粉,将步骤3)吸氢后的混合合金气流粉碎成平均粒径为5~8微米的粗粉和平均粒径为2

3微米的细粉,粗粉占比80%

95%,细粉占比5%

20%;5)包覆,将气流粉碎后的粗粉装入扩散炉,进行包覆处理;6)包覆后的粗粉与细粉混合均匀;7)取向成型;8)烧结,得到磁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RFeB烧结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副相R
T
合金是R2F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安王海孔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晋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