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控制装置以及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900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焦控制装置以及光盘装置。在对具有岸台部和沟槽部的光盘的聚焦进行控制的装置中,进行控制以在岸台区域与沟槽区域切换点处没有聚焦阶差。具备:岸台学习部(1),在使用光拾取器对岸台区域与沟槽区域连续形成的光盘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出时,确定岸台区域的聚焦位置;沟槽学习部(2),确定沟槽区域的聚焦位置;以及聚焦位置运算部(3),确定岸台区域与沟槽区域的切换区域的聚焦位置,其中,在切换信号根据岸台区域与沟槽区域的切换而反转时,移动光拾取器的聚焦位置,以成为第3聚焦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焦控制装置以及光盘装置,特别涉及在具有岸台部 和沟槽部的可以进行记录的光盘中减少岸台部与沟槽部的切换位置 处的聚焦控制紊乱的技术。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使用可以进行记录的光盘的记录装置的台数急剧增加, 不仅是家用,还被广泛采用在移动领域中。另外,作为以往的可以进行记录的光盘之一,有可以记录到岸台(land)和沟槽(groove)这 两方上的相变型盘(以下设为DVD-RAM,,),不过采用这种相变 型盘记录装置的移动装置的开发也日益加快。以下,对以往的DVD-RAM记录装置中的聚焦控制进行说明。 DVD-RAM介质由岸台、沟槽构成,由于其阶差等,最佳的聚 焦位置分别不同。因此,在以往的DVD-RAM记录装置中,分别针 对岸台和沟槽,学习成为最佳抖动(jitter best)位置的最佳的聚焦位 置,针对各个偏移量值,在岸台与沟槽的边界处进行切换并进行聚焦 控制,来进行记录再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0- 155961号公报(第14页、图9) 但是,在以往的技术中岸台侧与沟槽侧的最佳抖动位置不同,所 以在岸台与沟槽的切换点处,如图8所示,产生由最佳聚焦位置差所 引起的聚焦阶差。通常,在光盘的聚焦伺服滤波器中存在微分项,反 映由该阶差引起DC变化地,在聚焦驱动信号中产生过渡响应,由此 发生致动器磁声。即,在DVD-RAM介质,盘每旋转1周岸台和沟槽交替构成, 由此,以盘旋转1周1次的间隔发生致动器磁声。因此,在移动装置中搭载了上述以往的DVD 一 RAM装置的情况 下,具有将盘旋转l周1次的间隔发生的致动器磁声作为噪音记录到 所录像的内容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聚焦控制装置以及光盘装置,将岸台与沟槽连续形成的光盘作为记 录介质使用,且不会在岸台与沟槽的边界处发生致动器磁声。为了解决上迷以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聚焦控制装置在使用光拾取 器对岸台区域与沟槽区域连续形成的光盘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出时, 进行聚焦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岸台区域聚焦学习部,确定上述 岸台区域的第l聚焦位置,生成第l聚焦位置信号;沟槽区域聚焦学 习部,确定上述沟槽区域的第2聚焦位置,生成第2聚焦位置信号; 切换区域聚焦位置运算部,确定上述岸台区域与上述沟槽区域的切换 区域的第3聚焦位置,生成第3聚焦位置信号;切换信号生成部,生 成在上述岸台区域与上述沟槽区域的切换处极性反转的切换信号;以及聚焦位置控制部,在上述切换信号表示上述岸台区域时,使上述光 拾取器的聚焦与上述第l聚焦位置一致,在上述切换信号表示上述沟槽区域时,使上述光拾取器的聚焦与上述第2聚焦位置一致,其中, 在上述切换信号根据上述岸台区域与上迷沟槽区域的切换而反转时, 上述聚焦位置控制部使上述光拾取器的聚焦位置移动,以成为上述第 3聚焦位置。此外,在上述聚焦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聚焦位置 被设定在上述第1聚焦位置与上述第2聚焦位置之间,上述聚焦位置 控制部在从上述岸台区域切换到上述沟槽区域时,使上述光拾取器的 聚焦位置移动,使得从上述第1聚焦位置起经过第l规定的时间而在 上述切换信号反转时成为上述第3聚焦位置,之后,使上述光拾取器 的聚焦位置移动,以从上述切换信号反转时起经过第3规定时间之后 成为上述第2聚焦位置,在从上述沟槽区域切换到上述岸台区域时,使上述光拾取器的聚焦位置移动,使得从上述第2聚焦位置起经过第 4规定时间而在上述切换信号反转时成为上述第3聚焦位置,之后, 使上述光拾取器的聚焦位置移动,以从上述切换信号反转时起经过第 2规定时间之后成为上述第1聚焦位置。再有,在上述聚焦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聚焦位置控制 部具备岸台偏移量生成部,在上述岸台区域中输出岸台聚焦偏移量 值;沟槽偏移量生成部,在上述沟槽区域中输出沟槽聚焦偏移量值; 摇摆计数器,检测上述光盘的轨道方向的摇摆信号并进行计数;第1 加法器,对上述第1聚焦位置信号加上上述岸台聚焦偏移量值,并输 出第l加法信号;第2加法器,对上述第2聚焦位置信号加上上述沟 槽聚焦偏移量值,并输出第2加法信号;以及选择器,在上述切换信 号表示上述岸台区域时,输出上述第l加法信号,在上述切换信号表 示上述沟槽区域时,输出上述第2加法输出。其次,在上述聚焦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岸台偏移量生 成部以下述方式输出上述岸台聚焦偏移量值,即,在从上述岸台区域 切换到上述沟槽区域时,上述第1加法信号从上迷第1聚焦位置信号 经过第1规定时间逐渐变化到第3聚焦位置信号,在从上述沟槽区域 切换到上述岸台区域时,上述第1加法信号从上述第3聚焦位置信号 经过第2规定时间逐渐变化成第1聚焦位置信号;上述沟槽偏移量生 成部以下述方式输出上述沟槽聚焦偏移量值,即,在从上述岸台区域 切换到上述沟槽区域时,上述第2加法信号从上述第3聚焦位置信号 经过第3规定时间逐渐变化成上述第2聚焦位置信号,在从上述沟槽 区域切换到上述岸台区域时,上述第2加法信号从上述第2聚焦位置 经过第4规定时间逐渐变化到上述第3聚焦位置信号。另外,在上述聚焦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岸台区域聚焦 学习部以及上述沟槽区域聚焦学习部学习在各自区域中再现信号电 平为最大、抖动值为最小、或误码率为最小的聚焦位置,并分别生成 上述第1聚焦位置信号以及上述第2聚焦位置信号。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部,用于使具有轨道以既定间隔形成为螺旋状或同心圆状的相变型记录材料的薄膜的光盘以规定的线速度旋转;聚焦致动器,改变上述光盘与光拾 取器的物镜之间的距离;物镜驱动部,具备使上述物镜沿着与上述光 盘的轨道的朝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跟踪致动器;宽带再现信号生成 部,根据来自上述光盘的反射光生成用于生成RF信号、地址信号、 和摇摆信号的宽带再现信号;窄带再现信号生成部,根据来自上述光 盘的反射光生成用于生成伺服信号的窄带再现信号;RF包络检测部, 具备峰检测部和谷检测部,根据上述宽带再现信号生成RF包络信号; 抖动检测部,根据上述宽带再现信号检测再现信号抖动;摇摆信号生 成部,根据上述宽带再现信号检测上述光盘的跟踪槽的起伏并输出2 值化后的信号;地址检测部,根据上迷宽带再现信号检测上述光盘的 地址信息;跟踪控制部,根据上述窄带再现信号来控制上述跟踪致动 器;岸台区域聚焦学习部,根据上述RF包络信号和上述再现信号抖 动来确定上述光盘的岸台区域的第1聚焦位置;沟槽区域聚焦学习部, 根据上述RF包络信号和上述再现信号抖动来确定上迷光盘的沟槽区 域的上述第2聚焦位置;切换区域聚焦位置运算部,确定上述岸台区 域与上述沟槽区域的切换区域的第3聚焦位置;切换信号生成部,在 根据上述地址信息检测到上述岸台区域与上述沟槽区域的切换时,生 成极性反转的切换信号;聚焦位置控制部,根据上述摇摆信号生成部、 上述第l聚焦位置、上述第2聚焦位置、上述第3聚焦位置、以及上 述切换信号,在上述切换信号表示上述岸台区域时,使上述光拾取器 的聚焦与上述第l聚焦位置一致,在上述切换信号表示上述沟槽区域 时,使上述光拾取器的聚焦与上述第2聚焦位置一致;以及聚焦控制 部,根据上述窄带再现信号和上述聚焦位置控制部的输出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焦控制装置,在使用光拾取器对岸台区域与沟槽区域连续形成的光盘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出时,进行聚焦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 岸台区域聚焦学习部,确定上述岸台区域的第1聚焦位置,生成第1聚焦位置信号; 沟槽区域聚焦学习部,确定上述沟槽区域的第2聚焦位置,生成第2聚焦位置信号; 切换区域聚焦位置运算部,确定上述岸台区域与上述沟槽区域切换的区域的第3聚焦位置,生成第3聚焦位置信号; 切换信号生成部,生成在上述岸台区域与上述沟槽区域的切换处极性反转的切换信号;以及 聚焦位置控制部,在上述切换信号表示上述岸台区域时,使上述光拾取器的焦点与上述第1聚焦位置一致,在上述切换信号表示上述沟槽区域时,使上述光拾取器的焦点与上述第2聚焦位置一致, 其中,在上述切换信号根据上述岸台区域与上述沟槽区域的切换而反转时,上述聚焦位置控制部使上述光拾取器的聚焦位置移动,以成为上述第3聚焦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3-22 078429/20061.一种聚焦控制装置,在使用光拾取器对岸台区域与沟槽区域连续形成的光盘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出时,进行聚焦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岸台区域聚焦学习部,确定上述岸台区域的第1聚焦位置,生成第1聚焦位置信号;沟槽区域聚焦学习部,确定上述沟槽区域的第2聚焦位置,生成第2聚焦位置信号;切换区域聚焦位置运算部,确定上述岸台区域与上述沟槽区域切换的区域的第3聚焦位置,生成第3聚焦位置信号;切换信号生成部,生成在上述岸台区域与上述沟槽区域的切换处极性反转的切换信号;以及聚焦位置控制部,在上述切换信号表示上述岸台区域时,使上述光拾取器的焦点与上述第1聚焦位置一致,在上述切换信号表示上述沟槽区域时,使上述光拾取器的焦点与上述第2聚焦位置一致,其中,在上述切换信号根据上述岸台区域与上述沟槽区域的切换而反转时,上述聚焦位置控制部使上述光拾取器的聚焦位置移动,以成为上述第3聚焦位置。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聚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聚焦位置被设定在上述第1聚焦位置与上述第2聚焦位置之间,上述聚焦位置控制部在从上述岸台区域切换到上述沟槽区域时,使上述光拾取器的聚 焦位置移动,以从上述第1聚焦位置经过第l规定时间而在上述切换 信号反转时成为上述第3聚焦位置,之后,使上述光拾取器的聚焦位 置移动,以从上述切换信号反转时起经过了第3规定时间之后成为上 述第2聚焦位置;在从上述沟槽区域切换到上述岸台区域时,使上述光拾取器的聚焦位置移动,以从上迷第2聚焦位置经过第4规定时间而在上述切换 信号反转时成为上述第3聚焦位置,之后,使上迷光拾取器的聚焦位 置移动,以从上述切换信号反转时起经过了第2规定时间之后成为上 述第l聚焦位置。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聚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聚焦位置控制部具备岸台偏移量生成部,在上述岸台区域中输出岸台聚焦偏移量值; 沟槽偏移量生成部,在上述沟槽区域中输出沟槽聚焦偏移量值; 摇摆计数器,检测上述光盘的轨道方向的摇摆信号并进行计数; 第l加法器,对上述第1聚焦位置信号加上上述岸台聚焦偏移量值,并输出第l加法信号;第2加法器,对上述第2聚焦位置信号加上上述沟槽聚焦偏移量值,并输出第2加法信号;以及选择器,在上述切换信号表示上述岸台区域时,输出上迷第1加法信号,在上述切换信号表示上述沟槽区域时,输出上述第2加法输出。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岸台偏移量生成部以下述方式输出上述岸台聚焦偏移量值,即,在从上述岸台区域切换到上述沟槽区域时,上述第l加法信号从 上迷第1聚焦位置信号经过第1规定时间逐渐变化到第3聚焦位置信 号;在从上述沟槽区域切换到上述岸台区域时,上述第l加法信号从 上述第3聚焦位置信号经过第2规定时间逐渐变化成上迷第1聚焦位 置信号,上述沟槽偏移量生成部以下述方式输出上述沟槽聚焦偏移量值, 即,在从上述岸台区域切换到上述沟槽区域时,上述第2加法信号从 上述第3聚焦位置信号经过第3规定时间逐渐变化成上述第2聚焦位 置信号;在从上述沟槽区域切换到上述岸台区域时,上迷第2加法信 号从上述第2聚焦位置经过第4规定时间逐渐变化到上迷第3聚焦位 置信号。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聚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岸台区域聚焦学习部以及上述沟槽区域聚焦学习部学习在各自的区域中再现信号电平为最大、抖动值为最小、或误码率为最小 的聚焦位置,并生成上述第1聚焦位置信号以及上述第2聚焦位置信 号。6. —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部,用于使具有轨道以既定间隔形成为螺旋状或同心圆状的相变型记录材料的薄膜的光盘以规定的线速度旋转;聚焦致动器,改变上述光盘与光拾取器的物镜之间的距离; 物镜驱动部,具备使上述物镜沿着与上述光盘的轨道的朝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跟踪致动器;宽带再现信号生成部,根据来自上述光盘的反射光生成用于生成RF信号、地址信号、和摇摆信号的宽带再现信号;窄带再现信号生成部,根据来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野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