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876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包括机构框架、连接轴和接头,所述机构框架的右侧固定有加强筋,且加强筋的上方左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连接轴的下方连接有油缸,且连接轴位于固定板的内部,所述接头的右侧安装有压板,且接头位于连接轴的上方,所述压板的右侧连接有翻转座,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固定有翻转连接块,所述加温板的下方固定有模具盖板,所述模具盖板的下方固定有模具本体。该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放置稳定,可承受压力大,使用时不会出现晃动,工作效率高,能够同时对多个模具进行加工,且能够进行自动化生产,不会出现侧翻和锁紧遗漏风险。不会出现侧翻和锁紧遗漏风险。不会出现侧翻和锁紧遗漏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
,具体为一种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复合板是广泛用于冶金、石油、汽车、选矿、水利等方面的材料,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有弹性强度强、耐磨性优异等优点,对于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的制备需要使用到专用的制品装置。
[0003]现在传统的制品装置放置时不够稳定,可承受压力较小,使用时容易出现晃动,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同时对多个模具进行加工,无法进行自动化生产,容易出现侧翻和锁紧遗漏的风险,需要放置稳定,可承受压力大,使用时不会出现晃动,工作效率高,能够同时对多个模具进行加工,且能够进行自动化生产,不会出现侧翻和锁紧遗漏风险的新型制品装置。
[000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制品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同类产品放置时不够稳定,可承受压力较小,使用时容易出现晃动,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同时对多个模具进行加工,无法进行自动化生产,容易出现侧翻和锁紧遗漏的风险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包括机构框架、连接轴和接头,所述机构框架的右侧固定有加强筋,且加强筋的上方左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连接轴的下方连接有油缸,且连接轴位于固定板的内部,所述接头的右侧安装有压板,且接头位于连接轴的上方,所述压板的右侧连接有翻转座,且翻转座的右侧安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固定有翻转连接块,且连接板的下方安装有加温板,所述加温板的下方固定有模具盖板,且模具盖板的左端设置有铰链,所述模具盖板的下方固定有模具本体,且模具本体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板。
[0007]优选的,所述机构框架与加强筋之间为冲压成型,且加强筋呈三角形结构,并且机构框架与加强筋之间呈桁架状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油缸通过连接轴与固定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油缸之间沿机构框架的水平方向等距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压板与接头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压板通过接头与油缸之间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板与压板之间为“L”字状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压板之间为冲压成型,且连接板通过翻转连接块与模具盖板之间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板通过翻转座与固定板构成转动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的面积小于模具盖板的面积,且模具本体与模具盖板之间的竖直中心线相重合,并且模具本体通过支撑板与机构框架相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放置稳定,可承受压力大,使用时不会出现晃动,工作效率高,能够同时对多个模具进行加工,且能够进行自动化生产,不会出现侧翻和锁紧遗漏风险;
[0013]1、该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通过桁架状的加强筋提升了机构框架可承受的压力,从而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在使用时不会轻易的出现晃动,同时也使装置不会因承受压力过大而出现损坏的情况;
[0014]2、该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通过油缸的设置,开始工作前三个油缸在液压油的作用下缩回,通过压板、翻转连接块在翻转座的作用下将三件200KG重的模具盖板拉起,多个油缸的设置使装置能够同时对三组模具进行加工,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0015]3、该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通过翻转连接块和销轴的设置,当浇注完成后,油缸作伸出动作,模具盖板经由翻转连接块的作用下以铰链销轴为中心翻转直至压到模具本体,此时油缸继续伸出使压板压紧模具盖板,因为使用液压的动力源,一个油缸的输出力大约为2吨,保证了压紧的稳定性;
[0016]4、该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通过模具盖板的设置,操作人员使用电动葫芦将模具盖板拉起和放下,在这个过程中如有操作不当会因拉起过多造成装置侧翻的风险,解决了现有的模具盖板一般是人为用螺栓锁紧,效率低且有锁紧点遗漏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模具盖板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机构框架;2、加强筋;3、固定板;4、连接轴;5、油缸;6、接头;7、压板;8、翻转座;9、连接板;10、翻转连接块;11、加温板;12、模具盖板;13、铰链;14、模具本体;15、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包括机构框架1、连接轴4和接头6,机构框架1的右侧固定有加强筋2,且加强筋2的上方左侧安装有固定板3,连接轴4的下方连接有油缸5,且连接轴4位于固定板3的内部,接头6的右侧安装有压板7,且接头6位于连接轴4的上方,压板7的右侧连接有翻转座8,且翻转座8的右侧安置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右侧固定有翻转连接块10,且连接板9的下方安装有加温板11,加温板11的下方固定有模具盖板12,且模具盖板12的左端设置有铰链13,模具盖板12的下方固定有模具本体14,且模具本体14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板15;
[0023]进一步的,机构框架1与加强筋2之间为冲压成型,且加强筋2呈三角形结构,并且机构框架1与加强筋2之间呈桁架状结构,桁架状的加强筋2提升了机构框架1可承受的压
力,从而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在使用时不会轻易的出现晃动,同时也使装置不会因承受压力过大而出现损坏的情况;
[0024]进一步的,油缸5通过连接轴4与固定板3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油缸5之间沿机构框架1的水平方向等距分布,开始工作前三个油缸5在液压油的作用下缩回,通过压板7、翻转连接块10在翻转座8的作用下将三件200KG重的模具盖板12拉起,多个油缸5的设置使装置能够同时对三组模具进行加工,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0025]进一步的,压板7与接头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压板7通过接头6与油缸5之间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板9与压板7之间为“L”字状结构,接头6提升了压板7与油缸5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使压板7与油缸5之间的连接不会轻易的断开,同时“L”字状的连接板9和压板7使装置的组装更加便利;
[0026]进一步的,连接板9与压板7之间为冲压成型,且连接板9通过翻转连接块10与模具盖板12之间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板9通过翻转座8与固定板3构成转动结构,操作人员使用电动葫芦将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包括机构框架(1)、连接轴(4)和接头(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框架(1)的右侧固定有加强筋(2),且加强筋(2)的上方左侧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连接轴(4)的下方连接有油缸(5),且连接轴(4)位于固定板(3)的内部,所述接头(6)的右侧安装有压板(7),且接头(6)位于连接轴(4)的上方,所述压板(7)的右侧连接有翻转座(8),且翻转座(8)的右侧安置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右侧固定有翻转连接块(10),且连接板(9)的下方安装有加温板(11),所述加温板(11)的下方固定有模具盖板(12),且模具盖板(12)的左端设置有铰链(13),所述模具盖板(12)的下方固定有模具本体(14),且模具本体(14)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氨酯加玻纤复合板制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框架(1)与加强筋(2)之间为冲压成型,且加强筋(2)呈三角形结构,并且机构框架(1)与加强筋(2)之间呈桁架状结构。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金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绿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